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 擘画岳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岳阳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北枕万里长江,西拥八百里洞庭,南纳三湘四水,东倚天岳幕阜山。她是长江流域水陆要冲和湖湘地区门户,拥有湖南全部163公里长江岸线和50%的洞庭湖水域面积,是湖南唯一的通江达海口岸城市、国家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是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阵地、国家批复的第5个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阳,先后考察位于长江沿岸的君山华龙码头和城陵矶水文站,察看非法砂石码头取缔及整治复绿、湿地修复情况,了解长江湖南段和洞庭湖流域水资源综合监测管理、防灾减灾情况。习总书记叮嘱湖南做好长江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他指出,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当务之急是刹住无序开发,限制排污总量,依法从严从快打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破坏沿岸生态行为。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五年来,岳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最严攻势倒逼污染防治,以最严举措构筑生态屏障,以最严法治保障环境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创造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岳阳模式。
一、坚持科学谋划,在政治引领中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市委坚持高位推动、科学谋划、制度约束、规划框定、综合整治、合作保障等刚性措施,强力构建“守护好一江碧水”齐抓共管新格局。
(一)政治引领,党委政府推动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守护好一江碧水”,共召开重要会议40多次,下发制度性文件20多个,制定相关措施400多条,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2018年4月28日,中共岳阳市委召开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在岳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5月4日,市政府召开全体(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长江、洞庭湖保护治理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5月14日,市委召开七届六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构建生态发展新格局,推动岳阳高质量发展,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岳阳市委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决议》。2021年1月15日,岳阳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中共岳阳市委关于制定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推进大江大湖、内湖内河协同联动管护和治理。并以此为契机,大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岳阳成立市委书记任主任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强化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领导。
2022年1月5日,市委书记曹普华调研“守护好一江碧水”工作及民生实事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和岳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守护好一江碧水。2022年5月13日,普华书记主持召开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保护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谱写美丽中国的岳阳篇章。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大家班子和主要领导齐心协力、共商共策,全方位、全领域、大气力推进“守护好一江碧水”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规划先行,描绘战略蓝图
市委出台《中共岳阳市委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决议》《岳阳市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方案》,编制《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岳阳港总体规划》等。认真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压实责任、挂图作战、对标推进,健全调度、约谈、问责等工作机制,举一反三全面整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突出问题。
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构造“一轴三带,一主四副”市域空间,打造核心江湖、东部山林、西部田园、中部城镇、拥湖发展的市域总体格局。引导市域北部岳阳、华容、临湘等县市协同发展,共同参与岳阳都市区建设,优化要素配置,提升岳阳城市能级;鼓励南部平江、湘阴、汨罗“融长发展”,积极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布局。强化“两带支撑”,做强北部长江经济带和南部区域融城合作带,加快引导岳阳县城向中心城区融合发展,积极谋划行政区划调整。
以“三区三线”(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即三类管控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即三条控制线)为基础,统筹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的系统协调,作为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底盘。市域确定耕地保护目标516.1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459.2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3250.8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600.11平方千米。
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经济走廊交汇节点的枢纽功能,全面融入和服务区域发展新格局。2022年9月,岳阳与湖北荆州启动区域党建合作共建,党建合作重点打造长江荆江段—洞庭湖区域党建合作示范带,携手推进党建共建、干部共育、产业共联、区域共治等四大示范工程。
(三)有序管控,守牢生态红线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突出抓好水环境整治,促进河湖、岸线、湿地生态功能整体恢复。以长江、洞庭湖为核心,以东湖、黄盖湖、冶湖,华容河、汨罗江、新墙河为重点,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和城乡共同治理,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关停非法砂石码头155处,退还长江岸线7.24公里,建成县级及以上生态廊道2536公顷。君山最美长江岸线、城陵矶“胶囊”散货仓库、东风湖治理、花果畈城市生态绿地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加快建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林草地240公顷、耕地115公顷,修复湿地生态10.18万亩、林草地2.49万亩,清退欧美黑杨7万亩,乡村绿色化9.72万亩,国省道绿化4339公里,封山育林115.7万亩。建成绿色矿山22家,整治黑臭水体61处。开展露天矿山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全市生态红线及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避让退出专项整治,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全市矿产资源综合整治和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多频次、高密度开展矿山巡查整治。全市累计关闭退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安全隐患较多、与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重叠的矿山176家,占全省关闭采矿权总数的11.7%;采矿权数由2016年的257家减少至2022年底的81家。修复矿点133个,有效治理“散、乱、多、小、弱、污”等问题。
二、坚持问题导向,在全力整改中倒逼推动污染防治
岳阳深刻认识做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重要性,以问题为导向,查找问题原因、摸清问题底数、明确整改责任,清单化、闭环式推进问题整改。
(一)整改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坚持把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严格实行一个问题、一名市领导牵头、一套整改方案、一张责任清单、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机制,强力推进问题整改。市委书记曹普华首创污染防治攻坚月考核约谈制度,推出环保治理末位约谈和“环保没做好,登报作检讨”制度,较真碰硬抓责任落实。2022年5月起,市委对污染防治攻坚战进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约谈”,旗帜鲜明地向社会和公众传递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战的决心和魄力,不仅起到了警示震慑作用,也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2017年以来,中央、省交办的231个突出环境问题已按时整改205个,1347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全部办结,生态环境警示片涉岳18个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整改销号中央和省交办突出问题187个,生活污水直排、黑臭水体、养殖污染、违规采砂、侵占岸线、矮围网围等问题有效解决。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52亿元,其中中央、省级资金82亿元,蓄洪安全建设、重点垸堤防加固、排涝能力建设、长江崩岸治理、北部补水工程、水库除险加固、黄盖湖综合治理等一批项目扎实推进。湘阴县下塞湖矮围整治案例入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效”正面典型案例。
(二)破解“化工围江”难题
面对“化工围江”之困,岳阳立规矩树红线,强化转型倒逼,相继实施造纸企业引导退出、沿江化工关改搬转行动,全面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近年来否决高能耗高污染项目150余个,关停退出造纸制浆企业35家,关停退出和搬迁改造化工企业25家,腾退土地1800余亩,长江沿岸和环洞庭湖生态问题得以明显改善。己内酰胺作为目前沿江破解“化工围江”单个投资体量最大的项目,其产业链搬迁与转型项目建成后,实现产能倍增,节约用地1415亩,节约用水73%,COD排放降低67%,助推岳阳打造千亿石化产业“升级版”。临湘工业园作为湖南省唯一整园搬迁的化工园区,园内10家“鼓励搬迁类”沿江化工企业竣工投产后,年产值、年税收将分别较搬迁之前增长128%、500%,为打造百亿级绿色化工园区奠定坚实基础。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形成以15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为龙头,碳一、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烃六条产业链为支撑,锂系合成橡胶、己内酰胺、环氧树脂、环氧丙烷四大特色产业链为主导,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学品为延伸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三)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2018年以来,岳阳全方位开展污染整治。相继实施沿江化工企业整治、长江岸线码头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沿江环湖生态修复、沿江环湖地区“空心房”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城市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洞庭湖总磷削减与攻坚行动、六大专项环保督查行动,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超常规的举措保河湖安澜、护碧水东流。累计投入280亿元,治理尾矿库47个,整治化工企业1303家、涉固体废物问题1900余个,完成500多家工业企业 VOCs治理,整治排污口206个,完成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任务156个;退养畜禽养殖场(户)7190户,退养生猪190万头;11家园区均聘请环保管家,140家重点监管企业和园区污水处理厂实现自动在线监控;完成市中心城区6家、县城9家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10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运。严格按照《湖南省入河排污口溯源技术指南(试行)》要求,通过采用人工徒步、现场走访等方式,借助无人机、管道机器人和潜望镜等先进设备摸排入河(湖)排污口底数,首次实现“无人机航测+实地核查”高精度全覆盖,对全市1023个入河排污口(含35个需核减排口)进行逐个溯源调查分析并提交溯源报告,988个排口溯源内容填报至系统中,溯源完成率达到100%。2022年,岳阳市发布《关于印发<岳阳市长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的通知》,对389个列入整治清单的入河排污口提出整治方案。2022年已完成206个排污口整治工作并验收销号,2023年计划完成127个排污口整治工作。长江、洞庭湖沿线155个非法砂石码头全部关停、拆除、复绿,长江沿线“小、散、乱”码头泊位关闭拆除42个,改造船舶岸电受电设施168艘。
(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开展“蓝天保卫战”百日攻坚行动,坚守环境发展底线,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常态化的基础上,保持严执法工作主基调,加强执法工作力度,减少重污染天气出现频次,提高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2022年岳阳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六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8年的82.2%上升到2022年的86.8%,PM2.5浓度从43μg/m³下降到35μg/m³,空气质量在全省6个通道城市中稳居第一。坚持依法治水。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加快地方立法,拟出台《岳阳市铁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为依法治水管水打下坚实基础。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规范取水许可证审批,按标准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五年间,全市国控、省控断面地表水水质年均值考核达标率由2018年的89%上升到2022年的94%,长江岳阳段连续五年水质优良率为100%,东洞庭湖水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总磷年均浓度从0.076mg/l下降至0.067mg/l。推进十年禁渔。长江、洞庭湖等主要河流共2200平方公里水域实现全面禁捕,“三无船只”不见踪影,非法采砂、矮围网围、侵占岸线等问题彻底杜绝;水库湖泊禁止投肥投饵,实行“人放天养”;实现“船进港、网入库、人上岸、证集中”和“湖(江)中无渔船、水中无网具、市场无湖(江)鱼”的禁渔目标。关心渔民群体,保障渔民利益,做好上岸渔民安置保障工作,6812名退捕渔民全部转产就业。2023年2月,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76户上岸渔民,自发向总书记写信汇报告别“水上漂”、住进安居房、踏上致富路的可喜变化,总书记亲自作出重要指示和亲切关怀,勉励我们以实际行动守护好长江母亲河。实现生物多样。五年来,全市筑牢生态屏障。现有林地面积930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5.31%;活力木蓄积量达2452万立方米;全市湿地面积367万亩,湿地保护率达77.2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至2023年1月,东洞庭湖监测到7目12科60种最高值15.4万只越冬水鸟,黑鹳、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动物的数量明显增多。野生麋鹿亚群由2018年的182头增加到2022年的257头;岳阳洞庭湖区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从2017年110头增加至2022年162头,“候鸟的欢歌”“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成为岳阳的崭新名片。
三、坚持设施保障,在夯实基础中构筑完美生态屏障
岳阳市围绕守护碧水、生态文明和改善民生同向发力,统筹兼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
(一)建设环保基础设施
巩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底板。全市103个乡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县城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12座,城乡新建、改造生活污水管网超过1500公里,12家工业园区17个片区建设雨污管网约909公里,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7.5万立方米/日,城乡污水处理率有了较大提升;建成市本级、汨罗市、湘阴县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全部焚烧处理,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为71.7%;建成6处码头船舶生活污水、3处码头船舶油污水固定接收设施,实现岳阳水域内的船舶污染物免费接收全覆盖。
(二)建好水利基础设施
完成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三大垸蓄洪安全建设投资27亿元,新建注滋口、良心堡等安全区7个,钱粮湖垸、大通湖东垸分洪闸2个,对按计划分蓄洪以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完成长江崩岸治理投资11.09亿元,采用生态护岸新措施,整治岸线66.3公里;完成长江补水工程投资3.58亿元。2022年大旱期间通过引长江水对华洪运河、华容河进行有效补充,累计补水1.68亿立方米,确保华容、君山两地11个堤垸的灌溉和生态用水需求;完成黄盖湖综合治理投资10亿元,昔日千疮百孔、险象环生的黄盖湖堤垸焕然一新。通过建立完善水利工程体系,为防汛抗旱提供坚实的工程保障。
(三)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始终将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出台《岳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筑牢绿水青山“法治屏障”。近年,整治长江岸线66.3公里,岸线复绿2.9万亩,港口码头复绿47.7万平方米,长江沿线洲滩、关停港口码头复绿率100%,清退欧美黑杨7万亩,修复湿地生态10.2万亩,初步建成兼具生态功能和景观效应的“绿色长廊”。大力推行“厂网湖岸”一体水环境治理模式,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率较2018年提升22.55个百分点。连续五年长江岳阳段水质优良率100%,东洞庭湖水质达标率100%,2022年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投资11.09亿元,建设君山水利安保工程,融合“防洪、交通、赛事、旅游、景观”五大功能;对142公里长江干堤进行“五子”(牌子、房子、桩子、卡子、杆子)提质美化,实施长江智慧岸线提质改造,取缔长江、洞庭湖岳阳段非法砂石码头39处。与湖北宜昌、荆州、武汉等上下游城市共同建立水环境分区监测与补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水资源利用和污水排放,与荆州市共同实施“长江岸线协同治理行动”,共推岸线治理。目前,长江两岸水绿山青,美景怡人。
(四)打造低碳生态空间
发挥国土空间体系岳阳特色,保护好岳阳作为滨江临湖城市的独特生态格局,专门编制《一湖两岸城市设计》《岳阳市城市规划区的山体水体保护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岳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岳阳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一湖两岸”城市设计》作为湖南省唯一“城市设计”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建党100周年优秀案例评选,树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岳阳样板”。岳阳林纸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成为湖南首家进入碳交易市场的央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东风湖是岳阳的城市内湖,又是调蓄湖、养殖湖和纳污湖,与洞庭湖相连,水域面积约3400亩。过去,湖边聚集了20多家高污染企业和多家畜禽养殖场,每天仅排入湖的生活污水就有约5万吨。污染持续多年,原本清澈的湖水成为了黑臭水体。五年来,岳阳市对东风湖实施重点治理,5家大型污染企业全部关停或搬迁,83家小型污染企业实现关停或拆除,沿湖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养。此后,又开展岸线整治、堤岸覆绿和生态景观建设,新建环湖绿道13.3公里,建起亲水栈桥、休闲广场等。2023年,东风湖水质由劣V类提高到接近Ⅲ类,黑臭水体成为城市生态公园,被授予湖南省2020年度“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岳阳还致力打造南湖、王家河等一批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公园,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相得益彰的大水系格局,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得到提升。
四、坚持协同治理,在提升效能中形成科学制度体系
修订《岳阳市较大及一般环境问题(事故)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明确49家市直单位环保责任,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责任闭环,“聚力攻坚、合力治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完成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整合组建市生态环境局,构建治理新体系,激发生态环境保护新动力。
(一)优化保护机制
强化河湖长制。把河湖长制作为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坚持河长制促进河长治,2226名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巡河44.5万人次,市县两级打卡率100%,交办问题1.75万个,整改销号率100%。在全省率先出台巡河“五有标准”、河长制工作“十全法”、河湖管理“十条禁令”,创新“河长+检察长”“党员协理长”协作机制。建立360支“河小青”志愿服务队,拥有志愿者20余万名,开展“净滩行动”1600余次,开展生态理念宣讲1100余场,累计辐射青少年超过50万人。近五年,南湖、黄盖湖、汨罗江等19个河湖成功入选湖南省“美丽河湖”,临湘市河(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激励表彰。
升级林长制。岳阳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巡林,带动县市区林长巡林769次,下发林长令332个,解决森林督查、森林“两防”等涉林问题637个。岳阳市在湖南省率先推出“一长四员一队”(林长+护林员+监管员+执法人员+林业科技员+村级扑火队)森林资源保护机制,组建1392支、17890个队员的村级扑火队。面对2022年历史罕见旱情考验,全市无重大及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2021至2022年,岳阳林长制考核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岳阳县林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岳阳市林业局获人社部、国家林草局授予“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振兴路上》节目以《林长制下的“林黄金”》为题,专题推介报道岳阳市林长制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和工作经验。
夯实田长制。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田长”,设立县级田长94名、乡级田长865名、村级田长1815名、网格田长4570名。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专项监督工作的方案》《岳阳市耕地保护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建立线索移送、双核双查、案件曝光等机制,2022年对84名在耕地保护中履责不力、作风不实的党员干部进行问责处理。2022年,岳阳市占补平衡耕地数量、水田规模、粮食产能三大指标均排全省第一;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面积同比减少13.9%,报批占用耕地比例减少36个百分点;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恢复耕地10415亩,实现耕地净流入约8494.44亩。优质耕地排名全省第一。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9.9万亩,完成投资71.7亿元。2022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24.36万亩。岳阳市“三员联农户”机制、汨罗市高丰村“小田变大田”经验全国推介,打响了“田长制看岳阳”品牌。岳阳市耕地保护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扬。
统筹山水项目。推进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以下简称山水项目)。组建资规、财政、生环、住建、农业、林业、水利等市直部门工作专班,编制山水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成功申报国家纳入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获得总投资23.49亿元,项目规模与资金占有量均排全省第一。成立市山水项目指挥部,以绩效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为抓手,对项目进行周期管理。全市完成水域治理400公顷、岸(堤)坡岸线生态整治11.5公里、水系连通12公里、湿地生态修复4.5公顷,绿地面积增加6.6公顷;改善灌溉面积41.89万亩,新增优质水资源保障人口5万人,受益人口22.8万人;修复废弃露天矿山133处矿点476.27公顷和历史遗留矿山127.41公顷。成功打造君山区华龙码头专项整治、屈原管理区古月湖环境整治、岳阳县水环境综合治理、湘阴县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4 个典型案例。
(二)严格监督执法
2019年8月,省政府批准洞庭湖新一轮河道采砂规划后,岳阳率先全省出台《岳阳市河道采砂统一经营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七项制度”“六控措施”,河道采砂规范有序,实现了“由乱到治、由私营到国营、由全面停采到全面规范”的转变,“岳阳经验”在全省推介。市纪委持续开展“洞庭清波”专项行动,严查生态环境问题背后的作风问题、思想问题、政治问题。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有效推动解决问题537项1763件,查处生态环保领域问题280起,追责问责688人。牵头组织公安、海事等部门,协调常德、益阳、荆州、咸宁、马鞍山等地开展联合执法220余次,查处涉水涉砂违法行为60余起,移送公安20余起。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清废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五年间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000余起,罚款总额1亿余元。
(三)筑牢法治屏障
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出台实施《岳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等4部生态环保类地方性法规,制订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指导意见等制度文件,筑牢法治屏障。市人大连年开展生态环保类执法检查,推动黄盖湖网箱养殖、黑臭水体治理、违规砂石码头等一批突出问题整改到位。市政协牵头组建“守护好一江碧水”政协委员工作室,积极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先后组织开展委员大讲堂、委员直播和志愿者活动近100场次,形成调研协商成果40多份。市县两级法院建成司法保护基地13个,打造集“巡回审判、科研实践、法治教育、环保宣传、生态修复”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湖南省第一个环洞庭湖环境资源法庭;市检察机关在湖南率先成立公益损害与诉讼违法举报中心,组建东洞庭湖生态环境资源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市委会主动配合民建中央对口湖南、民建省委会对口岳阳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形成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五、坚持产业转型,在促进动能转换中实现产业链升级
在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同时,岳阳聚焦产业强劲,坚持环境倒逼绿色崛起,坚持以腾笼换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转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走产业链条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全面提升经济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
(一)优化经济产业结构
作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阵地,岳阳致力打造长江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018年的270家增长到2022年的7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由127家增长到116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617.2亿元增长到1234.26亿元。石油化工、绿色食品、现代物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文化旅游等七大千亿产业聚点成链,聚链成群,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绿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文体旅游、新材料、现代石化、医药及医疗器械、电力新能源、现代物流等支撑作用强、发展潜力好、战略意义大的九大重点产业链强势集结、加快建设,构筑起岳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挺起了岳阳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作为老工业城市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体系、重构制造业竞争优势的经验做法向全国推介。
(二)优化生态产业分区
岳阳立足优质生态资源禀赋,分区域推进特色化布局、绿色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挥岳阳林纸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开发建设碳汇平台,率先开展碳汇开发和碳汇交易,林业碳汇项目拓展至18个省,每年减碳量约100万吨。以平江县为试点,建立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搭建GEP核算平台,与湖北通城、江西修水共同发布“通平修”全域生态旅游经典线路图,组建湘鄂赣毗邻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联盟,跨区域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湘鄂赣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点睛之笔”。以“鱼米之乡”发力生态农业,推动农产品出湘出圈。2018年以来,全市共打造农业特色化小镇15个,拥有“两品一标”309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实现“绿富双赢”。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深化“五好”园区创建,推动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2022年,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亩均税收达60.86万元,稳居全省第一,成功跻身“全国601家化工专业园前30强”和湖南省第一批“省级绿色园区”,在全省“五好”园区创建综合评价中稳居第一。
(三)实施新旧动能转换
结合新一轮产业布局,岳阳加大新兴优势产业培育力度,紧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华为高端制造项目和新金宝项目两大千亿级超级项目相继落地,成为岳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先手棋”。中创空天携手中南大学钟掘院士团队,面向航空航天航海、新能源汽车、特种装备等领域高端材料与构件制造市场,着力解决航空航天领域国家重点型号任务的“卡脖子”问题。岳阳林纸紧盯生态主动转型,形成以“浆纸+生态”为主的双核发展产业格局,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投资2.6亿元建设废催化剂再生利用项目,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废催化剂循环利用基地。汨罗高新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聚焦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高分子材料三大产业链,成为全国最大再生高分子材料基地、全国重要的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基地。2022年12月26日,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园区配套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岳阳市实现“油头化尾”“炼化一体”发展,打造湖南万亿现代石化产业核心基地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华容芥菜事件发生后,岳阳市委市政府直面真问题,推动真解决,捕捉政策机遇,敢于改革创新,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培育“芥菜种植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努力搭建一个从岳阳辐射全国城市的全新产业链。目前华容芥菜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攀华集团华隆酸菜项目正式投产。
(四)实现产业链条升级
岳阳推动支撑作用强、发展潜力好、战略意义大的九大重点产业链强势集结,筑起了岳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基础,挺起了高质量发展的腰板。
高位谋划链条做大。围绕产业层级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岳阳落子“龙头企业”培育及引进,纵深布局石油化工、绿色食品、现代物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文化旅游等“七大千亿产业集群”。市级领导担任产业链正副链长,高位推动对产业链建长建强,实施“控炼少油增化”战略,全力推进100万吨乙烯、汇川、易亲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实施。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功纳储,2023年9月16日正式获批建设,成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项目之一。2022年,全市园区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达217家。老工业基地绿色化转型、破局化工围江赋能绿色发展的经验做法获国家发改委专刊推介。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中石化长岭分公司与湖南理工学院紧密合作,建立石油化工催化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省级平台,攻关关键技术,促进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产业聚集。2022年,岳阳现代石化产业总产值达1738亿元,同比增长12.2%。2023年1至6月,全市九大重点产业链上新签约项目392个,总投资额1915.8亿元;新开工项目361个,总投资额1429.19亿元;新投产项目256个,总投资额478.5亿元。
精准策动产业做优。岳阳经开区精准做强“两主一特一辅”四大产业,逐步形成以中科电气等为龙头的电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科伦药业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制造产业集群,以巴陵节能炉窑等为引领的节能环保制造产业集群,成功晋升千亿园区。该区先后出台《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税源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帮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科技创新工作十条规定”等政策措施,为1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打造涵盖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产业链配套、上市服务、融资需求等一揽子专属政策。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形成为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主机企业提供零部件的工程机械配套产业集群。平江高新区、湘阴高新区、华容芥菜产业园、君山产业开发区等一批食品产业特色园区快速发展,有效带动区域食品产业集聚化发展,培育了道道全菜籽油、长康芝麻油、山润山茶油、劲仔食品、君山银针等一批名牌产品。
特色助推文旅做旺。岳阳立足绿色生态这一最优禀赋、最好资源和最大优势,坚持做好山水人文文章,发展生态旅游,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守护好一江碧水”生态文化公园、汨罗江旅游度假区、沿江环湖生态旅游廊道、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等重大文旅项目成为岳阳靓丽的生态“节会名片”。依托“世界湿地日” “爱鸟周”,发挥 “洞庭三宝”资源优势,连续举办十二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吸引30多个国家地区的100多万人次参与。五年来,共举办岳阳市旅游发展大会、“岳阳楼”纪念日、岳阳国际旅游节、“天下洞庭”湿地芦苇节、“跃马江湖”岳阳马拉松、洞庭渔火季、520君山偶遇节、中国户外健身休闲大会等近200场创新节会活动激活经济、幸福民生。10只国宝大熊猫安家南湖新区,“到岳阳看熊猫”成为文旅新名片。2022年,全市接待游客4433.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5.53亿元,文化产业总产值664.28亿元,文旅产业跃升千亿产业,成为岳阳两大新经济增长极之一。2023年,岳阳夺得全国“十大秀美之城”殊荣。
六、坚持开放领跑,在创新赋能中不断壮大港口枢纽
岳阳作为湖南省唯一的临江口岸城市、唯一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湖南自贸试验区的“三驾马车”之一,依凭坐拥11.9公里长江黄金深水岸线独特优势,坐拥“三区一港五口岸”9大国家级开放平台,城陵矶港由“物流港”向“商贸港”转型升级,从内河港走向开放最前沿。在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同时,岳阳的港口优势进一步凸显、枢纽功能进一步壮大,为岳阳乃至湖南新质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一)区域交通全面优化
岳阳强化东西向交通联系,构建纵横交错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努力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围绕岳阳作为湖南省唯一长江港口的航运优势,打造以城陵矶港、三荷机场、高铁东站和高速公路为代表的水空铁陆四港驱动交通网络,形成绿色开发的多样式交通体系。以三荷机场为核心,规划航空港经济区,形成城陵矶新港与岳阳航空港“双港双平台”、双轮驱动,铺开水、公、铁、空多式联运大交通开放新格局。2018年,斥资4.1亿元对百年城陵矶老港提质改造,拆除3个泊位,退还300米岸线,修复绿地20000平方米,改造5000吨级散货泊位2个。建成长江流域首个环保巨型“胶囊”散货仓库,装卸效率提升70%,装卸成本降低25%,年减排二氧化碳2152吨、减排颗粒物18吨。2022年1月,全省首个客运码头岸电示范项目启用。长江干线湖南段安装66个岸电桩,可同时为200多艘客货船舶提供“岸电”,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00余吨。
(二)区域合作向纵深推进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与岳阳开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37个。依托岳阳城陵矶港和临湘鸭栏港港航物流优势,建设中非工贸产业园,探索“大宗货物+加工贸易+临港产业”的发展模式,成为湖南目前投资规模大、落地速度快、发展成效好的对非经贸平台。强化与长江中游、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合作,扩容 “朋友圈”。2022年7月,湘鄂“组合港”通关新模式成功落地。2022年,城陵矶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铁路物流互联互通。逐步形成“一枢纽多重点”现代港口集群。以长江为依托,整合港口资源,做强岳阳港,依托自贸区平台,进一步提升沿江开放度;依托杭瑞高速公路、浩吉铁路,谋划建设常岳九高铁、城际等线路,建设沿江公路,进一步强化东西向沿江走廊;建设荆岳铁路、监利—华容—汨罗高速公路,进一步拉通区域联系通道,加强区域共建共管。位于湘阴县三塘镇境内的虞公港,处于湘江入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交汇处,已纳入2023年湖南省“十大基础设施项目”,是湖南水运发展规划中打造“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港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的虞公港,将实现常年通航5000吨级、丰水期通航1万吨级。2023年7月18日,虞公港的关键工程、虞公港疏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虞公港物流通道芙蓉北路北延线项目正式动工。
(三)开放格局持续放大
围绕绿色发展主基调,实现开放格局。自2021年9月起,在岳阳上岸清关的转关货物可享受“进口货物内河运费不征关税”自贸创新政策,吸引外地企业来岳清关。城陵矶新港区引进各类重大产业项目400个,形成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粮油加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临港特色产业体系。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揭牌,引进市场主体5600多家,成为全省外贸“十强园区”。2020年10月,全国第一个由省级层面举办的首届湖南(岳阳)口岸经贸博览会在岳阳举行,该博览会将永驻岳阳。2018年,岳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05.2亿元、全省排名第五,到2022年,进出口总额升至736.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排名跃升至全省第二。2022年,城陵矶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0.96万标箱,同比增长68%,增幅为长江港口第一,成为长江中上游第三个百万标箱大港。
肩扛“守护好一江碧水”重大使命,奋进“高质量绿色发展”伟大征程。岳阳将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切嘱托,将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保护美丽岳阳、建设秀美巴陵的具体行动中;将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保持定力、加压奋进,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统筹抓好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修复、绿色示范创建等工作,努力以巨大“岳阳之为”贡献伟大“长江之治”、以铿锵“岳阳之声”回应铮铮“时代之问”;将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闯出岳阳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时代新路!
课题负责人:周艳光
课题主要执笔人:屈胜龙
课题参与人:李静、晏泽擎、陈芳丹、欧阳千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