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路在哪里?》看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立场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934年11月,毛泽东、朱德在湖南汝城发表《出路在哪里》,深刻阐释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吹响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号角,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变的人民立场。虽然成文于近百年之前,但其蕴含的为民初心、斗争品格、优良作风,依然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一是民心所向,始终如一。《出路在哪里》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拳拳之心。“你们整年整月做着苦工,然而你们总是养不活你们自己和你们的父母妻子儿女”“你们是在忍受着饥饿、疾病、寒冷与痛苦,你们像牛马一样死在道路田野里,没有一个人来埋葬你们”。饱含血泪的控诉,道尽了旧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同情和深厚感情。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首。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百年来,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我们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生死相依、休戚与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是赤胆忠心,奋斗不息。《出路在哪里》鲜明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主张,揭示了我们党的政治属性和斗争品格。文章痛斥“万恶的国民党军阀蒋介石、陈济棠、何键等,不但把我们中国出卖给帝国主义,使你们变为帝国主义强盗的奴隶牛马,而且他们自己也拼命的屠杀你们,压迫你们,剥削你们”,表达了对黑暗政权的无比愤怒和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昭示了“打倒列强、推翻军阀、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决心。“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坚决的为了你们自己的出路而斗争!不要惧怕卖国贼刽子手国民党军阀,不要惧怕豪绅地主资本家。”“我们一定会胜利,我们一定要胜利,我们无论如何要胜利!”铿锵有力的誓言,彰显了共产党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大无畏气概。
从高举武装斗争旗帜到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从进行土地革命到接续推进改革开放,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历程,就是一部矢志不渝、浴血奋战的斗争史。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在捍卫人民利益、争取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三是心系群众,求真务实。毛泽东、朱德同志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以群众获得感为标尺,提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政策主张:“立刻取消一切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与兵差劳役,取消一切高利贷,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财产,分配给贫苦的农民,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我们要使每一个工人农民有衣服穿暖,有饭吃饱,取消强迫的雇佣兵役制,改为自愿兵役制把土地分给士兵,改善士兵的生活,不准打骂士兵。保障工农群众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罢工等一切自由的民主权利与男女的完全平等。”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政策,无不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对人民利益的极大关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靠的就是一个“人民”二字;从胜利走向胜利,凭的是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新征程上,必须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关切,维护人民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是薪火相传,不负人民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你们的出路就在这里,我们贫苦工农大家要齐心,要团结,拿我们的菜刀、锄头、大刀、木棍、鸟枪、快枪,以及一切武器暴动起来......”慷慨激昂的号召,饱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改天换地、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不能懈怠;越是面对风险,越要迎难而上。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出路在哪里”的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永远保持《出路在哪里》的昂扬斗志,永远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勇于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作者:孙佑民、于军闻,分别系中共郴州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汝城县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