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家规家训家风

李立三:以普通面貌生活在群众中

2022-12-09 17:15:59  来源: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李立三一贯坚持群众路线,1928年,李立三在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群众路线之下,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是在党的历史文献中最早提出和明确使用“群众路线”概念的文字记录。

事实上,在各个历史时期,李立三都积极主动地做群众工作。虽然资格很老,地位也高,但他从不盛气凌人,从不对下级摆架子。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过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劳动部部长等职。他两袖清风,廉洁自持,常穿的大衣,村里是活动的,冬天用来御寒,春秋则作夹衣穿。他在农村蹲点时,坚持与农民群众同劳动、同吃一锅饭、同睡一条炕。他身边工作人员大都出身贫苦的劳动人民家庭,他发现谁家有困难,也总是及时帮助。他还曾给中央写报告,请求免去给他的部长级的一切物质待遇。

李立三的一生结过4次婚,第四任妻子是苏联大学的学生李莎,原名伊丽莎白·帕夫洛芙娜·基什金娜,中国籍俄罗斯人,著名俄语教育家。他们夫妻二人相识于苏联,后来李莎跟着李立三来到中国,生育了两个女儿。新中国刚成立时,跨国婚姻还不算太普遍,李立三一家更是引人注目,可是,他却经常强调要孩子们以普通学生的面貌生活在群众中,不要有任何特殊。

李立三的孩子们在学校读书,除了享受规定的一份津贴费用外,他从不给他们另外寄钱和衣物。李立三经常说:“当年我在法国,一面读书,一面做工,学费、生活费都靠自己想办法解决。现在你们一切都有组织负责,就应该完全满足了。”

李立三两个最小的女儿英男和雅兰,生活在他身边,条件好一些。但从入小学开始就坐公交车上学。雅兰7岁时,也只将她送到公交车站,然后自己乘车去学校。当孩子们的年纪稍大一点后,李立三的妻子李莎就常对她们讲:“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比老百姓好得多,党对我们已经照顾得够周到了,除此以外,我们不应该再有什么要求了。”

1965年,李立三、李莎夫妇鼓励英男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农村“四清”工作队,并要她争取去艰苦的边远地区。当她从山区写信回来,谈到在那里睡土炕,吃窝窝头,和社员们一起劳动的时候,李立三非常高兴地说:“这就好了,没上这一课,就不能真正算大学毕业。”

平时有乡亲,特别是长辈来了信,李立三就要孩子们写封回信,但只用他们的名义,李立三自己从不署名。他说:“我是个老党员,人家很容易通过我们来看共产党。如果根本不回信,他们会说共产党六亲不认,对党的影响不好;但如果我署了名,说不定他们又会借此做出一些料想不到的事情,对党的影响更不好。”他还多次向李莎和孩子们打招呼,凡是家乡亲友,如果想通过他们找他办什么事,一概不要答应。

1950年春的一天,李立三的妹妹和妹夫从醴陵老家来了,说他们那里要开始土地改革了,妹夫的成分高,可能要定为地主,而现在当地的领导,都是在哥哥领导下工作过的人,想让哥哥帮他们说句话,要给他留条生路,别把土地财物都分光。

李立三听说后,马上对他们说:“你是什么成分,有什么问题,当地的政府和群众最清楚了。该怎么处理都有政策,你们这样跑到北京来找我是错误的,那是要加重处罚的,你们赶快回去。”就这样,第二天给他们买上车票让他们回醴陵了。

当时孩子们觉得这事父亲做得太不近情理了,就跟他说:“人家大老远的跑来找你,你又认识当地的人,就帮他们说说呗。”李立三听后板起面孔,很严肃地说:“那怎么行,我是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土改是党的政策,我只能带头执行,不能搞特殊化,我要说了话,下面就可能不按政策去办了,那就糟了,搞不好,会影响党的声誉。”

李立三在处理这些事情时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们都是活生生的教育。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子女们都同老百姓家的孩子一样,好好学习,最终成为了有出息的人。

上一篇 胡耀邦:身矮能容月,位高不染尘
下一篇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主办
电话:0731-82216751编辑部邮箱:hunanxcjyb82216751@163.com
备案序号: 湘ICP备2020023722号-1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