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泗淇
甘泗淇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总政治部副主任。
湖南省宁乡县人,1903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先后就读于宁乡云山学校、长沙长郡中学、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在云山学校读书时,作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受到班主任老师谢觉哉的称赞。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受党组织派遣,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在上海党中央秘书处工作。1931年5月前往湘赣苏区,历任红军独立一师党代表、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湘赣省军区政委、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国民经济部部长等职。1933年受“左”倾路线迫害,被撤销领导职务。1934年任弼时到湘赣工作后,才得以重返部队,先后担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代政委、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等职,是中国工农红军著名高级将领。
长征到达甘孜时,张国焘采取分化、拉拢、威逼等卑劣手段,企图压服红二方面军。他对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找干部谈话,教育大家提高警觉,站稳革命立场,还组织收缴张国焘散发的反党反中央的小册子。长征途中,不仅自己吃苦耐劳、冲锋陷阵、处处做表率,而且注重部队的政治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同时注意培养和发展新党员,使党员人数在红军不断减员的情况下保持占全军人数30%的比例。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晋绥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在师部开办教导团,各旅、团及支队开办教学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骨干,使不少新参军的工农战士和青年学生很快成长起来。抗战胜利后,历任晋绥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转战于华北、西北各地。1947年8月第二次榆林战役失利,不少干部怨声载道,他及时发现第一纵队三五八旅创造的“诉苦三查”群众性整军经验,在前委及彭德怀的支持下,迅速推广到全军各纵队,掀起群众性的政治整军热潮。大大提高了全军官兵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在宜川瓦子街战役中,一举歼灭国民党胡宗南部3万人,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明确提出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应放在克服官僚主义、提高部队的生活、千方百计保证部队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提高等方面,特别要关心那些冒着枪林弹雨昼夜同敌人战斗的前沿部队。所主持的部队政治工作,对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从朝鲜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认真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政治工作经验,提出政治工作是领导又是保证,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业务相结合,政治工作者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一些带根本性的原则,对全军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他是中共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4年2月5日在北京病逝,终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