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学子李基中:“苏亭伏击战”的亲历者和指挥员
苏亭战斗,是1942年5月在太行太岳夏季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以南苏亭地区伏击日军的战斗,是中国抗战史上一次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八路军在左权副总参谋长牺牲后做出的第一步反击。时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1营3连副连长的郴州学子李基中,亲身经历指挥了这次战斗并载入军史,他以高超的指挥才能,凭借两个排的兵力,对300多名日本鬼子实施围剿,毙敌140多人,而我军仅1名战士阵亡。
投笔从戎:拿起武器抗击侵略者
李基中,1918年出生,湖南郴州(北湖区)人。20世纪30年代初就读于郴郡联中(现郴州一中),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身在长沙的李基中正值高中毕业,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他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14期。1939年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83师,在山西阳城、中条山参与对日军作战。1941年,李基中带着一名通信员脱离国民党部队,到太行山加入八路军,成为129师385旅769团1营3连副连长,不久代理连长。在以后的岁月里,他转战太行山与日寇作战,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成长为我军优秀的指战员。
正义之剑:左权殉国后的复仇行动
1942年5月,日寇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大“扫荡”,以大北区为重点。24日,日寇对根据地进行连续合击后,又以南艾浦、十字岭为目标进行铁壁合围。此时,129师主力部队已转出外线,仅385旅769团第1营及团直属队警卫排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在掩护八路军总部,北方局机关,还未及时转出。与此同时,混入八路军队伍的“益子挺进队”(抗战时期日军用以潜入抗日根据地的特种部队,造成八路军重大伤亡,因中队长益子重雄得名)对八路军总部机关紧追不舍。25日,在麻田镇北艾铺村附近十字岭殿后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壮烈牺牲,享年37岁。凶残的日军更是把已经入土为安的左权的遗体挖出来拍照示众,让八路军指战员义愤填膺。
就在左权牺牲的当天,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1营3连掩护总部突围后,于26日转移到辽县扣拐儿镇后板峪村。该连仅剩七八十人,在和当地民兵会合之后得知苏亭一带是日军临时运输线。满怀对敌的仇恨,全连战士一致要求打击日寇,讨还血债,以配合主力,粉碎敌人的“扫荡”,于是果断下了在苏亭地区伏击日军的决心。
为此,八路军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部署:3连连长李长林带1排,位于东寺瑙西北凹地,组织连队主要火力,以步、机枪截断敌之前进道路。副连长李基中带2排2个班占领东叫沟南侧山梁,以火力封锁悬崖死角,并于1排火力组,组成交叉火网;3连掷弹筒班,位于东寺瑙、东叫沟之间凹地。车上铺民兵10余人配置在沐池以东山地各个小山头,担任对辽县方向的警戒,沐池民兵30余人位于掷弹筒班附近,搬集大石头,准备以滚石打击敌人。东寺瑙、柏官寺民兵20余人配置在柏官寺以北山地。在2216和1807高地,各设1名观察哨,分别监视南、北之敌。东叫沟民兵负责埋设地雷,于30日2时前埋设完毕。
苏亭伏击:日军“庆祝会”改成“慰灵祭”
1942年5月30日,日军300余人押民夫200余人,牵牲畜200余匹,满载物资由粟城出发,向辽县行进。中午时分,日军进入苏亭地区设伏区,踏响地雷。当地民兵乘日军向悬崖下躲避之际,立即推下滚石杀伤日军。日军大部退向河滩,又陷入八路军轻机枪、掷弹筒的猛烈交织火网中,被打得人仰马翻,伤亡惨重。敌仓惶逃命,自相践踏,失去了还手能力,在混乱中又踏响地雷。
整个战斗仅持续20余分钟,八路军以伤亡各1人的代价毙伤日军140余人,鬼子“讨伐队”的中佐副总指挥也被击毙。鬼子原准备在城里举行“扫荡”归来的“庆祝会”改成了“慰灵祭”。李基中即兴哼出一诗“盖世凶残日本兵,扬威扫荡回大营。哪知神兵从天降,血肉横飞祭苏亭。”
苏亭战斗胜利的消息传出后,极大地鼓舞了太行人民的抗日热情。八路军129师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通令予以表扬。苏亭战斗被誉为“军民结合以极少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一次模范战斗。”
(北湖区委党史研究室李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