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道德讲堂

郭嵩焘:“道德与文章” 的选择

2022-11-15 15:54:57  来源:省委党史研究院 

他颇具诗人气质,喜欢危言危行,在“混”字当先、因循苟且的晚清官场上处处受到排挤;他饱学中外,又与肱骨之臣相交甚深,却因出洋一趟毁了半生顺境;他开眼看世界,写了一本《使西纪程》,在唾骂声中出使,又在唾骂声中回国。他就是郭嵩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派出的驻外大使。

他一生正气,两袖清风,自认生平所立资产,仅能使子孙免于饥寒,未有赢余。宦海官场几起几落,他看透了世事变迁、人情冷暖。对于后人,他很豁达,“人生数十年,学问事功,正须各求所以自立,日加提省,则此不肖之念,自反而听命,非区区劝戒之能及也。”他很清楚,如果子孙事孝,那么先人一言一行皆可为家训;如果子孙不孝,那么就算耳提面命,谆谆告诫,也不过区区糟粕而已。他一生务实,就连立下的家训都是那么简明扼要:“道德与文章”。

《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他以一身的遭逢经历教育后世,做人就应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要么进以文章经世,用知识造福国家、民族,要么退而世守清芬,把住道德底线。

郭嵩焘常以二念自励:一是知耻,二是有忌惮。咸丰九年(1859年),他受皇帝赏识,奉命前往烟台等处查办侵吞隐匿贸易税收之事,所到之处官员无不接待隆重且备有厚礼。可他却明令“不住公馆、不受饮食”,更不受礼,而采取种种有力措施整顿税务,堵塞漏洞。在那个已从根腐败的朝廷里,他以孑然一身的傲骨与整个官场风气孤独抗争。

光绪元年(1875年),“马嘉理案”后,英国要挟清政府派遣大员亲往英国道歉,郭嵩焘在朝野一片“汉奸”“贰臣”的谩骂声中启程。在英国,他潜行考察政治体制、教育科学,接交众多专家学者,以60高龄潜心学习外语,不断向朝廷寄回中肯建议,却因与守旧的副使发生激烈冲突被弹劾。

然而,郭嵩焘并不感到气馁。纵使遭到误解,受到污蔑,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就时事外交上疏朝廷、致书李鸿章等重臣。晚年他还在湖南开设禁烟会,宣传禁烟。终其一生,他从未放弃坚守自己的“道德与文章”。

鸦片,最早是由英国人大量带入中国,用以叩开国门、流毒中华的祸首。身为驻英大使,郭嵩焘亲眼见到了英国人对本国禁烟的重视,也更加深了对鸦片的深恶痛绝。因此,他给郭氏子孙定下诫约:“其心应加劝戒者,则有一焉,鸦片烟而已矣。吾亦不愿多言,有犯此者,先请改姓,勿为吾子孙可也。”

若干年后,历史和世人终究给了郭嵩焘一个公正的评价,《清史稿》中评述他:“中国遣使,始於光绪初。嵩焘首膺其选,论交涉独具远识。”

上一篇 魏源:引用孟子之言定家规
下一篇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主办
电话:0731-82216751编辑部邮箱:hunanxcjyb82216751@163.com
备案序号: 湘ICP备2020023722号-1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