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维俊
谢维俊,字蔚青,化名废若,1908年10月出生于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今衡阳市耒阳肥田茅冲庙),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赣南革命根据地、闽西革命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创建者。
1926年谢维俊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以省工农运动特派员身份在耒阳开展工农运动,并成功组织了肥田暴动。1928年,谢维俊参加湘南起义,任耒阳县工会副委员长及十六区区委书记,后随朱德上了井冈山,成为毛泽东的[1] 早期秘书。在井冈山及中共革命根据地,谢维俊历任红四军一纵政治部主任、中共赣东特委书记、红军独立四师政委、红军新编独立第五师师长、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及江西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等职。1933年,左倾路线席卷中央革命根据地,谢维俊与邓小平、毛泽覃、古柏被扣上“江西罗明路线”的帽子受到迫害。1934年,谢维俊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到达陕西,任首任三边(安边、定边、靖边)特委书记,1936年底,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1] 。
历任红四军28团1营连党代表、第2营党代表、第1纵队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众多的耒阳革命先烈中,谢维俊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烈士之一,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2006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的早期秘书谢维俊》一书,以此纪念和缅怀革命英烈。
早在1943年,也就是中共在陕北安营扎寨七八年之后,林伯渠作诗怀念:“偶忆往事便心惊,谢古邓毛剩小平,割截人情读八股,江西路线有罗明。”林老将耒阳的谢维俊与邓小平并称,可见其当时在红军中的影响和地位了。“谢古邓毛”指的就是当时在江西苏区工作的谢维俊、古柏、邓小平、毛泽覃四人。
谢维俊1928年率赤卫队随朱德、陈毅上的井冈山,历任红军纵队政委、政治部主任、赣东特委书记、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等职,是红军中年轻有为的将领之一。
初夏时节,我们沿着一条山村水泥路直到谢维俊出生的地方——肥田乡毛冲庙。
当地老人向我们介绍,古时肥田乡与永济乡同属一个行政区域,古地名为四团冲。谢维俊的父亲谢成甫原先居住在下四团三卷冲谢家村。谢成甫继承父业兼做些盐生意,慢慢积攒下了一笔钱财。一个偶然的机会,谢成甫发现肥田毛冲庙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出钱买下了这块地。几年后,谢成甫在这块荒草地上盖起了两幢十余间房子的青砖瓦房。一路春风得意,谢成甫又购置了40多亩田地,还在肥田墟上买了一爿绸缎铺,同时还做起了谷米生意。随着生意的越做越火,谢成甫成了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1908年,谢维俊就出生在这个家庭殷实的大户人家。
谢家大院里的蒋凤英,是谢维俊的侄媳,如今已逾80高龄,身体却依然健朗。老人虽然不能回忆讲述当年发生的事,却还不忘带我们去看谢维俊出生的房子。可惜门锁了,钥匙一时也找不着。透过门窗,我们依然还能看到一种古朴与厚实。
耒阳党史办的同志介绍说,谢维俊有四兄妹,哥哥谢凤亭早年随父做生意,后来受弟弟的影响也投身革命,不幸壮烈牺牲。
谢维俊少时求学于当地声名显赫的拔贡蒋翕琴门下,也就是“湘南教育王”蒋啸青的父亲。谢维俊投身革命的领路人,也就是蒋啸青。后来,谢维俊还娶蒋啸青妹妹蒋祥英为妻。
1921年,谢维俊随蒋啸青来到衡阳读书,先就读于湖南三师附小,后进入蒋啸青创办的蒸湘中学。在“湘南学联”的影响下,谢维俊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谢维俊经蒋啸青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谢维俊从事革命斗争的起始,就是“肥田暴动”。那时,他刚从政治讲习所毕业,被党组织委以工农运动特派员身份派往耒阳从事革命运动。后来,他追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之后又在毛泽东身边当过秘书。在井冈山,谢维俊巧遇邓小平,两人携手纠正了瑞金一场灾难性的“肃反”运动,为中央红军定都瑞金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有根据地“四大金刚”之称的“邓、毛、谢、古”被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罪人。
谢维俊参加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被任命为三边?安、定、靖 剿匪总司令兼三边特委书记。1936年,在一次与马鸿逵部作战中,谢维俊一马当先,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8岁。
1959年,彭德怀在给谢维俊儿子谢孟符的亲笔信中写道:“……他一生对革命事业是忠诚勇敢的,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值得我们学习,值得中国青年纪念。”
英烈已去,浩气长存。
反“进剿”、反“会剿”战斗和开创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以及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