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家规家训家风

贺龙:给子女立规矩

2023-02-06 16:49:49  来源:院机关纪委 

“皮鞋不穿愿当红军穿草鞋,高楼不住愿当红军钻芦苇”的贺龙,从来以普通人自居,不摆架子,不享受特权。他曾说过:“我对子女的要求就是像我们这代一样,就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要想着成名成家,做人本来就是一个非常高深的学问,把人做好就行了。”

1928年冬,贺龙率领红四军转战湘鄂边的高山峻岭。因为条件艰苦,有时候连续几天吃不到一粒盐。炊事员想方设法弄到一点盐巴,给贺龙炒了一碗辣椒。贺龙尝后,将那碗辣椒倒进大锅,并笑着说:“我们官兵一样,有盐同咸嘛!”新中国成立以后,贺龙到青岛海军学校视察。一进校门,只见仪仗队正等候检阅,但贺龙却不管这些,亲切地走向仪仗队,笑眯眯地同大家握手,拉家常,使本来威武严肃的仪仗队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事后,贺龙微笑着说:“你们要那样做,我就用这套办法对付。”中午时分,贺龙见师生们在院子里围成一个圆圈吃饭,便走过去,说:“给我一个碗,我就在这里和你们一起吃。”这时,一位苏联高级顾问看见了,提意见说:“你是国家元帅、副总理,怎么能和战士蹲在一起吃饭呢?这在我们苏联是不允许的。”贺龙听罢,笑笑说:“这是我军的传统。”

贺龙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给子女立了不少规矩。他要求子女和普通老百姓一样,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吃饭时,嘴巴不能发出声响,饭没咽下去之前不准说话,吃饭时不能掉米粒,吃完饭以后还得自己把碗筷洗干净;要自食其力,自立自强,绝不允许以他的名义向学校和组织上要求特殊的照顾和待遇。

贺龙的儿子贺鹏飞出生时,贺龙已经50岁,但贺龙从不娇惯儿子。贺鹏飞少年时的着装,几乎全由贺龙的旧军装改成的。上初中的贺鹏飞在踢足球时腿部骨折。照理说父母心疼都来不及,可是,一个星期后,贺龙就让打着石膏的儿子去学校上学。贺龙自然不允许儿子坐自己的专车,就在街上包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每天负责接送贺鹏飞上下学。贺鹏飞拄着拐杖坐在三轮车上,全然没有因为是元帅的儿子觉得不自在。当时有老战友觉得贺龙不近人情,他却说:“儿子本来就是普通一员,再说,正好借机让他受到磨炼,将来也好独当一面,把未来的路走得更好。”

1963年9月,贺鹏飞第一次报考清华大学失利,眼巴巴地等着父亲出面帮忙。贺龙告诉儿子:“要想实现人生理想,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再没有第二个途径。”明白了父亲意思的贺鹏飞,在清华附中复读一年后,终于如愿以偿。

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出生不到20天,就被父亲和同为红军战士的母亲背在身上或放在马背上的摇篮里,带着去长征,被称为“走完长征的婴儿”。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贺捷生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主动要求前往青海支教,被分配到青海民族学院任教。青海的气候多变,刚刚还是太阳高挂,下一秒就可能狂风大作,冰雹倾泻而至。学校的条件又十分艰苦,没有自来水,不论老少,吃水要到河里去打,睡觉的炕席上到处爬满虱子。可是,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贺捷生一待就是五年。宿舍里没有电,她晚上点着煤油灯备课、批改作业;课堂四处透风不拢音,她就大声讲;后面的学生还听不清,她就站在课堂中间讲;因为个子小,够不到上半边的黑板,她就每天用大张的纸写好板书,提前挂到黑板上。“大跃进”后,青海是全国第一个进入度荒的省份,贺捷生却没有走,她在最困难时期坚持留了下来,把自己的青春和年华献给了边疆的教育事业。直到1962年她调走时,人们都不知道她是贺龙的女儿。

言教不如身教,贺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子女,生活没有捷径,想要成为什么人,就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他的儿女们,沿着他的道路,在做一个普通人的人生中,创造了不普通的业绩。

上一篇 李达父子:在家乡治病救人
下一篇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主办
电话:0731-82216751编辑部邮箱:hunanxcjyb82216751@163.com
备案序号: 湘ICP备2020023722号-1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