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党史研究>研究心得

感悟信仰的力量——读《李聚奎回忆录》

2024-04-22 15:04:47  来源: 娄底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陈劲松 

今年是李聚奎同志诞辰120周年。一则是工作上的关系,一则是出于对李聚奎同志传奇一生的敬仰之情,我找来李聚奎同志的回忆录,从头到尾一口气拜读了一遍。

李聚奎同志是今涟源市龙塘镇人,他在故乡生活了22年,只读了一年多的私塾,10岁时帮助父亲干农活,13、14岁时和父亲共同挑起了一家生活的重担。在回忆录中,他这么说,长期的劳动生活虽然没给我带来什么好吃的好穿的,但却炼出了一副健壮的身板,铸就了一个倔强的性格,使我能够在此后的人生旅途中经得起艰难困苦,挺得住挫折打击。这是我从父母身上继承下来的,也是故乡给予我的最宝贵的东西。1926年,他22岁,这一年,大革命的风暴席卷湖南全省,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首先入湘,在离家乡不远的桥头河镇设招兵站。在“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扫除封建势力!”的口号声中,他毅然加入了革命队伍。李聚奎同志早年参加过北伐战争。1928年参加彭德怀同志领导的平江起义,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参加和指挥过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等著名战斗。无数次的艰苦战斗使他锻炼成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尤其是抗日战争最严酷的阶段,他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广大指战员与敌人浴血奋战。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参与军调工作,负责后勤保障,表现出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官的高超斗争策略和优秀品质,回忆录中作了详尽的叙述,弥足珍贵。

我有感于李聚奎同志的功成不居、待人赤诚。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我原本不准备写回忆录。一则因为自己在革命队伍中只是普通的一员,与许多老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相比,自己所起的作用是微小的,感到没什么好写,二则自己参加革命的六十年里,所做的一些工作都是党的领导和老一辈革命家教育的结果。因此,要写也应该写党,写老一辈革命家和为了革命的胜利早已献出生命的先烈们,我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在回忆录的字里行间,以平实的语言,实事求是的笔触记录历史历程,大量回忆了我党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业绩,从中看不到半点突出自我的影子,倒是大量回忆了贺国中、黄纯一、徐彦刚等战友情深的场景,表达了他对朝夕相处,给他以直接革命教育的牺牲的同志的追忆之情,让人动容。

我有感于李聚奎同志的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最为典型的事例是千里寻党,涟源为此专门编了大型歌舞剧。讲的就是他在西征路上被打散后,靠着一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南针,行乞千里,最终回到红军的行列!只为抱着一个信念——找党去。全国解放后,陪伴他要饭的指南针,已经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当年红军英勇斗争的见证。回忆录中讲到李聚奎同志在平江暴动后的入党仪式,贺国中同志领念誓词,他就跟着念,接连划了几根火柴才把誓词念完。他想到自己已经和彭德怀、贺国中、黄纯一等优秀人物在一起,将投身到人类最伟大、最光荣的事业中去,心情非常激动,并认定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党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1928年,中国革命最低潮的时候,他用一生兑现了他当年的誓言。

我有感于李聚奎同志的勇于攻坚、敢于胜利。他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经历无数困难的挑战,但都没有难倒他,他始终冲在最前头,挑最难啃的骨头。如在红军长征途中,他所在的红一师,受命突破乌江、打下遵义的战斗任务,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从金沙江到大渡河,在与敌人赛跑中抢夺了生机,从此使红军摆脱了困境,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以及抗美援朝中,承担毛主席曾在电报文稿批示的“此事急如星火”的后勤保障工作,克服一切困难,探索后勤保障工作规律,坚决完成了后勤保障任务,保证战役的胜利。他提出向部队供应熟食和炒面的建议,解决了部队最低限度的物资保障。

我有感于李聚奎同志的战斗不息、学习不止。李聚奎同志只读了一年私塾,但最终成为党的高级指挥员,与其个人的学习总结和实践探索是分不开的。他在回忆录中曾写到,他经常利用战斗空隙学文化,在红一军团红三军时,师长文化程度高,重视知识,想方设法提高部属的文化知识水平。要求三个团长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学习文化,给每人送了一支新的自来水笔。怕大家对他的要求落空,作了一条规定,今后各团送来的工作报告,必须由团长亲自动手。李聚奎同志经常是先让书记员把写好的报告读一遍,自己照着一笔一画重抄一遍。经过半年多时间锻炼,不仅可以自己起草战斗命令和工作计划,还能写篇短的报告。自此以后,保持了亲自动手写报告的习惯。他整理撰写的《西路军血的历史教训》的报告一直存放在中央档案馆。对于没有涉足的领域,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回忆录中讲到他赴军调部工作的事,起初存在思想顾虑,他曾向叶剑英同志提出,“我缺乏做方面工作的经验,不懂得外交斗争那一套,还是让我到前方打仗去吧!”叶剑英说,“在军调部工作也是在打仗,不过是一种特殊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的战斗,至于缺乏经验,搞一段时间就有了。”

《李聚奎回忆录》成书于一九八六年,距今过去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然捧读该书,跟随李聚奎同志回顾当年的革命历程,感悟一位革命家一生对真理的追求,对信仰的坚守,对于做好今天的工作、走好人生的路子仍是大有裨益的。

上一篇 谢承新陪同《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 编辑组赴汝城调研
下一篇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主办
电话:0731-82216751编辑部邮箱:hunanxcjyb82216751@163.com
备案序号: 湘ICP备2020023722号-1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