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综合动态>党史要闻

“咬牙”是一种修炼

2018-05-15 11:52:07  来源:人民日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与敌战斗频繁,又遇严重旱灾,白花花的盐碱地颗粒无收;日军还放水淹地造成水患,导致痢疾、霍乱等瘟疫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从来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项事业、一件工作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也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5日 04 版)

上一篇 中国共产党的世界眼光
下一篇 真理的力量在于实践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主办
电话:0731-81125782 编辑部邮箱:hndsxcjyb@163.com
备案序号: 湘ICP备2020023722号-1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