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党史研究>研究成果

《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

2014-10-21 09:55:00  来源: 

  序 言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张春贤

  《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1920—1949)公开出版发行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为我们联系湖南实际学习、研究党的历史,运用党史资政育人,提供了一部有益的教材。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毛泽东同志说过:“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走过的路线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江泽民都反复强调要研究总结党的历史,多次向全党发出学习历史的号召。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同样重视党的历史的学习和研究。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对我们党‘昨天’和‘前天’的斗争有深切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繁重工作,勇敢地担当起‘明天’的历史重任。”2006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这些重要论述精辟深刻,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湖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毛泽东思想的最早发源地,也是人民军队最初的摇篮。从1920年11月毛泽东等在长沙创建中国共产党8个早期组织之一,到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的近30年间,重大事件不断,伟人英才辈出。中共湖南地方组织领导人民在极其残酷险恶的环境中,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付出了重大代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经过革命斗争洗礼,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及刘少奇、任弼时、蔡和森、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一大批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涌现了邓中夏、向警予、郭亮、夏明翰等一大批著名的革命英烈,他们为创建新中国立下的丰功伟绩,使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不仅成为湖南近现代史中最为光辉的一页,而且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湖南人民永远的骄傲,也是湖南人民永远的财富。

  《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1920—1949)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的修史原则,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新时期历次党代会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总结为准绳,真实、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创建、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湖南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反映了党领导湖南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过程,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基本经验,阐述了湖南革命斗争在全国党史中的地位、作用及独特贡献,尤其是热情颂扬了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业绩、光辉思想和优良传统。这是一部具有较高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专著,是一部凝聚了现代湖南近30年革命风云和数十万烈士鲜血的生动教材。它的出版发行,必将对推动湖南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新时期的科学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必将对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起到积极作用,也必将激励全省人民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团结一心,昂扬向上,加快推进富民强省建设。因此,我希望全省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学习,特别是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学习党史,研究党史,以史鉴今。通过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革命成果应当永远珍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湖南,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更加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十七大开启了党的历史新征程。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努力建设经济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坚持在发展中坚守粮食生产、生态环境、节能降耗、改善民生四条底线,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致力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Ky:PAGE}

 

 

  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

  (1920—1949)

  目 录

  第一编 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在创建时期

  (1920年11月—1923年6月)

  第一章 中共湖南地方组织诞生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003)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湖南社会状况(003)

  一、湖南人民的觉醒与辛亥革命(003)

  二、军阀混战不休的湖南政局(006)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湖南经济(008)

  第二节 湖南工人阶级的成长及自发斗争(010)

  一、湖南近代工业的曲折发展(010)

  二、湖南工人阶级的成长及其处境(013)

  三、湖南工人阶级的早期组织与自发斗争(015)

  第三节 五四前夕的湖南知识界和新民学会的成立(018)

  一、新文化运动中湖南新旧思想的更替(018)

  二、毛泽东与新民学会的成立(021)

  三、蔡和森与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023)

  第二章 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及活动(026)

  第一节 五四运动在湖南(026)

  一、五四运动期间湖南人民的反帝斗争(026)

  二、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030)

  三、发动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03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036)

  一、马克思学说的最初介绍和传入渠道(036)

  二、湖南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社团(040)

  三、马克思主义与湖南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043)

  四、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争(046)

  第三节 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049)

  一、蔡和森、毛泽东的建党思想(049)

  二、毛泽东受陈独秀委托在长沙建党(053)

  三、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054)

  四、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058)

  第三章 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的建立和湘区第一次工运高潮(063)

  第一节 中共第一个省支部(063)

  一、毛泽东、何叔衡代表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出席中共一大(063)

  二、创立中共湖南支部(065)

  三、组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068)

  四、创办湖南自修大学(071)

  五、改造湖南劳工会(074)

  第二节 掀起湘区第一次工运高潮(077)

  一、成立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077)

  二、贯彻中共二大精神,发起劳动立法运动(078)

  三、组织工会,准备罢工斗争(080)

  四、制定工运策略,掀起工运高潮(084)

  第三节 巩固、发展工运成果(089)

  一、率领各工团与赵恒惕政府进行说理斗争(089)

  二、湘区工运出现继续发展的新格局(091)

  第四节 建党时期的湘区党、团组织建设和思想理论建设(096)

  一、发展党的基层组织(096)

  二、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湘区执行委员会(098)

  三、开展理论宣传,扩大政治影响(100)

  第二编 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在大革命时期

  (1923年6月—1927年7月)

  第四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运动新局面的开创(105)

  第一节 帮助国民党重建湖南地方组织(105)

  一、中共三大和《外力·军阀与革命》(105)

  二、帮助建立各级国民党组织(108)

  三、中共湘区委改称湖南区委及争夺国共合作领导权的斗争(111)

  第二节 领导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116)

  一、加强反帝反封建的宣传(116)

  二、发展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118)

  三、领导爱国群众运动,掀起“五卅”反帝怒潮(122)

  四、开展反吴驱赵斗争(124)

  第三节 对农民问题的探索和湖南的早期农运(127)

  一、赵恒惕统治下的湖南农民(127)

  二、对农民问题的理论探索与中共湘区委《关于农民运动决议案》(129)

  三、培训农运骨干(132)

  四、发展秘密农协(134)

  第四节 发动各界支援北伐战争(136)

  一、争取唐生智北伐(136)

  二、支援贺龙转战湘西(137)

  三、发动工农支援北伐(139)

  第五章 领导湖南农村大革命(142)

  第一节 掀起湖南农村大革命高潮(142)

  一、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142)

  二、农民协会走向公开活动(144)

  三、中共湖南区第六次代表大会(146)

  四、发动暴风骤雨般的农村大革命(148)

  五、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152)

  第二节 大革命高潮中的湖南党组织(155)

  一、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155)

  二、中共湖南区委纠正打击贫农的错误(157)

  三、发展壮大湖南的党组织(160)

  四、加强宣传出版和党员思想教育工作(162)

  第三节 推动革命运动走向新阶段(166)

  一、中共湖南区委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166)

  二、农民自动没收地主土地的斗争(168)

  三、大力发展工农武装(171)

  四、开展镇反斗争(174)

  五、进行经济文化建设(176)

  六、筹建基层民主自治政权(180)

  七、收回海关邮政管理权(182)

  第六章 中共湖南省委为挽救革命而斗争(184)

  第一节 革命危机与马日事变(184)

  一、“四·一二”政变后三足鼎立的全国政局(184)

  二、中共五大及中共湖南区委改称中共湖南省委(186)

  三、中共湖南省委与国民党湖南省县市特别区党部联席会议(187)

  四、国民党右派何键、许克祥等策划发动马日事变(190)

  第二节 中共湖南省委的应变措施和工农武装进击长沙(193)

  一、中共湖南省委召开的三个应变会议(193)

  二、工农武装进击长沙(195)

  第三节 大革命在湖南的失败(199)

  一、各地驻军的叛变和大屠杀(199)

  二、共产国际与陈独秀右倾错误对湖南工农运动的影响(201)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湖南的破灭(204)

  第四节 中共湖南省委转变斗争策略准备新的斗争(206)

  一、重建中共湖南省委(206)

  二、毛泽东提出“上山”思想(208)

  三、保存实力,准备新的斗争(210)

  第三编 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1937年7月)

  第七章 发动全省武装起义(217)

  第一节 贯彻八七会议精神(217)

  一、大革命失败后湖南地区的形势(217)

  二、八七会议关于湖南工作的决议(220)

  三、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发展(222)

  第二节 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225)

  一、中共湖南省委对秋收起义的筹划和准备(225)

  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和各地党组织的配合(230)

  三、工农革命军受挫和浏阳文家市转兵(232)

  四、中共湖南省委停止长沙暴动与任弼时来湘(234)

  第三节 “左”倾盲动错误的影响和湖南各地的武装暴动(236)

  一、中共湖南省委十月紧急会议和各级党组织的改组整顿(236)

  二、部署全省总暴动和长沙“灰日暴动”(239)

  三、各地党组织领导的年关暴动(241)

  第四节 发动湘南起义、桑植起义和平江起义(248)

  一、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领导湘南起义(248)

  二、建立中共湘西北特委和贺龙、周逸群领导桑植起义(254)

  三、建立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和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平江起义(257)

  第八章 创建工农红军和边界农村革命根据地(263)

  第一节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斗争(263)

  一、引兵井冈山和酃县水口连队建党(263)

  二、建立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266)

  三、两军酃县会师,宁冈成立红四军(268)

  四、建立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开创根据地全盛时期(270)

  五、中共湖南省委对根据地的指导和“八月失败”(271)

  六、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和井冈山斗争的坚持(274)

  第二节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277)

  一、从中共湘西前委到湘鄂西前委(277)

  二、开辟湘鄂边革命根据地(279)

  三、建立红六军,发展南华安为组成部分的洪湖根据地(281)

  四、组建红二军团,成立中共湘鄂西特委,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形成(283)

  第三节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285)

  一、湘鄂赣边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平浏地区游击战(285)

  二、红五军转战湘鄂赣边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288)

  三、中共湖南省委对根据地的指导和斗争策略问题上的争论(290)

  四、边区革命形势的高涨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扩大(292)

  第四节 湘东南苏区的发展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294)

  一、井冈山失守后湘赣边界特委领导的斗争(294)

  二、重建中共湘东特委,组建湘东独立师(297)

  三、成立中共湘东南特委,巩固扩大湘东南苏区(300)

  四、湘东、赣西两苏区的汇合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302)

  第九章 坚持艰难曲折的白区斗争(304)

  第一节 白色恐怖下的湖南党组织(304)

  一、反动派疯狂“清乡”、“铲共”(304)

  二、中共湖南省委在危难中重建、调整并辗转省内外(307)

  三、各地党组织在曲折中恢复与发展(310)

  四、加强党的秘密工作及相关建设(314)

  第二节 为复兴湖南革命运动而奋斗(317)

  一、中共六大决议在湖南的贯彻(317)

  二、开展反“清乡”斗争(321)

  三、推动白区工人运动(324)

  四、多方支援革命根据地(325)

  第三节 在夹缝中顽强斗争(327)

  一、“左”倾冒险错误的影响和中共湖南省委遭受大破坏(327)

  二、中共湖南省工委、长沙中心市委的建立和原中央军委特科长沙工作组的活动(330)

  三、各地余存党组织的斗争(332)

  第四节 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在湖南的兴起(334)

  一、反对“尊孔”、“读经”,开展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334)

  二、反日爱国群众运动的兴起(335)

  三、声援“一二·九”运动和开展抗日宣传(336)

  第十章 开展反“围剿”斗争与根据地各项建设(338)

  第一节 红军两打长沙和南征湘西北(338)

  一、红三军团第一次攻打长沙(338)

  二、成立红一方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340)

  三、红二军团南征湘西北(342)

  第二节 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与边区省委的建立(344)

  一、湘鄂西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与中共湘鄂西省委的建立(344)

  二、湘鄂赣根据地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与中共湘鄂赣省委的建立(349)

  三、湘赣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与中共湘赣省委的建立(351)

  第三节 加强边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353)

  一、边区省委领导下的党组织(353)

  二、加强边区党的建设(355)

  三、巩固革命政权(360)

  第四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与经济文化建设(362)

  一、深入开展土地革命(362)

  二、进行根据地经济建设(366)

  三、发展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368)

  第五节 王明“左”倾错误的全面贯彻与反“围剿”斗争的失败(371)

  一、临时“左”倾中央对边区省委的改造(371)

  二、“左”倾土地政策的贯彻及查田运动(374)

  三、肃反斗争扩大化及其严重后果(376)

  四、边界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及最后的失败(380)

  第十一章 红军长征在湖南与边区三年游击战争(386)

  第一节 红六军团西征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386)

  一、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西征入湘(386)

  二、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西攻势(389)

  三、建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92)

  四、在反“围剿”斗争中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393)

  五、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创造的党建经验(397)

  第二节 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在湖南(400)

  一、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入湘(400)

  二、毛泽东促成中央红军通道转兵(403)

  三、任弼时、贺龙率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406)

  四、湖南党组织发动人民群众支援红军长征(410)

  第三节 湖南边区三年游击战争(412)

  一、中共湘鄂赣省委领导的游击战争(413)

  二、中共湘赣省委领导的游击战争(418)

  三、湘南党组织领导的游击战争(423)

  第四编 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在全国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十二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湖南的建立和发展(43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工作的新开端(433)

  一、全面抗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433)

  二、红军游击队改编开赴抗日前线(435)

  三、徐特立回湘建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438)

  四、中共湖南特委整顿和重建党组织(441)

  五、从中共湖南省工委建立到中共湖南省委成立(443)

  第二节 推动全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45)

  一、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文化界成立抗敌后援会(445)

  二、促进国共合作,建立湖南民众抗战统一委员会(447)

  三、宣传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449)

  四、创造团结抗战的政治局面(450)

  第三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共湖南地方组织(453)

  一、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恢复和发展党的地方组织(453)

  二、猛烈发展党组织,建立党的各级领导机关(455)

  三、加强党的建设,培训党员干部(458)

  四、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459)

  五、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462)

  第十三章 发展和坚持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64)

  第一节 宣传和组织群众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高涨(464)

  一、创办报刊书社,进行思想发动(464)

  二、指导抗日团体,开展救亡活动(467)

  三、创办战时学校,培养抗日骨干(468)

  四、募捐支援前线,救护伤兵难民(471)

  五、将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三湘四水(472)

  第二节 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党的全面抗战路线(474)

  一、在政治思想上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474)

  二、坚持文化为抗战服务的方针(476)

  三、抗敌演剧队的抗日救亡宣传(478)

  四、在抗战中实施战时教育(480)

  第三节 坚持团结抗战维护统一战线(482)

  一、长沙“文夕大火”后湖南政局的变化(482)

  二、周恩来、叶剑英在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86)

  三、中共湖南省委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488)

  第十四章 实现战略转变 夺取抗战胜利(490)

  第一节 抗日形势的逆转与“平江惨案”的发生(490)

  一、湖南党组织再一次面临严峻局面(490)

  二、中共湖南省委邵阳会议,贯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493)

  三、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496)

  第二节 转变斗争策略坚持长期抗战 (500)

  一、坚持团结抗战,巩固党的组织(500)

  二、精简组织,贯彻执行隐蔽精干的方针(504)

  三、湖南党组织转入秘密状态,坚持长期抗战(508)

  四、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积极准备抗日游击斗争(511)

  第三节 争取抗日战争在湖南的胜利(512)

  一、日军大举侵湘,全省军民奋起反抗(512)

  二、组织抗日游击武装,开展对日斗争(515)

  三、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开辟石公华抗日根据地(519)

  第四节 八路军南下支队入湘及抗日战争的胜利(524)

  一、八路军南下支队入湘,建立抗日民主政权(524)

  二、开辟湘阴抗日游击根据地(527)

  三、中共七大召开,南下支队加速南下(529)

  四、抗日战争胜利,南下支队北返(532)

  第五编 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1949年8月)

  第十五章 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开辟第二条战线(537)

  第一节 解放战争初期的形势与湖南党组织的发展(537)

  一、国内形势与湖南的政治经济状况(537)

  二、抗战胜利后的湖南党组织状况(540)

  三、中共中央关于湖南工作的指示和省工委的决策(542)

  四、在城市和学校中恢复发展党的组织(544)

  五、加强党的舆论宣传和革命文化工作(547)

  六、建立党的外围组织(548)

  第二节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550)

  一、发动学生爱国民主运动(551)

  二、领导城市工人与教师的罢工罢教斗争(557)

  三、领导农民开展“三抗”斗争(559)

  四、领导新闻战线的斗争(561)

  第三节 深入开展农村武装斗争(562)

  一、中共湖南省工委对武装斗争的部署与准备(562)

  二、全省各地游击武装的大发展(566)

  三、中共湖南省工委加强对武装斗争的领导(568)

  四、粉碎敌人的“围剿”和全面开展武装斗争(574)

  第十六章 争取程潜、陈明仁起义实现湖南和平解放(577)

  第一节 开展统战策反工作争取程潜、陈明仁走和平道路(577)

  一、中共湖南省工委统战策反小组的成立和对程潜、陈明仁的分析(577)

  二、积极稳妥地开展争取程潜的工作(580)

  三、争取陈明仁与程潜一道起义(583)

  四、湖南各级党组织的统战策反工作(584)

  第二节 为实现和平解放湖南而斗争(587)

  一、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声势浩大的争取真和平运动(587)

  二、团结各界爱国人士,为促成湖南和平解放而努力(589)

  第三节 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放湖南的方针(595)

  一、白崇禧败退湖南及其反动统治(595)

  二、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和平解放湖南的决策(597)

  三、加紧对程潜、陈明仁的工作(602)

  第四节 人民解放军进军湖南和程潜、陈明仁通电起义(604)

  一、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湖南(604)

  二、程潜、陈明仁通电起义(606)

  三、人民解放军进入长沙和起义部队改编(609)

  第十七章 湖南党组织迎接解放的部署与斗争(614)

  第一节 解放前夕湖南党组织的状况及面临的任务(614)

  一、党组织的大发展与整顿(614)

  二、解放前夕中共中央、各中央局对湖南工作的指示(619)

  三、中共湖南省工委迎接解放的决策及其贯彻实施(621)

  第二节 中共湖南省委的建立和湖南的解放(630)

  一、中共湖南省委的建立(630)

  二、开始接管建政工作(633)

  三、人民解放军发动衡宝战役和游击武装配合作战(635)

  四、领导支前和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全省(637)

  附录 中共湖南省级领导机构及领导成员概览(646)

  后记(660)

 

上一篇 湖湘文化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下一篇 石仲泉:党史研究与毛泽东评价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主办
电话:0731-82216751编辑部邮箱:hunanxcjyb82216751@163.com
备案序号: 湘ICP备2020023722号-1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