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综合动态>党史要闻

党史赋能乡村振兴 让红色基因浸润学子心

2025-09-05 17:57:07  来源:院驻村工作队 

金秋九月,湘西群山层林尽染。在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的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由省委党史研究院驻村工作队策划,湖南党史馆红色故事宣讲团走进阳和中学、杨家坪村,以“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为主题,用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为学子们扣好新学期的第一粒扣子。

互动课堂:让红色故事“活”起来

图片1.png

“同学们知道吗?90年前,正是《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华夏大地的烽火岁月。”在阳和中学教室里,宣讲员向璐手持泛黄的历史照片,讲述田汉创作国歌“前身”的故事。当大屏幕上播放《扬子江暴风雨》的珍贵影像时,七年级学生向晓慧不由挺直了腰板:“原来我们每天唱的国歌,是从这样的血火淬炼中诞生的!”

图片2.png

杨家坪村的摆手堂内,土家族传统建筑与红色元素交相辉映。宣讲员谭丹身着土家族服饰,手持“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陈能宽的实验手稿复刻件,讲述这位湘籍科学家隐姓埋名25年的故事。“就像我们土家族的‘西兰卡普’,一针一线都要耐得住寂寞。”六年级学生王梓涵在互动环节高举双手,“科学家织的是强国梦,我们也要做这样的‘织梦人’!”

馆校联动: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

图片3.png

活动现场,湖南党史馆与阳和中学签订了共建“大思政课”合作协议。省委党史研究院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刘瑛表示:“要推动红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红色教育像土家织锦的丝线一样,深深融入青少年的成长经纬。”

省委党史研究院驻村工作队队长吴必文介绍,在工作队的多次衔接下,促成湖南党史馆首次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签订共建“大思政课”合作协议,后续将通过资源共享、课题共研、平台共创、活动共建、品牌共育,与学校共同打造“党史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跨越山水,浸润万千学子的心田,真正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

薪火相传:从历史走向未来

图片4.png

“大家看过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吗?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有一位英雄用无线电波搭建起秘密桥梁,他就是我们湖南人李白。”宣讲环节中,宣讲员董青娓娓道来,将时光拉回战火纷飞的年代。“1948年,李白在上海秘密发送情报时不幸被捕,敌人用酷刑折磨他,可他始终没吐露半个字,最后在黎明前的上海解放前夕,倒在了特务的枪口下。”

图片5.png

当讲到李白用摩尔斯电码传递关键情报的细节时,董青特意停顿:“同学们知道吗?咱们慈利这片土地上,也有一位‘电波英雄’,他就是张沈川爷爷。”当听到“张沈川”这个熟悉的名字,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孩子们曾在村史课上听过这位本地革命先驱的故事。“张沈川是中国共产党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和李白一样,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冒着生命危险,为党传递情报,成为党的‘千里眼’‘顺风耳’,他们都是行走在刀尖上的‘电波卫士’!”

图片6.png

“正如革命先辈用生命传递革命火种,今天我们要让红色基因乘着新时代的翅膀飞翔。”湖南党史馆副馆长陈艳(主持工作)介绍,红色故事宣讲团组建于2016年,先后走进中直机关,走进雪域高原,走进部队营地,走出国门踏上法兰西国土,累计宣讲万余场次,线上线下受众达上亿人次,团队成员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国十佳金牌讲解员”等省部级荣誉10余项。陈艳表示,本次活动是“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的首发篇章,后续还将推出“抗战主题沉浸式情景剧”等创新活动,引导广大学子在学而思、学而悟、学而行中传承红色基因、共谱时代华章。

图片7.png

“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活动在全场大合唱的声浪中落下帷幕。红色是慈利的底色,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省委党史研究院驻村工作队将在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上出实招、想办法,打造有特色、有影响的“红色资源+乡村旅游”品牌,通过有温度、接地气、冒热气的党史学习教育,擦亮老区红色底色,把红色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振兴“驱动力”,以实干续写属于这片土地的新篇章。

(省委党史研究院驻村工作队 供稿)

上一篇 谢承新:湖南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下一篇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主办
电话:0731-81125782 编辑部邮箱:hndsxcjyb@163.com
备案序号: 湘ICP备2020023722号-1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