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综合动态>本院动态

全国县级党史部门负责人培训班交流发言材料

2015-07-30 11:03:50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编者按】:6月29日至7月3日,全国县级党史部门负责人培训班暨第48期全国党史干部培训班在北京举办,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县(区)级党史部门负责人共132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期间,举办了学员论坛、现场教学、经验座谈会等教学活动,有关学员进行了典型发言。现刊发密云县、魏县、新绛县、黄浦区、南京鼓楼区、建德市、金寨县、宁化县、博兴县、南郑县等地党史研究主任的10篇典型交流发言材料,供大家交流参考。

  1.围绕中心 主动作为 扎实做好党史各项工作

  2.爱上自己的职业 尊重自己的职业

  3.让党史贴近现实 与时代同振共舞

  4.脚踏实地 放眼大局 做好新形势下党史工作

  5.精心谋划 服务大局 努力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

  6.一段情缘 一段思考 一段实践

  7.做好县级党史工作的几点感悟

  8.立足本职 服务大局 充分发挥县级党史部门职能作用

  9.无私奉献 争创一流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史工作

  10.创新工作服务方式 发挥资政育人作用

 

{Ky:PAGE}

 

 

围绕中心 主动作为 扎实做好党史各项工作

北京市密云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 郭生河

  2014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讲话中特别提到:“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密云是革命老区,有着红色的革命历史。近年来,密云县委提出红色密云形象,党史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开创了党史工作新局面。2014年,被评为2011—2014年北京市党史部门先进集体。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把党史工作提高到全县发展战略高度抓紧抓好

  2011年,中共密云县委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提出了“红色密云、绿色密云、金色密云”的密云形象,即密云有红色的革命历史,有绿色的优美环境,更有金色的发展未来,并将密云形象与密云生态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三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共同纳入密云科学发展体系,作为发展战略长期坚持。

  2012年,密云县委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使党史工作有“法”可依,走上科学发展轨道。

  县委县政府为党史工作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将县党史办与档案局分设,实现了党史部门独立设置,理顺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党史部门增加了办公用房,购置了摄像机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用适当待遇留人,三年来,为1名主任科员解决了副处级待遇,3名普通科员三年内提拔为科长。

  二、围绕中心,深入做好党史学习宣传教育工作

  2012年,为深入宣传“红色密云”形象,我们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在密云”主题宣讲活动。2013年,为做好“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了“红色密云·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2014年,为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主题宣讲活动。今年,我们紧紧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开展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宣讲活动。四年来,按照“人人都是宣讲员”的要求,党史干部深入到镇街、县直机关、农村、社区、学校、医院、厂矿、部队等单位宣讲200多次,听众15000余人,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去年8月29日,县党史办主任为县委县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作了红色密云历史专题报告。“红色密云”主题宣讲活动已经成为密云党史办的重要品牌。

  乘势而上,掀起英雄母亲邓玉芬、抗日英雄白乙化宣传高潮。习近平总书记“七七”重要讲话提到邓玉芬的事迹后,我们抓住这一契机,掀起了党史宣传高潮。编写了《英雄母亲邓玉芬》通稿,作为新闻宣传基本材料。参与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访谈节目。与县教委共同编写邓玉芬宣传册,作为全县中小学生乡土教材。与县文联、县妇联开展“英雄母亲邓玉芬”征文活动。为中国评剧院提供素材,创作了以邓玉芬为原型的大型现代评剧《母亲》。在《解放军报》连续推出《邓玉芬:一家六口捐躯抗日沙场》、《携笔从戎,“知识分子团”浴火成钢》专版,分别介绍邓玉芬和抗日民族英雄白乙化的事迹。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看到文章后,亲笔撰文,深切缅怀白乙化烈士。

  三、主动作为,扎实做好党史资料征编和研究工作

  扎实做好密云党史口述史资料征编工作。采访白乙化战友、北京市原市长焦若愚等历史当事人,收集了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以日军残暴的“人圈”、“无人区”等史实为调查重点,深入镇村社区,采取文字记载、录音、录像等方式,采访当事人或知情人,抢救了一批珍贵资料。在广泛征集资料基础上,编写《日本侵略者在密云制造“无人区”修建“人圈”暴行》,在《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刊物发表,揭露了日军侵华暴行。

  认真做好党史基础研究和专题史研究工作。按照全市部署,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密云县历史大事记》、《密云革命史》、《密云建设史》、《中共密云组织史》等党史基本读物编修工作,填补了密云党史研究空白,深化了密云党史研究工作,为宣传红色密云的历史形象提供了素材。为纪念长城抗战80周年,开展了古北口长城抗战专题史研究工作,形成《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热血筑长城》、《浴血古北口》等研究成果。按照县委要求,对有人说《国歌》诞生于古北口的观点进行了认真考证,实事求是地纠正了误传,起到了正确的资政作用。

  四、抓住机遇,做好重要党史人物、重大事件纪念活动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习仲勋诞辰100周年,分别撰写发表了《毛主席情系密云水库》、《邓小平同志与密云》、《习仲勋同志三到密云》等纪念文章。为纪念抗战胜利,举办了《密云地区抗日斗争史展览》,在《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党史》等刊物上发表了系列纪念文章。

  2011年,密云县委、县政府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开展白乙化烈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投资近千万元修建了白乙化烈士纪念馆,召开了纪念座谈会,编辑出版了《纪念白乙化烈士文集》,举办了白乙化烈士生平事迹展。2012年,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投资近千万元修建了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和主题广场。

  五、建立现代机关制度,提高党史部门治理水平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借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先进理念,积极探索建立现代机关制度,推进党史部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执政理念,提出了党史办的“史志梦”,即编修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密云党史正本,编纂一部传世的精品良志。通过同心共筑“史志梦”,来同心共筑“中国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积极打造“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和“三尺天地放万丈光辉”的机关文化。经过努力,初步建立起“理念现代、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管理科学”的体制机制,提高了党史办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持续做好党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Ky:PAGE}

 

爱上自己的职业 尊重自己的职业

河北省魏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王清学

  我来自梨乡水城——魏县,魏县是享誉中外的中国鸭梨之乡,近年来乘“三年大变样”的东风,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引水兴城,建成了梨乡水城。地处河北省东南端,冀、豫两省交界处,总面积863.6平方公里,总人口102万,是一个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县快速转型的省直管县。

  我自2001年从事党史工作以来,和全室同志共同努力,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相继出版《中共魏县历史》第一卷、第二卷;《党史大事记》、《中共魏县年鉴》及党史史话、人物传记等党史书籍十多本,几乎年年都有成果面世,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翔实的历史借鉴和经验参考。下面就如何做好县级党史工作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做好县级党史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争取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党史工作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党史是我们的天职,在现代社会中搞党史不能同社会脱离,必须立足本职,选准切入点,与社会融合,这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努力做到了两点。一是及时整理《中共魏县党史大事记》,安排专人在每月5日前收集上月县大事、要事及主要领导活动资料,10日前编写出上月的党史大事记初稿。年底根据县“两办”资料及主要领导工作日志等进行完善修改,确保全面无遗漏,之后呈送领导审定。二是启动编辑《中共魏县年鉴》,这项工作始于2002年,每年一本,已出十几本。记述县四套班子、县直各单位及各乡镇工作概况,把全县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成就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汇总,形成完整的史料留存。该书出版后,得到了领导、社会的好评,有的单位已把党史研究室作为查找上年或上几年某方面原始资料必选地。与此同时完成县委、政府交给的阶段性工作,用比强势部门更优异的成绩去证明自身价值。在干中谋求更大作为,用工作成绩去争取领导重视。领导重视,自己积极主动,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借助领导力量就会得到解决,为干好工作创造出了有利条件,促进党史工作更好的开展。

  二、做好县级党史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敢于担当,有所作为

  党史研究室是清水“衙门”,我们从事这项工作,也许不是我们的初衷。但既然组织把我们放到这个位置上,我不来做谁来做,坚决不能在怨悔当中沉沦。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基于这种理念,每当有人问我做什么工作时,我总是不卑不亢地说“我在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 !尽管别人多少还是有些不屑地说:“这部门能享清闲”,但我从来不需要辩解。而是潜心学习,努力钻研业务,以高度的热忱对待自己的职业,很快转型上道,由门外汉变成业务“掌柜”。这么多来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可以说就是要想干好工作必须爱上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他人对我们职业的尊敬,才能使我们从事的行业焕发光彩。事实上也是如此,当我们加班加点,在枯燥无味的档案中寻找乐趣,获得一个个问题的答案时,一个个疑问得到化解时,就犹如发现了一个个宝藏,也会欣喜若狂。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在我任内完成前几任都未完成的一卷本的出版工作,现在正积极推进二卷本的出版,开展了《中共魏县年鉴》及《党史大事记》等项工作,在干中实现担当重任,在干中展显更大的作为。

  三、做好县级党史工作,必须爱岗敬业,勇于奉献,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

  从事一项工作或干一项事业,都得有个精、气、神,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做出样来或者说才能有所成就。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但对于工作的态度有积极和消极之别。爱岗敬业才能会尽职尽责,在工作中努力培养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也只有爱,才激发你内心的动力和潜能,做出不平凡的业迹。由于我们事业的特殊性,无权势,没名利,终日与文字为伴,只有汗水没酒水,这就要求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炼就一种特有定力,不为缤纷外界所纷扰。 寂寞和清贫不是真正的孤独或贫困,而是一种自己内心的一种历练,是面对灯红酒绿、金钱权势的抉择,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和谦虚谨慎的作风,筑牢抵挡诱惑的堤坝。自古以来,从事史业者无不清贫寂寞,虽然没有令人仰慕的光环,但我们为历史长河中增添了一颗颗繁星的光亮,那才是永恒的荣耀。也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加班加点也成了常有的事,牺牲周末假节日别人用来享受花红酒绿的时间,沉浸在档案资料中去破解一个个疑问,寻找一个个答案。

  四、做好县级党史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强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事物不断涌现,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思潮显现强劲。研究对象是过去,服务的是当今社会,但我们的思维不能僵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学习,顺应时代的脚步,学习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其政治素质和研究能力。刚刚从事这项工作时,对电脑的应用一窍不通,于是就从基本功练起,学会了五笔输入法,学会了排版、制文,文字的输入输出都可以在室内完成了。认为党史工作主要是从事文字、查找档案资料的室内工作,不用与外界联系,这些只是对党史工作的片面理解,研究党史把握好方向和原则,创新工作方法和方式,推动工作全面进步。采取不同地域的联系、交流、勾通,实现信息共享,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用老旧残缺观念去看问题,不仅修不出好史来,而且路会越走越窄。要想使党史工作充满生命力,要加强全方位的联系,运用现代社会发展的先进成果,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依靠社会力量进行开门办史,为党史工作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Ky:PAGE}

 

让党史贴近现实 与时代同振共舞

山西省新绛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徐文耀

  新绛县是山西省革命老区,是晋南较早建立党的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是晋南工人运动的发源地,红色资源丰富。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绛县党史研究室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一突出、两跟进”的工作思路,紧跟时代节拍,走出了一条党史工作的新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工作方法,提升部门形象

  1.在业务上,人人争当“研究员”

  新绛党史研究室共有9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只有35岁,工作经历浅、经验少,对党史知识了解得不多。面对厚重的党史文化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何做好收集、整理、挖掘和研究?我们创新机制,采用自己学、请人讲、及时记、专题研、定期考五步工作法进行自我加压,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头压担子。“五步工作法”开展以来,新绛县委党史研究室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先后确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红色革命遗址和改革开放等5 个研究专题,整理党史资料300余份,600万余字,撰(编)写论文、调查报告、党史人物传记100余篇,出版党史图书9部(套)。过去很少有人关注的党史“冷”部门变得热闹起来。

  2.在工作上,人人争当“指导员”

  新绛县党史研究室结合部门实际,采取先定思路,再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初步形成了大党史工作格局,扭转了过去人们把党史工作当成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工作的看法,让党史贴近现实,与时代同振共舞。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主动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文艺表演、书画展览、读书活动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和青少年学习党史;主动联合武装部、民政局对老红军、老战士进行走访慰问;主动联合文物旅游局对遍布全县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调研,编写出《新绛红色旅游指南》,整合开发出一批红色旅游景点,设计出旅游线路,弘扬了红色文化;主动联合文体广电局采访在全县各条战线的优秀共产党员,拍摄了党史教育纪录片和专题片;主动联合县委组织部,老干局、老促会、关公委、教育局开展党史教育 “六进”活动。

  3.在宣传上,人人争当“讲解员”

  我们对先后出版的9本党史教材和读物都组成专门的讲解队伍,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新绛历史》(1926-2011)印刷出版后,我们人人备课,针对不同时段的党史做课件进行讲解。在革命纪念馆解说员的选用上,首先由本单位的干部职工担任,给每个人锻炼提高的机会和展示才华的舞台,把单调工作丰富化,也使他们在工作中产生了成就感。对全县21处红色革命遗址的讲解任务,一般也由本单位人员承担;同时,我们还在社会上、遗址所在地招募了一批热心党史事业的志愿者,发挥他们对当地革命历史熟悉的优势,对参观学习的人们进行讲解。在跟进历史的教育上,我们要求本单位人人自己动手做课件,针对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深入基层讲解,向群众及时宣传党的政策、党的理论,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 “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二、 紧扣时代脉搏、强化党史研究

  1.及时收集整理党史资料,当好“信息库”

  新绛县党史研究室始终将收集和整理党史资料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部署和安排。建立了与各镇(乡、区)党委、县直各口党委及相关部门联系机制,确定了68名党史工作联络员。在人员、经费上向征编股倾斜。第一,鼓励同志们走出办公室,多下乡、多走访,主动从社会上收集资料。第二,通过发微信、电视飘字、发电子邮件、发征集资料函等途径加大征编力度。第三,注重抢救“活资料”,和时间赛跑,有计划的做好老战士、老干部、老领导口述历史和回忆录的收集。第四,按照即时跟进历史前进步伐的要求,及时记载全县各乡镇、各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将丰富生动的实践资料进行了及时收集和保存。对收集回来的资料,先由征编组进行整理,然后由返聘回来的原党史办老同志和社会上的知名人士组成的专家组进行审定,确保了党史姓党,整理出的资料具有准确性、有效性和可利用性。目前我们共记载口述历史资料130余人,整理回忆录38篇。同时,将2000年以来的新闻稿件、重点活动、重大事件全部录入了电脑,用专门的移动硬盘予以保存。

  2.深化党史研究和成果转化,当好“加油站”

  近年来,新绛县党史研究室进一步加大了对收集的党史资料的研究和党史书籍的出版。在全面系统研究分析新绛历史的基础上,启动了《中国共产党新绛历史》编写工作,对存疑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在注重系统研究的同时,还深化了党史专题研究,在理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也发挥党史系统修史、存史的独特优势,及时地进行党史资料、党史成果的转化,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共产党新绛历史》(1926-2011)、《朱总司令在新绛的日子》、《最可爱的人》、《红色记忆》、《日军暴行录》、《新绛人民抗日战争记略》、《抗美援朝战士段乱乱革命快板集》、《中国共产党新绛执政实录》(2011年卷、2012年、2013年卷)、《新绛红色旅游指南》等党史书籍。

  3.服务服从党政中心工作,当好“推进器”

  新绛县党史研究室始终按照“只有围绕中心,才能找准位置;只有服务大局,才能有所作为”的思路开展工作。在近年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等活动中,我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突出县域党情,先后编写出党史县情读本、党风廉政教育故事等资料,为全县活动的学习阶段提供了党史县情读物。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多名老党员、老干部和老战士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巡回报告30余场。特别是为做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我们及早介入,向县委提出了制作一套纪念抗战胜利系列绛州澄泥砚,赠送给国内外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地;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文联联合举办一次书画展,召开一次座谈会;与县教育局、团县委联合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参加一次走访活动、写一篇我所听到的抗日战争故事、创作一张手抄报、接受一场革命传统教育” 的“四个一”主题实践活动。这一方案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予以采纳,确定由县党史办具体牵头组织实施。

  三、开展宣传教育,实现虚功实做

  1.建立教育基地,争取工作主动

  建立党史教育基地是新绛县党史研究室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的“组合拳”之一。我们在加大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县地方党组织早期的活动地——宋村,进行开发利用,形成县级党史部门自己的党史教育阵地。

  新绛县宋村,1928年夏发展了第一个中共党员,同年,先后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第一个工委。我们以宋村“三个第一”的党史资源,将宋村全力打造成新绛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在宋村建成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建立了宋村革命遗址纪念碑和面积300余平方米,集图片、电教、实物为一体的新绛革命纪念馆。目前,已接待各类参观人员3000余人,开展培训6场次。2015年5月被命名为运城市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用好媒体网络,弘扬主旋律

  在传媒手段快捷方便的信息时代,为了能使党史工作搭载网络快车,我们有效地把传统教育手段和新媒体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建立了新绛县党史网站的同时,利用媒体覆盖面广的特点,先后拍摄制作了《抹不去的记忆》、《鼓水情深》、《星火大益成》、《蔺涛的红色情结》、《凝聚在党旗下》、《农村里飘动的党旗》、《对着党旗宣誓》、《弘扬革命精神 继承先烈遗志》、《红色文化在新绛》、《我的抗战经历》等20余部主题教育专题片,在县电视台轮回播放。同时,针对歪曲历史事实、否定党的历史、丑化党的领袖、污蔑英雄人物的言论,我们主动发声,通过传播正能量,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3.选准主题内容,突出重要节点

  新绛县党史研究室还充分利用每年的清明节、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七七事变纪念日、八一建军节、抗战胜利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国庆节等,开展党史系列教育宣传活动。每年的4月7日新绛解放纪念日,我们都会精心制作图片展览,展示新绛县党的历史和革命先烈的事迹,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建党纪念日,与组织部门联合,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到三泉村烈士陵园、南头村列士陵园、新绛革命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进行党员实践活动。在清明节,与教育局联合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开展“清明时节祭忠魂”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全县干部群众对党领导新绛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光辉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

  4.融合传统元素,宣传红色文化

  我们在探索党史宣传教育新路子过程中,借助“绛州澄泥砚”这块全国砚台行业唯一一家驰名商标的金字招牌,创造性地把红色元素与传统文化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以有形的砚台为载体,让更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既接受党史知识教育。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我们策划指导下,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成功研制出日出东方砚、巍巍井岗砚、韶山红日砚、遵义会议砚、延河水长砚、西柏坡砚共六块红色革命圣地系列澄泥砚,捐赠给相应纪念地和宣传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今年,为体现全民抗战的历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与绛州澄泥砚研制所再度携手,创作出18块抗战系列绛州澄泥砚。这套抗战系列绛州澄泥砚包涵的党史题材既有正面抗战又有敌后武装斗争;既有国内著名的抗日战争事件,也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典型战例,受到中央和省、市党史研究室的高度关注。这套系列澄泥砚制作完成后,将作为纪念品捐赠给国内外有关部门和人士,让有记载抗战题材的绛州澄泥砚成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的使者,走出新绛,走向世界。

  总之,新绛县党史研究室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创新党史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党史工作的功能和优势,实现党史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树立了党史部门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和服务全县工作大局的良好形象。

 

{Ky:PAGE}

 

脚踏实地 放眼大局 做好新形势下党史工作

上海市黄浦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张健

  中共黄浦区委党史研究室,直属区委领导,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2011年完成上海市新的区划调整后重新组建,与区地方志办公室实行合署办公。机构核定编制人数11人,现实际在职10人。目前,从事党史工作的4人,其中1名兼职领导,3名工作人员。每年财政核拨公用经费、项目经费45万元左右。区委党史研究室全面履行党史研究、业务主管的基本职能,围绕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在党史征编研宣及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履职尽责,积极作为。

  一、深化党史研究,夯实工作基础

  我们把党史研究作为党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同时,下大力气狠抓资料征集、研究,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围绕重大课题项目开展党史研究。如。我们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专题调研课题,前后历时五年,在占有原始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两卷本资料汇编。

  围绕区域发展开展专题研究。结合改革开放30年、区域5年发展阶段评价等,开展专题研究,发挥党史工作在推动深入认识和把握城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规律中的作用。调研成果被录入《上海区县发展三十年》、《新跨越、新发展2007—2012》。

  围绕重要资政课题开展研究。围绕“黄浦经典”这一主题,开展经典的成因和黄浦发展轨迹、外滩与城市公共空间、黄浦速度与经典黄浦的关系等课题研究,形成《关于黄浦经典若干问题的思考》、《黄浦经典随感》和《外滩的历史风云:打造城市公共空间的再发现、再思考与再探讨》等三篇近3万字的资政文章,为中心工作提供服务。

  围绕资料征编工作开展研究。对区域内120余处革命遗址遗迹和重要革命活动地的资料进行甄别、考订研究,完善档案资料,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等专题资料征集工作,开展“六大后中央政治局机关”活动史料的征集工作。

  二、发挥特色优势,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工作

  黄浦区区域面积20.52平方公里。在黄浦区境内,有革命遗址遗迹120余处,包括中共一大会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和孙中山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六大”后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周公馆等等。是党在上海领导中国革命的生动记录,是中国革命重要的历史见证和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黄浦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又有不少敢为人先的壮举,成为有影响力的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党史工作者就是要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把不朽的历史传承好,把时代的脉动记录好,做党的光荣历史的传播者,在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宣传中发挥积极作用。

  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堂。区委党校处级干部轮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都把党史学习和教育作为必修课。机关党的建设目标明确要求把党的历史的学习和教育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结合起来,形成学习党史、宣传党史和运用党史教育党员干部、促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综合应用各种途径开展党史宣传。我们做好党史宣教资料整理,制作电视专题片。收集整理1919—1949年间中共地下党在原黄浦区、南市区的活动资料,特别是沪中、沪南区委地下党如何开展各项工作迎接上海解放的斗争资料,完成片长20分钟的宣教片《星火》制作;制作《浦江惊涛》专题片,反映革命史迹;汇编《黄浦区离退休干部口述历史之上海地下党解放前夕的斗争》党史教学课件,满足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的要求;制作《丰碑——黄浦区革命遗址遗迹纵览》电子书。我们联合平面媒体,开辟宣传专栏。开设“寻访革命遗址”栏目,追寻红色记忆、颂扬革命精神;开设“红色记忆”栏目,讲述革命岁月的故事。我们举办主题展览,开展巡展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党史知识竞赛,扩大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和中小学生对区域党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活动地点的教育覆盖面。同时,做好党史报刊的宣传工作。面向机关、基层发放《党史信息报》镜周刊、《上海党史与党建》和《大江南北》等党史报刊,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

  利用互联网扩大党史宣传的影响力。完善基于互联网的党史研究网站建设,开设“工作机构、红色印痕、名人堂、往事追忆、党史天地、历史今天”等栏目,拓宽党史宣传的信息化渠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5年来累计浏览人次近百万,日均超过500人次。区政务网发布“寻访遗址,铭记党史”专栏很受欢迎。

  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发挥阵地作用。黄浦区内已查明的革命遗址99处、其他遗址26处,已建成开放的革命纪念场馆有: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中山故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周公馆、韬奋纪念馆、三山会馆等。这些场馆归属不同的系统部门,区委统筹协调,支持场馆建设和发展,推动馆区联动,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各纪念场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服务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效益。按照政府职能分工和分类保护的原则,强化重要遗址的保护工作,落实定级、挂牌和巡查等保护措施,确保遗址建筑的安全。同时,筹划重要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如中共“六大”后中央政治局机关、中共早期党校、又新印刷所等旧址的保护和利用等工作。

  三、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任重而道远

  2010年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的下发,体现了中央对党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的战略思考,为做好党史工作指明了方向。回顾以往的工作,我们感到还有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党史研究缺乏精品力作;二是党史资政功能发挥不充分;三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待增强;四是党史宣传的影响力有待提高;五是充满活力的“大党史”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去年5月,曲青山主任到黄浦区调研工作,明确提出“一突出,两跟进”的工作要求,并指出,黄浦区革命遗址遗迹集中、层次高,明确要求黄浦区的党史工作要走在上海各区县的前列,起示范带动作用。这是领导的关怀和嘱托,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我们要增强做好党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借势借力,乘势而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黄浦区党史工作新局面。

 

{Ky:PAGE}

 

精心谋划 服务大局 努力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

南京市鼓楼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胡峻敏

  鼓楼区为南京市中心城区,由原鼓楼区和原下关区于2013年3月区划调整合并而成,面积约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30万。辖区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其中,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等革命遗址遗迹达20余处。鼓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党史工作,认真落实中央10号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关心党史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党史部门极大支持。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近年来,鼓楼区党史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从我区党史工作实践来看,要做好基层党史工作必须要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奋发有为抓好落实、兢兢业业带好队伍。

  一、认真制定好党史工作规划是做好党史工作的前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党史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要有较强的计划性。高质量地编制好党史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是完成党史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我们体会,制定好党史工作规划好处有三:一是能够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二是能够加强工作计划性,统筹安排,做到工作有序、忙而不乱;三是党史工作规划获区委批准下发后,党史部门实施项目有了依据,能够更好地获得方方面面的支持。

  制定党史工作规划必须因地制宜,既要符合上级精神,又要体现当地特色,还要能够很好地指导未来几年的工作实践。具体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上级党史部门的决策部署,制定好硬性任务规划,按时序质量要求完成好上级的任务;二是结合地区实际,突出地域特点,开展一些“自选动作”,进一步扩大党史工作影响力;三是结合党史工作队伍实际,使工作内容既丰满又切实可行,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鼓楼区一贯高度重视党史规划工作,进入新世纪,连续制定实施了3个党史工作五年规划,为鼓楼区党史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道路打下坚实基础。2010年底,由于我们较好地执行了2006-2010年党史工作规划,在南京市党史系统“十一五”优秀成果评选中,原鼓楼区和原下关区地方党史二卷本、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以及有关党史著作、理论研讨文章、展览、影像等分别获得数十个奖项,原两区党史部门均被评为南京市党史系统先进集体。在制定区2011-2015年党史工作规划时,我们开展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听取了有关领导、专家、群众的意见,把上级党史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地区实际相结合,着力推进党史“五大系列”工作,即党史正本系列、地方党史资料基础系列、纪念重大节庆系列、地区历史文化系列和党史宣传教育“六进”活动系列。根据五年规划,每年制定年度党史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党史工作。2012年,编辑出版了《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工作纪实(2000-2010)》;2014年,第一本区委年度工作纪事《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工作纪事(2013)》出版发行。同时,还先后编辑了原两区历届党代会工作报告、区委历届全委(扩大)会报告汇编等。目前,我们正着手续编原鼓楼、下关区委大事记,进一步补充完善地方党史研究基础资料。近五年来,共出版党史专著、党史文化书籍10余册,较好地完成了党史工作“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了全区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党史工作的关键

  基层党史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发挥好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必须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用丰富的党史工作成果更好地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是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完成上级党史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近几年来,我们精心组织,认真编纂地方党史二卷本、三卷本,开展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革命遗址普查等工作,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如区革命遗址普查报告为保护和利用遗址遗迹、纪念设施发挥了切实有效的作用。二是体现特色,精心编纂党史地情书籍。鼓楼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党史资源较为丰富,我们积极挖掘整理发生在本地区的党史事件、党史人物故事,编纂一系列有地方特色的党史书籍、资料,传承革命历史文化。近年来,我们组织编纂了《印记——下关往事(1919-1949)》、“红色将军系列连环画”、《时代先锋——鼓楼区优秀共产党员掠影》、《下关女杰》、《第十二片区·公馆碎影》、《时光里的楼宇——鼓楼名楼漫记》等书籍,并通过开展党史成果“六进”活动,免费赠书给机关、部队、学校、企业及街道和社区,进一步用好用活我区丰富的党史资源,使党史编研成果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群众。三是突出主题,打造党史成果转化新亮点。城市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建设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场馆,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居民群众,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我区颐和路社区居住着数十位将军,其中有几位是开国将军,在区委的领导下,我们与有关街道和单位密切配合,建成了全国唯一一家社区将军馆——颐和路社区将军馆,用图片、声像、实物等形式,反映将军们光辉的战斗岁月和精彩的晚年生活,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生动课堂。参与建设丁山社区“红色记忆”主题电影文化馆、石头城社区历史文化馆等社区特色场馆,使广大群众在参观学习中缅怀历史、陶冶情操、感受幸福。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近3万人次参观各社区特色馆。

  三、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党史工作的基础

  做好基层党史工作,人才是基础,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史人才队伍,才能实现党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从地区实际出发,汇集三方面人员形成区域党史工作队伍:本单位党史工作人员、区有关部门和街道组成的党史工作联络员队伍,这是全区党史工作的骨干力量;选聘部分熟悉区情、文字功底好、爱好党史工作的退休老同志,作为党史工作辅助力量;根据不同项目需要,聘请党史专家、专业作家组成专家队伍。为整合和打造好党史队伍,一是组织党史工作者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新时期党史研究“一突出”、“两跟进”的要求;加强对区委、区政府重要决策的学习和领会,围绕“争创首善之区、建设幸福鼓楼”目标,切实发挥党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集中学习,聘请党史专家为撰稿人员上课,不断提高党史工作者的编纂能力和水平;组织党史编纂人员参加上级党史部门举办的专题培训;采用多种方式学习同行做好党史工作的先进经验。近年来,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渡江战役胜利65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等重大节庆、重要历史人物、事件纪念活动撰写理论研讨文章,部分被江苏省《党史资料与研究》、《南京党史》及有关党史学会采用。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制,有序推进党史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将编撰地方党史正本、编辑区委工作纪事、续编区委大事记、党史宣教等工作分解落实到人,明确工作质量、进度要求,有力地推进了党史工作任务的完成。

 

{Ky:PAGE}

 

一段情缘 一段思考 一段实践

浙江省建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吴康福

  首先,说一下与党史工作的一段情缘。1986年至1995年我曾在这个单位工作过,后来调到宣传部,16年后再次调到党史研究室工作。也许正因为有这段经历,所以组织部又把我调回党史研究室工作。看来此生注定我与党史工作有解不开的情缘。有人说我亏了,我不这样想,我反而认为赚了。在党史研究室工作有什么不好,于公于私都有利,于公来说,我毕竟原来做过党史工作,对这块工作比较熟悉,适应起来比较快,于私来说,离开宣传部喧闹的环境,到了党史研究室倒也清静,可以沉下心来做点事情,对身体也有利,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对回原单位工作毫无怨言,我想不出半点拒绝的理由。我现在的QQ名也取了个无怨无悔的名字,以表明我的心迹。

  其次,谈一下做好党史工作的一段思考。来到党史研究室后,怎么开展党史工作呢?16年前的党史工作和现在的党史工作肯定有很大的不同,党史工作面临的任务、范围、要求、环境都发生变化了。有人说,党史任务比原来减轻了,因为随着前几年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版,可供我们研究的东西总是越来越少。也有人认为党史研究的难度比以前降低了,随着研究重点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转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乃至改革开放新时期,档案越来越齐全,不需要外出调查,只要在档案馆里查查即可。事实果真是这样吗?我通过调研,得出不同的思考:一是党史工作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因为我们现在反映的是执政党的历史,执政的时间越长,研究的内容越多。二是难度更大了。一方面党史工作要增强战斗力和说服力,要能够及时跟进,回答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要坚决同戏说、歪说和丑化党史现象作斗争;另一方面要普及,要从书斋走向田间,从研究室走向社会大众,要接地气,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使生硬枯燥的党史变成生动可亲的党史。因此,在新常态下做好党史工作挑战很大,我们认为党史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关门修史到开门修史的转变;二是从专家修史到大众修史的转变;三是从为研究写史到为读者写史的转变。在这过程中,就看谁转变得快,转变得好。如果谁转变得快,转变得好,我们党史工作就能够适应形势的发展,得到党、政府和社会的认同,满意度就高。

  再次,谈一下近三年党史工作的一段实践。按照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党史工作必须转变思路,开门修史,敢于创新。面临新常态,我们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努力打造党史工作四个升级版。一是打造党史资料征编升级版,由单一文字资料向文字、照片、音像、文物等综合资料征编升级。我们积极做好党史专题征编工作,出版《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专题集(一)》;做好文献资料征编,完成《中共建德县委、寿昌县委重要文献选编)》编印;开展山东南下干部入建资料征集,编纂出版《南下建德》一书。2013年1月我们面向大众推出《建德往事》丛书,这一丛书在浙江省是首创,我们的想法是,既然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那就必须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我们事业中来,由他们来唱主角,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让老百姓写,给老百姓看,目前我们已经出版《建德往事》第五辑。实践证明,这套丛书的推出是成功的,受到上下各界的欢迎。市委、市政府到各地招商作为礼物送给在外的建德人,老干部局、教育局、关工委和一些社区主动上门来要书,一些宾馆房间也放上了《建德往事》丛书,建德籍老作家、浙江省原作家协会副会长郑秉谦专门给我们写了“我爱读《建德往事》”长篇书评刊登在建德当地的报纸上。2014年12月,我们又推出第二套丛书《建德史志丛书》,这套丛书主要是面向有一定专长的研究者,解决他们出书难的问题。我们的想法是,只要他们在某个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并达到一定的水准,我们编委会认可,即可放在我们丛书里出,并给予不同的资助。我们出版的《建德史志丛书(第一辑)》,共三册,分别为《晚清民国报纸说建德》、《跃马鸭绿江——建德抗美援朝老兵记忆》、《梨园追梦——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高爱娟》。《晚清民国报纸说建德》把晚清期间和民国时期各种报纸上对建德的新闻报道集辑成册,《跃马鸭绿江》是对建德抗美援朝老兵群体的历史记忆,《梨园追梦》一书反映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高爱娟的艺术人生。今年我们又规划出《建德史志丛书(第二辑)》,大致4-6册。在照片资料上,我们在社会上开展“建德人建德事老照片”征集活动,已经收集了近2000张,计划明年出版《建德老照片》一书。在音像资料上,我们近几年相继开展采访老领导、老模范、抗战老兵和其他社会重要人士的人物口述史征集活动,并全程录像记载下来。在文物资料上,我们结合人物采访和党史胜迹保护,征集了荣誉证书、军功章、烈士用过的书箱、金肖支队被服厂的缝纫机等物品,丰富了我们的收藏。

  二是打造党史宣传教育升级版,由单一纸质宣传向纸质、电视、网站、微博宣传升级。以往我们只有一个期刊《史志新苑》,宣传手段单一,而且出刊也不固定。近几年,我们在继续办好这个刊物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我们与报纸、电视媒体开展各种活动。在《钱江晚报》建德生活版开辟“口述建德”专栏,每月一期,以人物口述形式,宣传介绍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在《今日建德》、建德电视台不定期开展各种专题纪念采访活动。我们与各部门开展各种活动。与团市委开展“民间司马迁——青年暑期志愿者实践活动”,与文化局开展“读好书、探名镇、访名俗”活动,参观烈士纪念馆,赠送相关党史书籍,与教育局开展“寻找建德记忆——招募暑期大学生实践活动”。我们围绕各种纪念日、纪念人物开展活动。相继开展了纪念建德党组织成立85周年、建德撤县设市20周年、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严汝清、祝光焘、邓逢金烈士座谈会、朱增球诞辰110周年等纪念活动,并开展相关征文活动。完成“建德记忆”网站版面设计,开通“建德史志”微博、微信,全年点击量达到15万人次。积极向上级史志网或刊物报送稿件,其中仅2013至2014年就有9条信息被中国共产党历史网录用,2篇党史文章在浙江省党史刊物《足迹》上发表,同时积极开展党史成果进基层活动,免费送书到机关、学校、农村、社区,在全社会形成读史写史用史的良好氛围。

  三是打造党史胜迹保护升级版,由党史胜迹保护弱市向强市升级。2011年前建德党史胜迹比较有影响的只有一个革命烈士纪念碑,其它都处于自发状态,保护形势令人堪忧。2013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第二次党史胜迹保护普查,由市委办专门下文,通过普查,进一步摸清了家底,据统计,全市有70余处党史胜迹遗址。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对党史胜迹的保护。近三年,我们相继配合有关单位兴建和修复了大洋“双童”烈士纪念馆、新安江电厂纪念馆、南浦革命斗争史纪念馆、蒋治烈士故居、中共建德小组纪念馆、陈怀白事迹陈列馆6处,并正在筹建寿南暴动纪念馆、寿峰山战斗纪念馆、洋溪革命斗争史纪念馆等3处,先后向上级争取资金190万元,同时各地向上申报的党史胜迹保护项目还有3处,通过我们的努力,我市已经从一个党史胜迹保护薄弱地区向重点地区转变,全市各地形成了主动关心重视保护党史胜迹的良好势头,旅游部门、纪委部门都把党史胜迹遗址和纪念馆列入红色旅游线路和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每年参观接受教育人数达1万余人。原来党史资源是养在深闺无人识,或者停留在书本上,现在把它变成可看可触摸的东西,更容易入脑入心,社会效果更好。

  四是打造党史队伍建设升级版,由主抓党史研究室一支队伍向抓党史研究室干部、协(学)会会员和史志爱好者三支队伍升级。要做好当前党史工作,仅靠研究室一支队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开门办史,广纳社会人才为我所用。3年来,我们先后建立健全了3个协(学)会组织:2012年9月建立了建德市新四军研究会、2013年12月对地方志学会进行换届、2014年11月又建立了建德市家谱文化研究会,新建立的2个协会,通过我们积极工作,分别由刚退下来的市人大主任和政协副主席担任会长,并由市财政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至于成立家谱文化研究会,我们的初衷是,史志工作要接地气,必须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地方入手,因为家谱,人人关心,通过修家谱,可以使他对家史的兴趣,逐步扩展到村史、人物史以及整个地方的历史包括党史、革命斗争史的兴趣,这之间是相互关联的。3年来,我们发展了一大批协(学)会会员,其中历史地方志学会会员有60多名,新四军研究会会员有80多名,家谱文化研究会会员有110多名。我们还建立了11个历史研究兴趣小组,有工业史、农业史、教育史、民国史、军事史、移民史、文革史、知青史等小组,建立这些小组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根据各自确定的方向进行研讨和交流。同时我们聘请了13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担任史志工作顾问和史志工作联络员,并在社区、老年大学发展史志研究爱好者,从而在全市形成了开门修史、众人唱戏的大格局。

 

{Ky:PAGE}

 

做好县级党史工作的几点感悟

安徽省金寨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张仁衮

  我是来自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的安徽省金寨县。2009年7月从事党史工作,2014年担任党史研究室主要负责人。这一路慢慢走来,有艰辛、也有喜悦,有收获、更有感悟。觉得县级党史工作存在三难:一是人才匮乏,工作开展难;二是经费困难,工作保障难;三是氛围不浓,工作推进难。近年来,我们围绕三难,找准工作定位,突出自己特色,积极主动作为,卓有成效地做好自己工作。现将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一、更新观念争取党委重视

  党史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有的党委在党的工作中“重建设、轻教育”,党史部门、党史工作在同级党委部门中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广泛的认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难以更好的发挥。但党史工作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史工作,历代领导人都对党史工作作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这就把党史国史的重要作用提到了新高度。如果说,党的组织工作是党推进党建的主手段,宣传工作是党思想舆论的主阵地,那么,党史工作应该说是党总结执政经验,探究历史发展规律的主源泉。党史部门就是要思考如何总结执政经验,探究历史发展规律,用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根本,每五年编制一个工作规划,以县委文件下发,将工作具体到每一本书、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时间节点;围绕规划,每年拿出一个工作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围绕工作,每年向县委常委会专题汇报2—3次,重点解决推进中的困难与问题。我们将党交给我们的使命变成具体工作,将党史工作上升到党委的行为,使人才、经费、机制等都得到了较好解决。同时,我们牢牢把握党的重大理论宣传和重要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如何抓好贯彻上找好结合点,找准着力点,不当旁观者,争当引领者。2008年的科学发展观教育、2009年的三讲教育、2013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和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我们开展资政征文,编印活动教材,组织队伍宣讲等,较好发挥了一个党委部门应有的作用。

  二、突出特色找准工作重点

  金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安徽省党史资源大县:境内1924年就建立了党的组织。1929年,爆发了鄂豫皖地区三大起义中的著名的立夏节、六霍起义,均取得胜利;先后创建和组建了11支成建制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是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战争年代,10万金寨儿女投身革命,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147位省、军级干部。2010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到金寨调研党史工作时指出:金寨地方党史也能做出大文章。2012年6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视察金寨时,题写了“永世不忘金寨人民对中国革命建设的贡献”。红色是金寨的基本色,做好红色历史研究也是金寨党史工作的特色。近年来,我们始终将红色历史研究、红色基因传承、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红色文化开发等作为重点,着力做好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史、中国工农红军史、金寨籍及在金寨战斗过红军高级将领、金寨革命英烈等研究,不断将金寨红色历史挖深,突出用金寨及大别山红色历史教育干部群众,努力形成更多研究成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实现金寨由党史资源大县向党史工作强县转变。

  三、积极作为回归应有地位

  县级党史部门如何回归到应有的位置,主要是积极作为,有为才有位。我们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多方努力解难题,自我加压谋工作,积极作为出成果,发挥主体干大事。我们建立了年度目标责任和个人岗位目标管理机制,出台了党史研究成果奖励机制,形成了专业与社会力量合力研究工作机制,取得较好成效。在党史研究方面,完成中国共产党金寨县历史一卷、二卷和党史大事记编写任务,先后公开出版了《金寨红军史》、《金寨将军传》、《燎原星火》、《红二十五军从金寨到陕北》等红色书籍13本。在红色宣传教育方面,拍摄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红星闪闪耀中华》、《传奇金寨》等电视专题片6部,在省、市、县电视台开办金寨大讲堂栏目。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开发方面,完成境内186处遗址普查任务,建立资料信息库,做好了国保10处、省保3处、市保4处的维修布展工作,着力打造大别山·金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重大纪念活动方面,2008年10月2日、2009年5月6日和2014年5月6日分别举办了洪学智将军纪念碑落成仪式和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胜利80周年、8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另外,还相继举办了洪学智、陈先瑞、皮定均、曾绍山等开国将军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召开了王明人物研究座谈会,持续扩大金寨红色文化影响力。通过系列研究成果的出版,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各种纪念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党史部门的实绩,大大提升了党史工作者的能力,较好履行了一级党史部门的职责,连续五年被市主管部门评为先进集体。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只是我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的几点体会和实践中自我感悟,与党组织赋予自己的职责、与党中央和各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与金寨党史资源大县的实际需要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大作为的信心,努力开创老区金寨党史工作新局面!

 

{Ky:PAGE}

 

立足本职 服务大局 充分发挥县级党史部门职能作用

福建省宁化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张发金

  宁化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为闽赣两省交界县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被誉为“苏区乌克兰”,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宁化又是举世闻名的客家祖地,世界客家人寻根祭祖的朝圣中心。

  本人于今年3月调任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原未曾接触党史工作,使年过半百的自己成了新手。既是新手,对党史工作还不内行,下面从三个方面汇报一下宁化党史工作情况。

  一、尽职履责修党史

  我室将征集党史资料、开展课题研究、编纂出版党史书籍作为本职工作,一以贯之。先后编纂出版《宁化人民革命史》、《福建中央苏区纵横(宁化卷)》、《宁化英烈》《风展红旗——宁化80年大事记》、《长征从这里出发》《中共宁化党史人物》、《宁化党史资料(1—15辑)》等书籍,这既是党史部门工作成果的主要体现,得到社会各界所肯定,又为后人研究留下珍贵史料,为世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征集党史资料。通过查询档案资料、委托离退休干部、党史爱好者以及革命烈士后代,广泛征集党史资料。仅去年一年就征集到《宁化革命历史故事选》、《宁化革命民歌选》、《中央苏区闽赣省(宁化)》、《谷文昌在宁化》、《访原闽赣省苏主席杨道明同志记录》、《关于罗永铨同志任闽宁游击大队联络员的证明》等党史资料共8份约11万字。其中,《访原闽赣省苏主席杨道明同志记录》、《关于罗永铨同志任闽宁游击大队联络员的证明》等过去鲜为人知,比较珍贵。

  开展党史课题研究。围绕省、市、县下达的课题研究任务,组织本室和党史退休干部,突出党史主题,查阅大量史料,深入实地调研,进行严密论证。2013-2014年,围绕“社会主义时期专题研究”、“纪念东方军入闽作战80周年理论研讨”、“各县在三明党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宁化县2013年重点调研课题”等课题进行研究,征集修改和撰写的《三年“大跃进” 开历史倒车——宁化县三年“大跃进”运动回顾》等6篇宁化社会主义时期专题研究史料,上报省委党史研究室供编纂出版党史文献选用;撰写的《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苏区文化资源 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宁化苏区文化资源的调查与思考》等2篇学术论文在2013年第四期《三明党史》刊物发表,《由东方军引起的几点浅层历史思考》等3篇学术论文,入围由中央和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三明市委举办的“纪念东方军入闽作战80周年理论研讨会”交流,收入其编纂出版发行的《东方军入闽作战8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编写的《宁化在三明党史上的第一或之最》等2篇党史专题文稿,上报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编纂出版党史文献选用。这些党史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巩固了宁化苏区历史地位,为宁化“四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党史理论支撑和发展经验借鉴。

  革命遗址普查。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是党史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近年来我县加强对革命遗址进行普查登记,共查明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总数64处。党史室在掌握革命遗址现状基础上,向县委、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是建议对重要革命遗址特别是濒危遗址加强保护;二是合理开发利用;三是对保护不力的督促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截至目前,革命遗址列入省级文保单位9处,;县级文保单位9处;未定保护级别46处。

  二、服务大局促发展

  我室积极配合文化、旅游等部门开发红色旅游项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宁化革命历史纪念馆、宁化红军医院纪念园等场馆的史料征集、展室布局、展板设计等提供帮助和建议,发挥党史部门的智囊作用。

  参与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的创作与评审。先后配合县委宣传部牵头的《我的军号》、《最后的防线》、《绝命后卫》等影视创作活动,配合各级保密局在宁化摄制《胜利之盾》大型文献纪录片,先后整理提供《〈如梦令·元旦〉故事》、《〈泉上土堡战斗〉故事》、《少共国际师》、《宁化革命歌谣》、《徐赤生烈士传略》、《鸡公山战斗》、《宁化红色经典——解说词》等党史资料9份约10万余字。在《电影〈最后的防线〉创作总纲》座谈会上作专题发言,并对其后续“故事大纲”作史实修改。

  三、借助外力求突破

  我们党史部门是个弱势部门,尤其县级党史部门大部分是一两个或三五个编制的小单位,如目前宁化党史研究室虽然编制有5个,但实际在党史工作岗位上的才3个(乡镇挂职1个,外单位借用1个),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人、财、力等方面问题不是自己能解决的,要履行好“存史、资政、育人”等职责,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借助外力。

  一是借助县委的权威和力量。努力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党史工作有力保障。遇到重要工作任务,及时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如党史二卷编纂出版工作,党史室向领导提出请示,县委召开常委会研究,解决了人、财、力等方面问题,并以县委办的名义发文,取得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又如2014年12月17日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开展的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活动在宁化举行,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活动开展圆满顺利,效果显著,得到一致好评。

  二是发展业余党史骨干。坚持“开门办史”的方针,主动吸纳各类业余党史学者、爱好者、研究者,参与到党史工作中来,挖掘一批热心党史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扎实文字功底的业余党史研究骨干加入党史研究队伍中,建立党史研究人才库,目前我县包括各乡镇的党史联络员和业余党史人才已有12人。另外主动联系离退休老干部,鼓励他们发挥余热,积极向党史部门提供宝贵的党史资料。以稿酬形式鼓励他们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力作。不断发现党史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发挥人才作用,是党史工作科学发展,求得突破的基础。

 

{Ky:PAGE}

 

无私奉献 争创一流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史工作

山东省博兴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付俊英

  近年来,在上级党史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博兴县委党史研究室发扬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切实履行“存史、资政、育人”职责,党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争取一个坚强的后盾是做好党史工作的关键

  能取得县委的支持,使党史工作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是做好党史工作的关键。得到了县委的支持和重视,才能在资金和人才等方面有保障,干好工作也就有了基础。而存史鉴今、资政育人是党史部门的根本任务,它既不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也不关系民生民计和社会稳定等;县委领导工作千头万绪,摆在面前急需处理的工作很多,不可能抽出精力主动关注、调度党史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党史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多请示汇报,同时要选准工作的切入点,工作要干出“彩”。出了亮点,领导自然就会关注,以后的工作就会得到支持,形成良性循环。近几年,我们博兴县委党史研究室除了完成《中国共产党博兴历史》第二卷、第三卷等党史基本著作和《烽火春秋》、《博兴改革开放30年》等专题资料的征编外,还拍摄了《烽火春秋》、《“八四”暴动憾齐鲁》专题纪录片在全县公映,编印了《博兴红色经典》系列丛书在全县中小学中发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目前,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县委都非常支持,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办公设施配备齐全;每年年初根据党史工作计划,安排专门资金列入财政预算。2004年以来的三任党史研究室主任,有两任是从县委组织部选派的。

  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做好党史工作的基础

  做好党史工作,必须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党史干部队伍。一名称职的党史干部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岗敬业、甘守清贫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要熟悉党史知识,有一定的写作水平。

  博兴县委党史研究室存在人员编制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不够强等问题,一名长期从事党史工作、有丰富党史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即将退出工作岗位,而两名年轻同志独挡一面的能力尚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一是抓思想建设,促作风转变。去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加强了思想作风建设工作,摈弃了“小单位人员少,搞活动走过场”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思想剖析,主任和工作人员进行了细致的谈心交流,并且使谈心交流常态化。通过思想剖析和谈心谈话使其认识到做好党史工作是自己的本职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增加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抓业务学习,促水平提高。通过自学、集体学、积极参加县委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等形式,使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三是“老将带新兵”,搞好传帮带。每一项工作开展前先由老同志进行培训,年轻同志完成以后,再由老同志进行点评,指出完成得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四是多交任务、压担子,使年轻同志独立承担重要工作。在2013年出版的《博兴县村(社区)级组织史资料(2000.01-2011.12)》的征编中,全县12个镇办、448个行政村的资料,全部由两个年轻同志完成初稿的征集和审核。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启动了《博兴党史人物传》(第一卷)的征编工作。该书收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博兴籍及在博兴工作过、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突出贡献、现已辞世的优秀党员、模范人物和著名烈士。在征编过程中,两个年轻同志独立地承担了部分传主资料的征集和传记的撰写工作,并多次直接与传主家属和有关单位联系,对传记进行审查核实。73篇传记中,两名年轻同志完成了20余篇。今年启动的县级组织史资料的征编,也是由两名年轻同志全部承担初稿的编写。结合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目前,他们正在准备PPT课件,于9月初到县中小学校讲党史课。

  三、 建立一种好的联动机制是做好党史工作的举措

  好的联动机制是做好党史工作的有效举措。全县上下建立起“大党史”格局,才能更好地发挥好党史育人的职能。

  一是建立了党史联络员制度。镇(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是各镇(街道)的党史工作联络员,县直机关单位确定1名工作人员作为党史联络员。在博兴县村(社区)级组织史资料的征编中,充分发挥各镇(街道)组织委员作为党史联络员的作用,督促全县448个行政村及时报送资料,并协助我们进行反馈、公示等工作,使我们在10个月的时间内出版发行了十二年的村级组织史资料。在《博兴党史人物传》的征编中,各镇(街道)组织委员也积极协助我们寻找线索、征集有关资料。

  二是与相关部门搞好联动,联合开展党史育人工作。党史育人是党史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党史部门人员少、工作任务重,单靠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不可能使党史宣传教育取得明显效果,必须多部门广泛联动。近几年,博兴县委党史研究室多措并举,与多部门联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直机关工委联合,为机关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上党史教育课,开展党史党建知识竞赛、红色经典颂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与县委宣传部、博兴报社联合在《今日博兴》开辟专栏,刊登博兴党史事件、党史人物;与县广电局联合拍摄博兴党史专题纪录片等;与县关工委、县教育局联合开展党史知识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退下来的党史专家等到全县中小学讲党史课,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博兴县委党史研究室与县广电局联合,正在拍摄系列抗日战争专题纪录片,宣传博兴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有关事件、战斗故事和人物,激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拟于9月初在博兴电视台第一频道《博兴新闻》后播放。

  回顾博兴党史研究室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省市和县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更好地履行“存史、鉴今、育人”的职能,使博兴党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水平!

 

{Ky:PAGE}

 

创新工作服务方式 发挥资政育人作用

陕西省南郑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首连军

  南郑县地处陕西省汉中盆地西南部汉江南岸,平川、丘陵、山区皆有,地域面积2809平方公里,总人口56.58万,为陕南建党较早县之一,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南郑人民在此建立了以南褒西南区为主体的平川苏维埃区域和以碑坝为中心的巴山南北苏维埃区域。在这里,积累了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被誉为陕南人民“第一小苏区”;留下了红军两年零三个月的战斗足迹和地下党员武志平开辟的著名“红色交通线”,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红军精神;留存有陕南(陕西)特委和军委、何挺颖、左明故居等不少革命遗址和遗迹;同时也培养造就了大批党团干部,仅本地参加红军就达2400人以上。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这些党史资源,创新工作,服务大局,较好地发挥了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一、健全研究队伍,提高党史著作编纂质量

  针对机构改革后,县级党史、地方志机构合署,干部锐减、人才匮乏和基层没有史志干部等实际状况,通过与组织、宣传、党校、文化、档案等方面建立联系,共同参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重要人物研究,多方征集党史资料;同时,吸纳社会党史爱好者参与地方党史研究,建立起以史志部门人员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党史队伍,队伍薄弱状况逐步得以改善。90年代后期以来,党史部门征集编纂党史专题73个,编纂出版有《南郑组织史》、《党史人物》、《何挺颖》、《左明》、《火红年代》、《壮丽画卷》、《建党80年大事记》等党史书籍;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和党史爱好者合作编纂出版《何挺颖》(电视剧)、《红色追忆》、《南郑名胜吟》、《绿色乡思》、《小康之路》、《红竹》等红色书籍,既丰富和完善了党史资料,又使地方党史与地方文献、地方文化融为一体,拓展了党史工作的发展空间。2011年6月,启动《中共南郑县历史》第一卷编纂,历时三年,三易其稿,参考书目23部,利用专题36个,并通过临近四川南江、通江县和本地汉台、西乡、勉县调查考证史料,动员有关部门和乡镇共同核实资料,于2014年9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3.6万字,8个彩页,插图85幅。去年11月,县委召开发行座谈会,部署发行和学习利用工作。首次印发4千册,赢得了出版社、省市党史部门和社会各界好评,现已推荐参加陕西省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联评。目前,准备启动党史二卷编纂。

  二、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党史资政服务水平

  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理念,不断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坚持主动介入中心工作,参与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建党、建国重大节庆活动;主持策划本地党史重要人物诞辰、党员干部教育活动、爱国主义基地建设,把党史工作与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传承党的历史、普及党的知识、教育干部群众。先后策划举办纪念何挺颖烈士诞辰100周年、何挺颖烈士纪念碑落成庆典、建党建国成就图片系列展览;促成烈士左翼联盟创始人、著名剧作家、抗日宣传先锋战士左明墓重建和落成;协助民政局通过调查和征集红军在南郑资料成功申报为革命老区县,18个乡镇划入老区范围。同时,配合旅游局考察申报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扩建迁建项目,征集布展资料千余件,并通过派员赴云南采访从本县走出去的老将军陈家贵,赢得陈老将军的支持,陈老将军通过协调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增加纪念馆建设扶持资金500万元,该馆于2011年3月在红寺湖景区落成开放,建设总投资达4000余万元,成为首批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尤其在去年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们会同县学教办向县委建议设计学讲话、学党章、学党史和读红色革命经典(称“三学一读”)载体,编纂《群众路线教育党史读本》,内容包括群众路线形成与发展、南郑党史90年纪略、著名人物三部分,县委书记作序,印发全县党组织2000册;同时按照县委安排,承担全县科级干部培训党史讲党课任务,主任和1名副主任还应邀到交通局、地税局、司法局系统和大河坎、阳春、协税等中小学校讲课。

  三、搭建新型平台,营造学用党史浓厚氛围

  首先,建立新型宣传阵地。2011年,通过自行设计,在政务信息网上开通党史网页,首期发布地方党史资料20余万字。2012年,首批建成陕西省地情网站二级子站,网站一级栏目20个、二级栏目60个,累计电子化加工并上传各类资料1083万字。在党史方面,设有党史著作、资料征集、专题研究、宣传教育4个栏目;并在南郑人物栏目中,专题介绍党史人物和著名英烈,至目前加工上传党史出版物、党史专文、资料近500万字,照片1000余幅。其次,扩大教育覆盖面。先后与县委组织部、文广局、文联、电信局等协作,在南郑党建网、政务信息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推出党史回眸专条;在《南郑文化艺术报》、《南郑》杂志上推出党史研究专文、优秀党员和先烈事迹。在《南郑年鉴》插入南郑党史事件、人物资料,并通过手机报、手机短信发送党史信息。其三,加强党史社会宣传。积极参与跟进每年由上级党史部门和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牵头组织的教育、纪念活动。2011年七一前夕,本室集中撰稿后,邀请广电部门配合录制、摄制《井冈英雄何挺颖》广播节目、《红色追寻——何挺颖》电视节目,先后在陕西广播电台、陕西新闻联播、西部网讯热播。2012年,县委部署开展党史“六进”活动,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带头学党史、讲党史、用党史。本室及时编印《中共南郑县历史宣传提纲》2000册,由室领导带队送宣传材料到农村、学校、机关、企业、社区、驻县部队,带头宣讲。2014年,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大力开展“三学一读”活动,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学党史革命史、学南郑创业发展史贯穿活动始终,使每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受教育。本室除参与教材编写和讲课外,还设计制作反映南郑革命史、五大文明建设、党建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南郑等内容展板16面,利用每年五一、七一、十一、元旦等节点在县城和大河坎展出。今年,已在《汉中日报》发表党史文章3篇,最近还配合汉中电视台摄制《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录片,预计9月播出。

  回顾近年工作,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创新工作,努力提高党史工作水平。

上一篇 关于评选推荐全国党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
下一篇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史”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主办
电话:0731-82216751编辑部邮箱:hunanxcjyb82216751@163.com
备案序号: 湘ICP备2020023722号-1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