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化:倡导自己的路自己走
2021年张平化逝世后,《长江日报》刊文称,“张平化是我党早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老红军”“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和朴实严谨、亲切随和的风度,以身作则的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更是教育了一代人。在他领导下工作过的干部,至今都深切怀念他,将他奉为楷模。”
在株洲市炎陵县石洲乡石坝村张平化的故居附近,住着这样一位老人:80多岁,却是一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孤身一人,拿着微薄的退休金,生活简朴,却用大把的钱为村里办实事……他就是张平化的亲侄子,革命烈士张拱照、邓吉秀夫妇的儿子张自强。
回忆往事,80多岁的张自强说,叔叔张平化的行为一直影响着他。
父母牺牲时,张自强只有两三岁,他还有个大他9岁的哥哥,奶奶把他们兄弟俩抚养成人。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张自强的爷爷和父母先后在革命斗争中牺牲了,叔叔张平化也随着王震撤出了石洲乡,之后杳无音讯。直到1951年,张平化担任武汉市委书记,得知母亲已病逝,张自强兄弟无依无靠,才把他们兄弟俩接到武汉。
张自强在武汉读了一年半书后,一天,张平化把兄弟俩拉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人生的路还刚刚开始,自己的路还得自己走。今后你们就得自食其力了。”此后,兄弟俩到了武汉一家工厂工作。
1962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许多工厂或停产或精简人员,一些工人也被下放到了农村。一天,叔叔张平化把他们兄弟俩叫去,认真地说:“按说,只要我打一声招呼,你们可以留下来。但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我更要带头执行上级的决定。所以,这招呼我不能打,也不会打。”张平化毅然把他们兄弟俩送回了老家石坝村。直到1975年国家落实政策,张自强到炎陵县机械厂工作,当了个普通工人,后来在县政府当勤杂工,直到1994年退休。张自强的哥哥一直待在农村。
周边的村民们说,张自强老人膝下无儿女,老伴去世,如今孤身一人。他每月的退休金不足1000元,平时生活非常简朴,没有洋房,没有高级电器、时兴家具,几年不舍得买一件衣服,却非常热心公益事业。
2008年5月,石洲乡为汶川大地震捐款。乡亲们你50元他100元,把一片片爱心放进了捐款箱。张自强也来到了捐款箱前。工作人员接过钱一数,整整2000元,关切地说:“大爷,您表示一点心意就行了。您都这把年纪了,把钱捐了,往后生活没问题吗?”
张自强却说:“我没问题呢,人家连家都没了,作孽呀!”坚持着捐了。这是石洲乡捐款数目最大的一笔。
石洲乡石坝村的公路由于长期缺少维护,不少地方坑坑洼洼,人车通行困难。2011年,张自强捐出存了很久的10000元钱,请人买来水泥、沙石进行维修。
“钱是国家的钱,是人民的钱。我退休了,没做任何事还发我工资,心里觉得惭愧,总想为大家做点事。”张自强老人常常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