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史力行”中彰显担当作为
在“学史力行”中彰显担当作为
邹艳
一、“学史力行”,重点在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的理解,学史明理是基础,学史增信是保障,学史崇德是内涵,学史力行才是最终目标和使命,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归宿与落脚点。
学史力行,就要行之有力、行之有效,重点在于善于从党史“富矿”中汲取养分,坚定初心、滋涵初心、砥砺初心,凝聚奋发有为、担当落实的“硬核”力量。
二、“学史力行”,我们学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战争时期,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岁月,还是灯火辉煌的改革时代,我们党在践行初心使命中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学史力行,就要学习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精神风范。
学史力行,就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学习忠诚于党的忠诚担当,学习为党的事业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求真务实的作风。总之,学史力行,就要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最终要运用到实践中,要与工作相结合起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知群众“冷暖”、解群众疑惑、供群众需求。
三、“学史力行”,党史工作者怎么做?
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上下团结一致。这条经验践行得好,党的事业就大踏步前进,反之则遭受挫折。1945年抗战胜利后,党中央决定从各根据地抽调10多万党员干部和部队进入东北,没有一个领导、一个战士讨价还价,一切为了战略大局,最终打赢辽沈战役。反观1935年张国焘自恃地方力量强大,反复拒绝执行党中央关于北上的战略方针,另立“中央”,最终给党的革命事业造成严重损失。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智慧,以实际行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其次,要忠诚履职尽责。百年以来,从战争年代“人与阵地共存亡”到建设时期“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从改革开放新时期“杀出一条血路来”到新时代“白衣执甲抗疫,尽锐出战扶贫”,无数党员干部把岗位当作战位,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铁人王进喜、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人民的好战士雷锋、抗洪英雄李向群、抗疫勇士张辉等等,都是忠于职守的楷模。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奉献精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在成就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成就自我。
第三,尽心竭力为民服务。百年党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也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历史。作为党史工作者,我们虽然没有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但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编好史修好书为老百姓提供精神食粮,围绕中心工作服好务,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历史支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