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党史人物>湖湘群英

易荡平

2022-07-15 11:38:04  来源:院第二研究部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广西桂林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时曾指出“试想,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红军怎么可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冲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还没有溃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烈士正是为理想信念而“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中的一员。

易荡平(1908年8月—1934年11月) ,原名汤世积。1908年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达浒乡金坑村(现名金石村);他7岁上学,先后毕业于达浒高小、长沙楚怡中学等学校,1926年毕业后回乡任母校教员,从事农村教育。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响应毛泽东、蔡和森、辛克明(原名聂逸仙)、黄建中等人的号召,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文化运动,动员其兄汤世和筹集资金,在达浒开设归文书局(后改名为新文化书店),出售各种进步书刊,宣传新文化和新思想,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教书之余,还油印《共产主义与共产党》《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等一些小册子,送给民众阅读。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浏阳的反动势力卷土重来,达浒区的党组织被破坏,农协被打散,许多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惨遭杀害,其中也包括其兄汤世和(被国民党囚禁8个月后英勇就义)。汤世积和黄建中等人都被迫转入地下工作。同年冬,省农运特派员、共产党员王首道等人,奉命回到浏阳东乡张坊地区,秘密联络同志,恢复党的组织。汤学成、汤世积、汤祥端、张启龙、刘建中、李贞、汤烈成等人,先后恢复了党的关系;1928年春,中共浏东特委成立,王首道任书记,决定开展武装斗争,打击敌人,正式成立了浏东游击队,20岁的汤世积积极报名参加,经特委批准,他和黄仁、李贞等人成为第一批游击队员。他在宣誓大会上宣布:“我要以荡平天下不平为己任,不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绝不放下枪杆子!从今天起我正式改名易荡平!”同年冬,平浏游击队合编为红五军二纵队,易荡平先后担任二中队和五大队党代表,并在大光洞创建了浏阳苏维埃第一区政府。1930年,易荡平率部两次参加攻打长沙的战斗,7月28日,他随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第一次攻打长沙,并顺利占领长沙;8月24日,他随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再攻长沙,与敌激战16天失利后,撤回浏东永和参加成立红一方面军。紧接着他参加了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战斗,并且升任为红五军一师一团政委;1932年6月,红五军团(红五军团是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后改编的)成立后,易荡平担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三十九师任政委;1933年5月,红五军团三十八师、三十九师合编为十三师,易荡平继续担任政治委员;1934年4月,他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因以少胜多、作战勇猛、战功显赫,8月1日在红军建军一周年表彰大会上,易荡平被中革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易荡平调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上任后分赴兴国、瑞金、太和、会昌等县参加扩红,短短一个月,使每个团兵员补充到2000人以上;长征开始后,易荡平率红五团于1934年10月21日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1934年11月8日,他率红五团抢占九峰山,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1934年11月22日,他率红五团强行军200里,强渡潇水,抢占永州道县,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为了突破蒋介石精心策划的第四道封锁线,打响了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悲壮惨烈的湘江战役。11月25日,易荡平奉命率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与兄弟团一道坚守广西全州以南30华里的脚山铺阵地阻击敌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转移,11月27日,湘江战役正式打响,脚山铺阻击战是战斗最激烈的地区,面对数倍于我之敌的疯狂进攻,红五团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四天五夜,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全团干部大部壮烈牺牲,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为了不拖累战友和不当俘虏,开枪自尽,壮烈献身,是牺牲在脚山铺阻击战战场上的最高红军指挥官,时年仅26岁。

近年来,易荡平短暂却光辉的人生经历被广为传颂。2019年7月4日《光明日报》专题刊载《易荡平:书生报国热血忠魂》,中央电视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纪录片《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也对易荡平的英雄事迹进行了专门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时,曾默默的站在易荡平的蓑衣(遗物)前,两次询问起当时的讲解员和当地领导,了解易荡平的革命故事和遗物的故事。

上一篇 【隆重纪念蔡畅同志诞辰120周年】四张特别党费缴纳单见证初心
下一篇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主办
电话:0731-81126751编辑部邮箱:hunanxcjyb82216751@163.com
备案序号: 湘ICP备2020023722号-1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