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党史人物>湖湘群英

湖南抗日英烈·萧国生

2015-08-30 09:58:06  来源:湖湘文库《湖南抗战阵亡将士事略》 

  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3月7日于江苏丹徒县阵亡

  萧国生(1916—1939〉,又名让江,湖南浏阳县淳焦区淳口乡杨柳村人。家境贫寒,5岁进入本村进善小学读书,毕业后无力升学,后得老师萧伦吹(烈士)资助,才得以在朱氏高小就读。1927年马日事变后,因萧老师参加农民运动,萧国生与萧老师一起被迫转移到外地。1930年7月,红三军团攻克长沙,浏阳革命形势好转,萧伦吹回到浏阳,全力投入农会斗争。不久,将教师一职委萧国生代理。萧国生以学校为据点,经常组织和带领乡少先队员厉仁生、萧治平、 厉泳生、萧鹤楼等,为赤卫队做些放哨、把守关卡、探听敌情的事,受到赤卫队的赞扬。

  1930年冬,萧国生参加浏阳赤卫第六师,并且加人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上半年,萧国生随浏阳赤卫第六师转战江西万载的株木桥,编在湘鄂赣独立师,任宣传员及宣传队长。不久,调到红十六军第九师第七团第二营第八连,先后在连队和团部当文书。1933年,红十六军缩编为红十六师,萧国生调第四十六团当秘书,并由团长钟彪、政委袁红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5月,为掩护中共湘鄂赣省委机关突围,萧国生率团部后勤人员一齐上阵,在湖北崇阳大沅桥与敌激战。战斗中负伤后,调任少共湘鄂赣西北特委宣传部长、少共湘鄂赣省委青年部长等职。他工作认真,善于抓政治学习和群众宣传,特别重视总结过去执行"左"的错误政策的教训, 曾将受到错误除名离开革命队伍四年的萧治平邀请回特委宣传部工作。后应地方党组织"老兵归队,千部做模范"的号召,萧国生重返红十六师,担任师政治部宣传科长,随湘鄂赣省委书记兼红十六师师长傅秋涛领导部队在南方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红十六师改编为抗日红军游击支队,驻平江嘉义一带进行整训。1938年1月,湘赣边、粤赣边、皖浙赣边三支红军游击队,合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萧国生先在第一团任政治处宣传股长,后调任第二团政治处主任。2月7日,部队在嘉义誓师后,他告别了新婚不久的妻子陈罗香,毅然随部队向华中敌后挺进。3月,全支队到达皖南的岩寺,接受国民政府三战区的"检阅"。5月中旬,新四军第一支队主力向安徽南陵开进。6月,深入江苏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地区,东进抗日,先后取得新丰东车站、新塘、句容等战斗胜利。不久,又和第二支队一起在镇江、常州、 芜湖之间的广大地区,粉碎敌人20余次"扫荡",共同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为鼓舞官兵的斗志,每次战斗后,萧国生立即组织政治处干部下连队,指导开展战评活动,认真总结经验,大力表扬战斗英雄,使部队的作战能力不断提高。

  1939年初,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互相配合,在苏南敌后的金坛地区和溧(水)武(进)公路沿线主动出击,在水阳镇、官徒门、东湾、延陵等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3月7日,日本侵略军纠集数千步兵、骑兵,从四面包围新四军第一支队驻地丹徒县上会乡,萧国生所在的第二团奉命抢先控制海拔119米的制高点白石山阻击日军。经过反复冲杀,部队伤亡极大,萧国生意识到继续硬拼,只会造成更 大的牺牲,于是他说服部队,向敌兵薄弱的方向突围。战士们跃出阵地,同日军展开肉搏,终于杀出重围。萧国生却在冲杀中不幸中弹殉国,时年23岁。

  萧国生牺牲后,葬于江苏省句容县兆文山,立有墓碑。部队和当地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陈毅司令亲自撰写了《追悼模范政工人员萧国生》一文和《萧国生传略》。文章指出:"如果说政治工作人员应该作为全队的模范,萧国生同志艰苦的生活,勤劳的作风,卓越的见识,勇敢的精神,在在皆无愧色。"传略中写道:"萧国生青年有为,天才不凡,其生平特点:第一,立场坚定,在长期残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坚定不移;第二,青年纯洁,不沾染任何嗜好;第三,富于学习精神,完全依靠自修完成他自己所具有的政治军事的不凡素质;第四,作战勇敢,富于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上面四点,构成萧国生不愧为抗战中政工人员的模范。"正在新四军视察的周恩来听到噩耗,挥泪写下悼文称:萧国生的死"代表了一年来新四军无数英勇烈士的牺牲,代表了新四军高级干部奋斗牺牲的领导精神,更代表了多年奋斗至死不息的革命者的意志、不畏强寇勇往直前的青年政工人员的模范"。 ^

  (谋玉梅)

上一篇 湖南抗日英烈·汪定炳
下一篇 湖南抗日英烈·文立正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主办
电话:0731-82216751编辑部邮箱:hunanxcjyb82216751@163.com
备案序号: 湘ICP备2020023722号-1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