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委党校用好红色资源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我们着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在运用好红色资源,讲述好红色故事,培育好红色师资上下功夫,切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一、运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精品红色课程
坚持把红色资源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挖掘整合。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在深度挖掘、用好用活郴州红色资源上下功夫,用“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基因”,擦亮“红色名片”。统筹郴州市196处红色资源,把革命旧址遗迹、革命人物旧居、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围绕郴州“大十字”城镇群,辐射边远革命老区,重点打造郴州“大十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群、“安仁—井冈山—桂东—汝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依托郴州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建设的网上展馆,打造具有郴州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群﹢带﹢网”模式。进一步完善以初心教育为核心、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课程体系,在《跟着总书记的脚步看沙洲》《党的初心理论与实践》《传承“半条被子”精神 永葆共产党人初心》《红军长征在郴州》等系列具有沙洲特色本土革命传统教育精品课的基础上,再聚力打造一堂话剧党课《五岭逶迤》。在已拍摄《半条被子》《第一军规》《湘南起义》《代号“711”》《竹棚夺冠》《夜宿梨山》等“红色郴州我代言——党校教师带您走进红色郴州”微视频的基础上,结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策划制作“红色郴州我代言”系列微视频第二季,推出以邓中夏、黄克诚、萧克、邓华、曾希圣、曾志6位革命人物为主题的微视频。坚持用红色课程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打造红色经典,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故事、红色课程和红色课件,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食粮和营养剂。
二、讲述好红色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将新增的长征文化传承展示馆、711矿工业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国家女排训练竹棚馆以及郴州市廉政警示教育中心等郴州市第二批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纳入“革命传统”主题现场教学范围,围绕“初心”“长征”“纪律”“党风廉政”“革命传统”主题进一步提质改造以沙洲分校为中心辐射周边的5条现场教学精品线路。在现场教学中,通过挖掘蕴含在历史文物中的深刻内涵,赋予历史遗存的精神内核,提炼出郴州红色革命历史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哲理,比如湘南起义的“寻路”革命探索精神、“第一军规”的纪律规矩意识、“半条被子”的军民鱼水深情、中国女排“五连冠”永不言败的团结拼搏精神、“711功勋铀矿”听党指挥的无私奉献精神,把红色党性理论内化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凝心铸魂。综合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访谈教学,探索运用研讨教学、影视教学、激情教学等多种方式,把鲜活的故事讲鲜活。把课堂搬到“半条被子”“一张借据”故事发生地、第一军规颁布地等现场,听一堂红色精品课,看一部经典红色影片,开展一次现场教学,写一篇沙洲党性日记,开展沉浸式研学体验活动。在制作微视频的基础上,依托小埠微电影基地,探索拍摄“半条被子”故事、黄克诚的故事、邓华的故事、邓中夏的故事等红色主题微电影,让革命传统教育走出历史、走进现实、照亮心灵,让学员入脑入心,刻骨铭心,不忘初心。
三、培育好红色师资,强化革命传统教育保障
坚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构建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红色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形成“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灵活用人机制。一是专兼结合。坚持专职与兼职并用,增强师资力量配备。多渠道聘任兼职教师,选聘一批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省内外专家学者、英模人物、乡土人才及历史亲历者后代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一支由“专职教师+外聘教师+领导干部+红色后代+先进模范+现场讲解员”组成的红色师资队伍。目前郴州市廉政警示教育中心的讲解员就由市纪委监委干部和市委党校教师兼任。二是培用结合。坚持“外训”与“内培”双管齐下,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通过选派教师到中省上级党校和高校进修学习、选派干部参加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和赴“粤港澳大湾区”沉浸式锻炼、举办郴州市党性教育师资培训班、开展郴州市党校系统红色教育精品课比赛、落实《红色教育学科带头人制度》等方式,努力培养一批既熟悉党史又善于运用郴州历史、既讲政治又会讲故事的郴州名师。三是内外结合。用好郴州市党校优质师资共建共享机制、县级党校骨干教师到市委党校研修机制和校领导对口联系指导机制,做到上下联动、横向交流、互通有无。开通共享课堂,让省级优质名师能与市县基层一线党校共享。分批带领市县党校学员到佛山市委党校、赣州市委党校等地开展异地教学和革命传统教育,分享外地名师资源。
(郴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尹志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