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志初出席娄底党史工作座谈会并作“又谈无愧党史工作的使命担当”的讲话
又谈无愧党史工作的使命担当
这次会前,我以党史工作者的身份,到娄底做了点调研,感觉娄底的党史工作有基础、有特色、有亮点,可以说位于全省的第一方阵。在今年3月13日的全省党史工作会议上,我讲了党史工作者要无愧使命担当这一观点。刚才听了五个市州的发言,我想从三个方面,又谈无愧党史工作的使命担当。
一、上半年的回望
上半年,五个市州的党史部门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部署的“6+1”工作任务,真抓实干,奋发有为,致力推进各项党史工作,归纳起来以下几方面的成绩可圈可点(娄底的工作,我放在第二部分专门讲)。
1、铸魂固本履行了应尽之职。今年“6+1”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铸魂,各党史研究室将其摆在了突出位置,履行了应尽职责。湘潭市为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党史资料。邵阳市编辑了《刘中心同志追忆》一书。怀化市为纪念滕代远诞辰110周年活动作了宣传部署,并为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作了大量的史料工作。湘西自治州开展党史知识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并在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党史。
2、馆网建设做到了上下配合。湘潭党史陈列馆的《领航——党史陈列内容方案》把握得准,体现了湘潭特色,同时为配合省党史陈列馆陈展制作了大型的韶山灌区模型。全省部分县(区)建成了党史网站,反响良好。怀化党史部门协同宣传部、文物局等有关部门,为通道转兵纪念馆、粟裕纪念馆和湖南省抗战历史博物馆建设做了许多工作。
3、做题修史拿出了看家本领。编写党史基本著作是党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湘潭重点开展华国锋的史料整理研究,现已完成《华国锋年谱》20万字的初稿。邵阳的正本二卷拟发行6000册,正本三卷、《邵阳党政人物传》等征编工作已经启动。怀化加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的专题研究,开始了《杂交水稻从怀化走向世界》、《三线建设》和《鹤城巨变》的征编工作。湘西自治州在上半年完成了三个县正本三卷的初稿,并启动了《湘西扶贫30年》的征编工作。
4、办刊用史彰显了各地特色。《湘潮》杂志的组稿、发行和宣传得到市州县(区)的大力支持。湘潭在学用《湘潮》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发行量不断增加。邵阳确保了《湘潮》的发行量稳中有升,并把征订工作纳入了全市的绩效考核。6月份在邵阳召开的《湘潮》笔会,在邵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支持和重视下,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怀化、湘西自治州用刊率、发行量有一定幅度增加。
5、帮“苏”护“遗”助推了改革发展。帮助原苏区争取享受有关政策是基层欢迎的一项服务性工作。各地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原苏区的史料完善工作。湘潭的荫梓屋场、长湖村等革命遗址保护修缮正有序推进。邵阳与电视台合作,强力推出《追寻红色足迹》专题片。怀化积极参与第三届湘鄂赣苏区论坛征文。湘西为湘鄂川黔、湘鄂西苏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地通过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助推改革发展,拉动红色旅游,促进了经济和文化发展。
6、构建党史大格局坚持了继承创新。在这方面,五个市州都积极作为。湘潭市、邵阳市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党史部门汇报。怀化市召开了党史工作会议和联络工作座谈会。湘西州委重视党史工作,改善工作条件,充实干部队伍,整合社会力量做党史工作。可以说,现在全省大党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回望上半年的工作,感觉还存在3个“少了一点”的问题。也就是说,工作上,还可多一点创造力;队伍上,还可多一点凝聚力;落实上,还可多一点执行力。
二、娄底的启示
人们常说:“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出花来”。这几天我在娄底调研的时候,沿途参观党史教育基地并座谈交流,深感娄底的党史工作者在党史研究、资料征编、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联络指导工作中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娄底给我们的启示,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1、只要有为有位,“弱部门”也能赢得“强支持”。有人说党史部门是弱势部门,其实,有作为自然就会有地位。娄底市的党史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市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常委会或常委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党史工作,为党史工作把好方向定好位,确保了党史工作经费的落实。双峰县委县政府把党史工作摆在了应有的位置,在人才、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县委书记吴德华就纪念蔡和森诞辰120周年活动事宜,专程到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央党史研究室汇报。涟源县委主要领导把县委办的骨干,放到党研室当主任。这足以说明,党史工作在县一级单位是有位置的,赢得了党委和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2、只要借风扬帆,“小单位”也能构建“大格局”。我们党史部门人数不多,可以说是小单位,但小单位也能构建大格局。娄底党史部门致力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在拓展业务上做文章,探索出一条开门办史的新路子,他们把党史联络员发展到乡镇、社区,使党史联络队伍网络不断扩大。党史联络组的老同志个个都是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们十心关心党史部门的发展,不遗余力地为党史部门提供支持和帮助,有力促进了党史各项工作的开展。
3、只要贴近时代,“冷板凳”也能坐出“热效应”。有人认为,被安排到党史部门工作是“坐冷板凳”。按这种说法,现在娄底市委党史研究室主持工作的肖志勇副主任差不多坐了9年多的“冷板凳”了,但他甘于寂寞、爱岗敬业、团结拼搏,带领党史工作者把党史事业做得有声有色,有板有眼,仅《湘潮》刊物的发行量接近3800份。如果按人口计,达到了每万人7份以上。
4、只要用心尽心,“老一套”也能打造出“新亮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党史工作是往后看的“老一套”工作,但只要思想解放,更新思路,用心尽心,“老一套”也能打造出新亮点。双峰县委县政府提出成立蔡和森研究中心,已经得到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领导的同意,一个全国性的牌子就会在双峰树起来,这就是很好的新亮点。涟源正本一卷编写出来后,不是自娱自乐,把它放在柜子里收藏起来,而是编成小故事放到蓝田中学一个200多米的墙上去展览,讲解员由中小学生担任,讲得绘声绘色,我听得如醉如痴,这难道不是亮点?
5、只要围绕中心,“软实力”也能推进“硬道理”。党史文化确实是软实力。但我们有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只要贴近中心,软实力也能够讲硬道理,也能推进硬发展。娄底能够把党史成果转化为社会的影响力,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红色旅游,转化为招商引资,这是非常好的做法。筹备蔡和森诞辰120周年活动,就能提升双峰的知名度;将《涟水风云》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湘中怒潮》,就会吸引很多人对涟源的关注。新化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成为湖南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扶持的县,其中党史人物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下半年的思考
下半年的思考就是一句话,推进“6+1”工作重在“吹糠见米”上下功夫。
1、以史铸魂要“吹糠见米”。学史励志,以史铸魂。我们要盘活党史资源,讲活党史故事,把“最好的教科书”和“最好的营养剂”送给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以铸牢国魂、党魂和军魂,铸牢我们的湖湘之魂,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好,补好精神之钙。
2、一馆两网要“吹糠见米”。党史陈列馆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拟于“十一”前后,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现场参观教学为标志,正式对外开放。办公内网已在5月份投入运行,外网“百年湘潮网”也在紧张筹建中,可望在10月份开始试运行。
3、做题结题要“吹糠见米”。“让历史告诉未来”系列丛书之《精神之钙》、《湘江之问》正在组稿、撰稿。《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三卷、《华国锋在湖南》、《改革开放在湖南》等课题都在往前推进。已经在上半年出版的《毛泽东与任弼时》一书好评如潮。各市州要按照年初的计划完成好本级的党史研究课题。
4、送书订刊要“吹糠见米”。这里向全省各级党史部门明确:除抓《湘潮》的订阅外,省委党史研究室所有书刊一律免费赠送。党史月刊《湘潮》以权威性、真实性、可读性为特色,立足湖南,面向全国,赢得了不少读者好评。我们要把征订《湘潮》当作一份责任和事业来做,在全省党刊党报发行之前抓好落实。各市(州)县(区)要借鉴娄底的经验,总结涟源、隆回和双峰的做法,达到以人口为基数的发行标准,确保《湘潮》杂志的征订工作有大的突破。大型党史年刊《湖南党委工作纪事》今年已经改版提质提速,免费赠送至每个县市(区)不少于10本。
5、帮“苏”护“遗”要“吹糠见米”。下半年,重点办好第三届湘鄂赣苏区论坛。还要在开发红色旅游,保护和利用革命遗址等方面有所作为,为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6、构建大党史格局也要“吹糠见米”。党史联络工作要进一步继承创新,党史工作的几支队伍建设要进一步优化,中央10号文件和省委16号文件的要求要进一步落到实处,省里还要择机开展督查。
此外,在做好下半年工作的同时,要及早对明年工作进行谋划。比如全省的党史工作队伍建设要不要象中央党史研究室那样在内部评定职称;文献工作要不要强化责任;党史工作基地要不要挂牌建设;网馆运行要不要全省贯通;党史舆情要不要主动引导等等。
总之,要学习和推广娄底的经验,做好下半年工作,努力开创全省党史工作新局面,真正做到无愧党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