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党史宣传>红色故事

夏远生:党史人物研究·党史三卷编写·苏区认定工作

2014-10-21 14:07:17  来源: 

  在全省党史培训班讲党史人物研究,讲党史基本著作编写,已经讲了多年。这一次培训班,室务会安排再讲一讲党史人物研究、党史三卷编写、苏区有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的领袖人物宣传好、维护好,把党的文献编辑好、出版好,把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好、阐释好”。他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清醒剂,必须修好的必修课。要求一如既往、坚持不懈把深化党史研究作为第一位任务抓好。这“六好”加“四好”加“抓好”,是党的理论工作、文献工作、党史工作和党史人物研究的原则要求。今天,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道,也不可能深入展开。所以,请大家参考印发的讲稿,也可以上网参阅“夏远生的博客”。

  一、重视研究湖南党史人物的特点和风格

  讲课之前,先回顾一下毛泽东关于历史人物认识和评价的论述,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可以启发我们加强党史人物研究的素养和意识,进一步重视研究湖南党史人物的特点和风格,更好地开展党史人物研究宣传和纪念工作,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作用。

  1956年毛泽东在听汇报时说:“文字方面不是要反对标语口号吗?就是要有具体形象,有人物。没有具体形象,作品就没有生命。”研究党史,编写党史,也要有具体形象,有人物。没有具体形象,党史也就没有生命。最能体现党史生命力的离不开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特点鲜明、风格独具的党史人物及其精神财富。所谓“以史铸魂”,主要是以党史的文化和精神铸魂。见事不见人,党史肯定写得不行。形似神也似,党史一定写得真实。

  毛泽东在审阅修改中共八大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时,批示:“周总理:有一些小的修改,请酌定。”毛泽东的修改,主要是在“各民族人民”之后加上“和领袖人物”五个字。这里就是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和谐统一。

  他阅读同学萧三的《世界英雄豪杰传》,敬佩书中的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究富国强兵之道,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罗章龙回忆,毛泽东他们常去文章历史上先进人物的遗迹,屈原住过的玉笥山,贾太傅祠,杜甫住过的岳麓山崇德寺,辛稼轩的长沙飞虎营,王夫之的家乡衡阳,太平天国肖朝贵攻打长沙的妙高峰,都去看过。毛泽东说:“我们这样走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向前代英雄人物学习,使自己的思想丰富意志坚强起来。”

  毛泽东同斯诺谈话中高度赞扬新民学会:“这个学会对中国的事情和命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人数不多,但都是思想上很认真的人。”“学会有七八十名会员,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就是毛泽东对湖南党史人物崇高界定和权威评价。

  毛泽东的经典绝唱《七律·长征》,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人格形象。毛泽东还有一首经典诗词《沁园春·雪》。臧克家说,“这是一首雪的赞歌,这是一幅祖国壮丽山河的画卷;这是一首历史人物的诗品,这是一首革命英雄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高歌”。《长征》诗、《雪》词,既是史诗,又是诗史,是真正的党史精品力作。

  “凤凰大视野”采访时我说:“如果说一个领袖人物他发表一个政治宣言的话,老百姓都会认为是一种宣传,是吧,不一定相信,但是作为《沁园春·雪》这种文化传播的话,影响是相当大。”

  抗日战争时毛泽东说:“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党史人物群体正是这样一批优秀人物。

  毛泽东最著名的诗词写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他眼中,党史人物才是当代独领风骚的英雄人物。所以,他还写道,“保安人物一时新”,陕北的红星闪耀,成为中华民族的希望。

  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斯大林曾说:“毛泽东真聪明,有空就看人物传记片,这是了解历史的最简捷的办法。”毛泽东认识历史、认识现实,善于抓典型人物切入,往往入木三分、一针见血、揭示本质、归纳规律。

  毛泽东抓住电影《武训传》评论的机会,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看待中国近代历史,看待历史人物。他说:事情是两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加以拦阻。毛泽东认为,代表未来的不是那个看起来可怕的庞然大物,而是自己这些小人物。一切大人物都是小人物变成的。

  毛泽东赞扬新中国的英模:“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讴歌为中国人民解放和建设作出贡献的英模人物。

  毛泽东对统战部门提出要求,“你们当中要出专家,要熟悉人物和历史,精通此中门道。”毛泽东还说过一段直接而形象的话:“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被选的人,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做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认清谁才是人物,摆正领导干部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应该都是对党政军领导干部的原则要求。

  毛泽东说过,讲中国近代工业,有四个人物不能忘记:钢铁业不能忘记张之洞,纺织业不能忘记张謇,化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航运业不能忘记卢作孚。“四个人物”的精辟概括,纲举目张,中国近代工业历史和历史人物就清楚了。

  在观看湘剧《生死牌》中的海瑞时,毛泽东说:“海瑞是个人物呢!在封建社会里,他的官不算很大,也只是个专员或地委书记吧,但他很有一身刚直之气,敢骂嘉靖皇帝,是要有些胆量的。”海瑞是个人物,是很高的评价,刚直之气,反潮流的胆量,开中华民族廉政清明之风。所以毛泽东说:“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上。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不要连封建时代的人物都不如。要有像海瑞批评嘉靖皇帝的勇气。无非是五不怕。”

  1964年毛泽东读史,心中所感,情感激越,挥笔写下脍炙人口的词作《贺新郎·读史》:“五帝三皇神圣事”,“有多少风流人物?”“歌未竟,东方白。”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同斯诺谈话中,讲到湖南时曾说:“湖南省的人物也出了几个了。第一个是湖南省委现在的第一书记华国锋,是老人。第二个是现在陕西省革命委员会的第一把手李瑞山,原来也是湖南省的一个书记。第三个是甘肃省的第二把手胡继宗。”

  “湖南省的人物”,是有特点和风格的人物,在《毛主席五十次回湖南》中,我们对“湖南省的人物”的特点和风格进行了深入的挖掘、真实的反映和中肯的阐述,使这部党史人物书具有了可信度、可读性、可传力。

  党史界通常说,湖南是:三大书记、三大元帅、四位主席。湖南党史陈列馆把“三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党和国家正职——华国锋、胡耀邦、朱镕基”排前展示。仅此足见湖南在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部中国近代史,半由湖南血写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看湖南。从党的一大到十七大,湖南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没有断过档,一茬接一茬,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到十八大,两位省委书记张春贤、周强,一位进了中央政治局,一位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湖南省的人物”了不起!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抓紧抓好深化党史研究这个第一位的任务,成为近年来中央党史研究室三令五申的工作重点。2014年新上任的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更提出了“科研立室”的口号,强调要以党史研究立室,科研人员要以科研立身,党史研究室的希望和未来在青年人,把党史研究作为党研室和党史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根本,进一步推动党史研究的深化和创新。党史研究,科研立室,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党史人物的研究、编写、纪念、宣传工作。

  下面,跟大家讨论切磋几个问题:

  (一)党史人物研究的阶段性发展

  1、80年代——树碑立传

  湖南党史人物传记资料选辑。三湘英烈传。中华英烈传。抗日英烈传。湘籍将军谱。为此我们奔波劳累,广征博采,立准立好,卡片抄了千万张,汗水洒进江湖河。当时我们为完成中央专题《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叶剑英在湖南的革命活动》,两个人坐班车,挤火车,搭轮船,颠簸于湖南各地,跑到重庆、武汉,遍访知情人和当事人,钻到各个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查阅史料,一点点地累积资料,呈现史实,撰写专题,最后1985年在中央党史刊物上全文发表几万字的专题成果,不说是一炮打响,也可以说是一锤定音。到今天,要讲周恩来、叶剑英在湖南的抗日活动,要讲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还没有人能够超过我们当时的征研水平。80年代中央领导对于党史工作有一个基本要求——“立好立准党史资料”。这个基本功,让我们受到磨练,也受益无穷。

  当时,黄克诚讲了一段意义深远的话:“你们写人物志,要学习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写了一大群历史人物。你们现在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去评价历史人物。不要用过去党内斗争中开斗争会的那种过火的语言,揪出一个人就把他的历史功绩一笔勾销了。不能只看一面,要看两面,要全面地观察,作出全面的评价,写出历史的真面貌。”至今,我们仍然要牢记黄老的这个教导。

  胡耀邦说:“你们成立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写出版中共党史人物传记,这个积极性是好的。希望你们扎扎实实地做好编纂党史人物传记工作。”

  2、90年代——生平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论坛》为主阵地,毛泽东生平思想研讨会,刘少奇生平思想研讨会,任弼时生平思想研讨会,彭德怀生平思想研讨会。特点是把理论研究引入到党史研究,重视党史人物的生平系列研究、思想发展研究、理论创新研究。回顾那个年代我们的研究,比如毛泽东技术革命思想、共产党反腐败理论、人生观价值观和人学思想研究。“毛泽东晚期思想研究”、“毛泽东在湖南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实践研究”等课题。帮助我们跳出狭义的党史,联系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深化和拓展党史研究。

  3、2000年以后——重视文化

  《毛泽东与湖南》。《任弼时与湖南》。《王震与湖南》。《毛泽东而立人生》、《逆境人生》、《领袖人生》三部曲。《罗荣桓元帅人生之路》。《谭政大将人生之路》。《李维汉人生之路》。《粟裕与毛泽东的将帅之交》。新千年降临之际,全世界都在思索,人类从哪里来,到哪儿去。文化成为热点问题,党史研究、党史人物研究,更加注重挖掘文化渊源、文化内涵、文化境界、文化意义。群体研究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湖南的“院士群体”、“中央委员群体”,成为持续的热点。从党史中汲取共产党人强筋健骨的精神之钙。《贺国强党建工作文集》读后:发扬光大共产党人的精神。今年胡锦涛参观岳麓书院,评价说:“近代以来,每到重要的历史关头,都有来自岳麓书院的湖南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岳麓书院是什么?就是湖湘文化的集大成和承载者。来自岳麓书院的湖南人,不一定都是在岳麓书院读过书的湖南人,而是学习传承了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湘文化精神的湖南人。

  中国古代,“湖南人物,罕见史传”,已成定论。为什么近现代以来,湖南人物才能“于斯为盛”,我认为湖湘文化嬗变出经世致用、求是图强精神,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样,研究湖南党史人物,也要注意源起文化,发挥文化,抵达文化。

  为全国首届、二届党史文化论坛提供的《充分发挥党史文化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作用》、《重大题材影视创作与党史文化普及》,也是继续关注党史文化内涵外延之作。

  4、党的十八大以后——聚焦中国梦

  《毛泽东与中国梦》《任弼时与中国梦》《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追求》《邓小平科技革命思想与中国大国地位》《毛泽东诗词凝聚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化用毛泽东诗词抒发中国梦》《建设新中国,中国人民终于有了圆梦的一天 》《共同纲领:凝聚毛泽东的中国梦》《任弼时:在湖湘文化中追寻中国梦》。这些文稿,反映了中国梦与党史人物研究的最新视角,把一代共产党人的牺牲奋斗创新,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有所突破,有所升华,有所具象。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人。他革命一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就是争取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和富裕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梦”。全世界都知道毛泽东那句名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向人类社会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理想追求。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毛泽东洋为中用,全新创造中国理论;倾其一生,奋力开辟中国道路;率先垂范,致力创造中国精神;以民为本,凝聚发挥中国力量。在党史研究和党史人物研究中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的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二)党史人物研究如何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1、长线项目锻造人才。

  《二十世纪湖南人物》历时三四年,十易其稿,收录1000多号人,100多万字,是人物研究处的立处之作、奠基之作,既出成果也出人才也出效益。当年印了三千册,今年又出版了增订本,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毛主席五十次回湖南》,调研工作历时十多年,从1991年到2008年,久搞久新,成果接续,人才不断。1993年《毛泽东回湖南纪实》作为江泽民为韶山毛主席铜像揭幕的礼品书。2008年《毛主席五十次回湖南》作为省委、省政府赠送贵宾的礼品书。2013年再版。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新湘评论、湘潮,都围绕这个题材做文章,衍生新产品不少。井冈山干部学院也为领导干部群众工作培训班邀请讲课。今年1月,欧阳淞主任接见湖南同志时说:“《毛主席五十次回湖南》,创意好,影响大,放在案头有用,阅读感到很亲切。”

  2、短平快项目冒尖人才。

  党史人物研究宣传,有很多急就章,遵命文学,要能够打短平快,快刀斩乱麻,临阵擦枪不快也光。也能够出一茬雨后春笋,出一批冒尖人才。典型的事例有,2008年中央公布《华国锋同志生平》的“湖南部分”;2009年《王震同志主政新疆、巩固边陲的若干历史经验》;2010年《关于毛主席关怀湖南工业化的若干史料》;2011年中办布置《习仲勋在湖南》、《耿飚在湖南》;2013年湖南省委纪念习仲勋长篇文章,今年“贺国强党建工作文集读后:发扬光大共产党人的精神”、“落实习近平考察湖南指示: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两项主体活动报告”,都是省委指定限时要。2009年编著的《主政湖南》,又快又好受欢迎,索阅一空,今年又编写出版续集。

  3、重视借力党报党刊党台党网。

  借别人的责任田,种自己的交公粮。借力党报党刊党台党网,能够转化党史研究成果,拓展党史研究途径,开辟党史研究新平台。

  2008年以来,我们连续6年为省委机关刊《新湘评论》撰写“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回湖南”、“主政湖南”、“新湖南画卷”、“中国共产党在湖南九十年”、“纪念建党90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等栏目系列文章约60篇,形成了规模效应和集群作用,很好地发挥了党刊在党史研究宣传教育方面的主渠道、正能量。比如去年底我们连续发表的《毛泽东中国性格之文化底蕴》、《毛泽东中国性格之实践特色》、《毛泽东中国性格之道德品质》、《毛泽东中国性格之理想追求》4篇专文,社会反响热烈,舆论效果出奇。连文化部机关的培训班到湖南也专门邀请我们讲一课,就讲毛泽东中国性格之文化底蕴。毛泽东这个文化现象,这个精神遗产,这个中国梦,历久弥新,意义非凡。

  结合重大纪念活动,为《湖南日报》组织纪念建党90周年专版《献身伟业、建党先声》、《红色追寻》、《辉煌湖南》、《青年毛泽东之路》等,组织撰写发表了数十上百篇文章,湖南日报不但为此分别获湖南新闻奖、十八大宣传报道优秀作品奖,广大观众也喜逢盛宴、饱尝精神大餐、文化经典、历史精华。

  目前湖南日报推陈出新,主办的《穿越时空的力量》老典型精神系列化报道,就是从党史中选择的一批曾经影响、激励过三湘儿女的群体典型,“南有新田”、“北有安乡”、“洛塔”、“野鸡坪”等。精神不朽,恒久传承。

  省委副书记孙金龙收集《青年毛泽东之路》的电子盘,对这一题材很感兴趣。

  电视文献片《毛泽东与湖南》获湖南省第一个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故事湖南《回乡》获新中国60周年纪录片展评金牌奖。《共和国湖湘人物传奇》电视片也产生了良好反响。

  在红网、政府门户网接受访谈,畅谈毛泽东、邓小平、彭德怀,介绍湖南四位主席的历史评价——毛泽东、刘少奇、华国锋、胡耀邦,效果很大。

  通过这些系列文章和稿子的撰写发表,省委党史研究室一批中青年研究人员登上了省委党报党刊党台的大雅之堂,为他们的成长开辟了阳光大道。

  4、墙内开花墙外香。

  多年来,党史战线有一批全国和湖南作家协会会员,在党史研究方面不一定成果突出,但党史文学创作和散文写作方面却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一位作家,评正高的时候,我们还为她讲解程序、梳通关系、推荐成果,但是很快人家在侗文化研究方面异军突起,一发不可收拾,现在还到了沿海著名大学当教授去了。另一位作家,从市党史办跳到了省文联。华容的张凭栏,双峰的罗平原,湘西自治州的王菊苹,党史陈列馆的邓玉香,既是党史战线的女领导干部,又是小有名气的女作家。她们的作品,为党史的春天增添了色彩。

  同时,党史工作者还承担了许多党史讲演、审读、评审、把关、咨询、论证的责任和任务,比如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湖南省重大题材领导小组、省出版局审读员、省文物局专家、省广播电视电影审查专家、省委宣传部理论阅评员、新湘评论顾问、省图书馆资源库专家;我们不要把它看作了费力不讨好的局外之事,而应该看成是党史人守土有责的光荣使命,通过帮助别人、自然推销自己、开拓党史工作、争取在党政界、学术界、社会上的发言权、话语权,扩大党史研究、党史人物研究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高层的,我们给中央党校司局级进修班讲过毛泽东和湖南党史人物,给井冈山干部学院领导干部研讨班讲过毛主席的衣食住行;基层的,我们给长沙市牛婆塘社区的婆婆妈妈讲过和谐社会,给长沙烟厂车间一线工人讲党课,给民办企业锄禾展示展览公司的设计营销人员讲党史要点难点,反映都还好。境外的,我们给澳门出租车工人、香港青少年学生讲过湖南人物群起的文化渊源,互动也很热烈。

  国家安全部把浏阳李白故居定为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我们提供了《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斗争中的湖南人物》的材料和审查意见。帮助为党史人物宣传开辟了新领域。郴州、浏阳等地捆绑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参加现场考察、出具党史意见。

  2012年因长期从事“中共湖南史、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和讲授《毛泽东与湖南党史人物研究》,被中共湖南省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评审为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首批名师名课,聘为省委党校兼职教授。

  (三)今后党史人物研究的重点

  1、毛泽东是永恒的主题

  胡耀邦总书记纪念毛泽东的文章《最好的怀念》指出:“伟大斗争的时代必然会生长出卓越的人物,而卓越的人物反过来又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的讲话中强调:毛泽东“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而且他提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的“六个不能”。这些都是研究毛泽东、研究党史人物的指导方针。

  2012年参加赴美国史学培训,访问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查档案,看了蒋介石日记。印象最深的是,通篇都用大字标示“雪耻”的字眼。选看了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看老蒋如何逃生。他感叹人生,生命的破灭也就是一瞬之间。看他1972年最后的日记。他记载了1972年7月1日看美国新闻说毛泽东得了脑癌,不知真假。并专门写下一页“共军系统”:一野彭、贺龙;二野刘伯承;三野陈毅;四野林彪。蒋委员长心目中,毛泽东和他的将帅,永远是打不赢的对手、逾越不过的高山大海。所以,晚年病重的老蒋,日记三件事:体检、游车河、观影剧。至于反攻大陆的梦想破灭了!

  检索本人的博客,从网上点击率最高的几篇文章——《毛主席回湖南故事:会见外宾》(11451)。《毛泽东看问题的角度》(8504)。《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湘籍军事家群体》(8370)。《第一批中共湖南军事人物出自黄埔军校》(8290)。可见毛泽东的研究评价仍然是党史人物群体中第一位的热点和亮点。

  中央文献研究室下个月将专门召开毛泽东研究会,要求我们在会上就新出版的《毛泽东年谱》作个发言。

  我们今年编写出版《毛泽东与任弼时》之后,拟继续编写出版《毛泽东与蔡和森》。以毛泽东为中心,成一个系列。

  2、华国锋、胡耀邦在湖南(中央下达的任务)。以前,我们编过《毛泽东与湖南》、《任弼时与湖南》、《王震与湖南》、《华国锋同志生平(湖南)》、《习仲勋与湖南》、《耿飚与湖南》,正在编写《胡耀邦与湖南》、《华国锋与湖南》,围绕著名党政军领袖人物与湖南历史文化联系做文章,有利于深化和拓展党史人物研究,增强党史人物研究的文化含量和精神价值。

  3、湖南人在上海

  湖南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和上海师大策划的这个项目,有很大的启示。百年上海开放发展史中湖南人的历史作用课题研究,不是个体的传记或辞典,而是整体的综合的群体研究。特别是我们不但要研究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还要研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专家,把党史人物研究的侧重点、拓展点,向影响和决定社会历史走向、改革开放发展的人物生平作用、思想风范上转移。走向现代化,走向民主文明,走向法治,是我们今天应该关注的研究重点。

  4、湖南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所谓湖南精神,实际上就是湖南人物精神,湖南人文精神,湖南文化精神。

  多年来,我们在研究党史人物生平业绩的同时,逐步重视研究党史人物的文化精神、性格特征、人格风范。

  我们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开展了软科学项目研究,完成了《毛泽东诗词与湖湘精神》课题,即将公开出版。

  协助湖南日报审定《毛泽东的气质》。党史人物的文化研究,和党史文化研究,仍然是党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前几年《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发表后,影响大,从精神层面升华了湖南科学家的境界。为共青团湖南省委撰写的《湖南人的精神、能量与气场》,收入湖南人民出版社《30年影响湖南青少年的30个人与30件事》压轴之作。

  今年在新湘评论上撰写发表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学习任弼时不辞重负奋力前行的“骆驼精神”》(夏远生)、《“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学习和弘扬徐特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桂新秋),在新创刊的《毛泽东研究》杂志发表《毛泽东的理想追求》,还有《从党史中汲取共产党人强筋健骨的精神之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审视》等文稿,就是揭示湖南精神的具体维度、创新角度、舒放力度、影响程度。

  5、《中国共产党历史知识辞典党史人物分卷》

  中央党史研究室下达的任务,湖南省撰稿任务最大——315篇。如江西省172篇。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湖南党史创造的丰富资源、宝贵遗产,也为当代党史工作者深入发掘党史人物资源、描写党史人物的文化精神和理想境界,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各地都可以继续编写出版有关人物传记、辞典、工具书,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可见,党史人物研究的基本方式,人物传记的编写出版,人物群体的系统展示,仍然是层出不穷的有效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人们既需要向前看,也需要向后看,从前人那里汲取智慧与借鉴。这是一种强劲的文化需求和发展趋势。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体重大影响力的党史人物的关注与了解,始终是重要的文化焦点与需求亮点。这为党史人物研究持续地、稳定地发挥资政育人作用提供了现实需求和社会舞台。党史人物研究必须紧扣时代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脉搏,发挥自己独特的本事、优势和正能量。

  (四)确定湖南党史人物的特点和风格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抓紧抓好深化党史研究这个第一位的任务,成为近年来中央党史研究室三令五申的工作重点。2014年新上任的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更提出了“科研立室”的口号,强调中央党史研究室要以党史研究立室;党史科研人员要以科研立身,党史研究室的希望和未来在青年人,把党史研究作为党研室和党史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根本,进一步推动党史研究的深化和创新。

  记得2012年在党史培训班上我讲过:研究编写出版党史基本著作是党史工作的基本功——1、党史事业科学发展的本源;2、党史机构安身立命的本位;3、党史干部著书立说的本事。

  党史研究,科研立室、立身,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党史人物的研究、编写、纪念、宣传工作。

  回顾省委党史研究室的30多年工作经历,参加了毛泽东诞辰100周年、105周年、110周年、106周年、120周年的纪念研究工作;参加了刘少奇诞辰100周年、110周年的纪念研讨工作;参加了任弼时90周年、100周年、110周年的纪念研讨工作。其他如湖南三大元帅、六位大将、19位上将和60余位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诞辰纪念研讨工作。

  按照中央布置,2013年毛泽东120周年,2014年任弼时110周年,2015年胡耀邦100周年,2016年华国锋95周年,党史部门都要拿出纪念研讨项目。

  罗列许多材料,只为说明湖南党史的篇章辉煌,说明湖南党史人物的星光灿烂。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湖南时指出:“近代以来,湖南出现了许多爱国志士,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又涌现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许多英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我们知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解放和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幸福起来的漫长历史上,湖南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世间伟业,谱写出灿烂夺目的人生画卷。在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下,在建党、建军、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湖南党史人物的思想、品德、精神与日月同辉,他们的牺牲、奋斗、功勋与山河同在。毛泽东引用过的、也是湖南人最得意的对联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毛泽东最著名的诗词名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年前总书记胡锦涛参观岳麓书院,评价说:“近代以来,每到重要的历史关头,都有来自岳麓书院的湖南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岳麓书院是什么?就是湖湘文化的集大成和承载者,就是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文化积淀。我们研究湖南党史人物,既是取之不尽的党史富矿、重大题材,也是服务现实、资政育人的具体途径,更是弘扬文化、传承精神的系统工程,值得全省上下重视和参与,努力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1、湖南党史人物的历史特点

  湖南党史人物的历史特点,可用20个字加以简略概括:开天辟地、抛头洒血、开国建国、创造创新、先忧后乐。从社会历史发展而言,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披坚执锐,在民主革命中起中坚作用

  可以说,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发动、能胜利,湖南人物充当革命军中马前卒,冲锋陷阵,卓著功勋,世所公认。所以说“广东人革命、湖南人流血”。

  (2)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革命年代领袖群伦

  湖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毛泽东思想的最早发源地,也是人民军队最初的摇篮,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在建党、建军、建国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人民革命中领袖群伦,构成了中国革命史、人物史上的奇观。

  (3)不居功骄傲,能鞠躬尽瘁,为人民共和国奠基立业

  新中国第一代拓荒者,不居功自傲,能鞠躬尽瘁,马不停蹄,人不下鞍,继续跨上新长征征途,挑起管理国家的重担,为巩固人民政权,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奋勇开拓,付出艰辛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奠基人和开创者。

  (4)远见卓识,敢为人先,为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奋力开拓

  胆识超人,敢为人先,是湖南党史人物突出的创造性、创新性。按毛泽东的说法:“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才者,经济之谓也。”指的是人才要后人超过前人,要能够经邦济世、经邦治国。

  所以英国哲学家卡莱尔毫不含糊地断言:“人类历史归根到底只不过是伟人的历史”。

  数十年前,青年毛泽东和他的青年朋友们,是怎样一种文化觉醒,确立了终身的使命和不渝的信仰,放弃升学、就业、出国、从政等等“学而优则仕”的机会,而义无反顾地拥抱新思想新文化,致力于在古城长沙、偏僻湖南传播马克思主义,动员青年和群众觉悟起来斗争,那样一种近似苦行僧、俨然布道者的生涯和事业中去呢?而湖南各县的青年学子,竟然那么多人群起响应?在夏氏族谱上载有名字的夏明翰,官僚家庭的少爷,夜里逃出家门,追随青年导师毛泽东到长沙去,入团、入党、入自修大学,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献身于人类最壮丽的人民解放事业。还有黄克诚、张际春、曾希圣、张平化、张经武等人,在第三师范的风雨操场上听了毛泽东一番讲演,受到革命的启蒙,日后考黄埔、搞农运、上井冈、走长征,成为中共中央委员,奋斗终身无悔。当时,后来,经常在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影响,怎样的时代精神,怎样的内在动力呢?我总结了三点因素:

  一是“在我学子”的主体觉醒意识。湖南号称屈贾之乡,楚湘胜地。屈原的上下求索精神,贾谊的忧患国是精神,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精神,王船山的知行统一精神,是湖湘文化的精华。以青年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湖南先进知识青年,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对屈原、贾谊的事迹和精神情有独钟,如饥似渴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前人的爱国忧民情操一脉相通。毛泽东借阅《盛世危言》,升华了忧国忧民的情怀。1911年走出韶山冲奔赴省会求学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信念准备长期修学储能、奋斗不懈的热血青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毛泽东他们励志发扬屈原的求索精神,孜孜不倦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始了为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的壮烈革命生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养成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主体的觉醒,“在我学子”意识的萌生,成为五四新文化时期一代湖南青年成长的内因条件和主观因素。《湘江评论》创刊词宣称:“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一代青年主体觉醒意识的集中体现,促进了“东方睡狮”的醒来。

  二是“奋斗向上”的新民学会风格。新民学会是一个奋斗和向上的青年团体,求知欲、发展、创造和开放精神都特别旺盛,其骨干会员在中国新旧时代与社会激烈碰撞之际,怀着一腔热血豪气,无所畏惧地创造新的生活。毛泽东、蔡和森等带头倡导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向国外开拓进取。同时,毛泽东坚持留在中国这片国土上,向省内外探索,研究解决湖南和中国的问题,“从事实际的改造”。毛泽东强调说:我们同志,应该散于世界各处去考察,天涯海角都要去人,不应该堆积在一处。最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担任去开辟一个方面。各方面的“阵”,都要打开。各方面都应该去打先锋的人。

  三是“改造中国”的革命实践精神。湖南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把它当作单纯的学理来探讨,而是把它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和优点。所以,他们积极、热忱地参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党的创建时期的一切反帝爱国运动和革命群众斗争,表现了在革命理论的指导下重视革命实践的突出特性。挺立潮头又潜在切实的奋斗精神,是毛泽东那一代湖南优秀青年所体现的很突出的革命实践精神,对于他们最终能够在中国人民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中担当大任、作出贡献、创造丰功伟绩、留下深远影响,是分不开的。

  总结概括了湖南党史人物的独特建树,有八个方面(内容略):

  (1)思想建树,卓尔不群

  (2)政治贡献,经天纬地

  (3)军事功勋,史无前例

  (4)建国功勋,造福人民

  (5)科教业绩,举世闻名

  (6)经济建树,功在中华

  (7)文化成就,不逊风骚

  (8)外交贡献,纵横世界

 

 

 

{Ky:PAGE}

 

 

 

  2、湖南党史人物的突出贡献

  湖南党史人物的历史特点和突出贡献,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部大著作。今天,我只能删繁就简,取精用宏,点到为止。我认为,如果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分界线,湖南党史人物群体可以划为两大块,新中国建立前主要是建党、建军、建国,新中国建立后主要是建设、改革、发展,限于时间,今天暂时只能介绍新中国建立前为建党、建军、建国作出巨大历史贡献、创造非凡人生业绩的湖南党史人物。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谈新中国建立后的湖南党史人物。

  (1)建党人物——开天辟地,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杰出贡献的湖南党史人物群体

  大家都知道,建党群英是湖南党史人物的第一大群体,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卓越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上,同“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相辉映,“毛蔡二子”海内人才,“中毛法蔡”,他们在建党上的理论建树和实践贡献,同样创造了丰功伟绩。蔡和森和毛泽东关于建党的通信和创见,已经光荣载入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册。他们分别被誉建党的理论家和实际家。

  ◆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之前全国53个早期共产党员中有湖南人20名。他们参加了全国及海外8个早期共产党组织中的6个——上海、北京、长沙、广州、东京、巴黎。他们的姓名是:

  1、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家和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代理书记李达,发表大量文著,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主编《共产党》月刊,直接为建党造舆论;从1921年2月到党的一大召开,担负了党的一大的筹备和组织工作;是中共中央第一届中央局委员、宣传主任。 2、李大钊的忠实学生邓中夏,1920年3月与何孟雄等建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与李大钊一起酝酿建党,创办并主编周刊《劳动音》,是中国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典范。 3、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8月第一个明确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详细阐述建党的理论路线和组织原则,是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和建党方案的卓越建党领导人。 4、中共湖南省党组织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书记毛泽东,1920年在湖南领导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长沙早期共产党组织。他提出唯物史观为吾党哲学的根据。与何叔衡、李达等4人出席了党的一大,参与缔造中国共产党。1921年10月,毛泽东领导成立的中共湖南支部,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党组织。1922年5月成立的中共湘区委员会,是全党领导得力、组织严密、工作出色的地方组织之一。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历任中共一大代表,中共第三、五、六、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及中央政治局委员,六、七、八、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七、八、九、十届中央主席。这些传奇性的经历,迄今为止,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5、林伯渠,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6、李启汉,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7、李中,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工人党员、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8、李季,上海、广州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早期译著《社会主义史》,对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有很大影响。9、陈公培,上海、巴黎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10、何孟雄,北京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11、缪伯英,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党员、北京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何孟雄、缪伯英夫妇都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双双为中国人民革命献出了青春年华。12、周佛海,上海、东京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中共一大代表。13、罗章龙,北京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14、朱务善,北京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15、李梅羹,北京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16、吴雨铭,北京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17、陈为人,北京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18、何叔衡,长沙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中共一大代表。19、彭璜,长沙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20、贺民范,长沙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这里没有列举湖南省党史正本一卷所写的易礼容、彭平之、陈子博3个人)

  罗亦农、向警予、刘少奇、任弼时、李立三、李富春、蔡畅、李维汉、李六如、任树德、许抱凡、杨开慧、毛泽民、杨东莼、李庠、吴芳、余盖、陈昌、罗学瓒、贺恕、袁痴、夏曦、夏明翰、郭亮、唐朝英、黄静源、彭述之、蒋先云、蒋啸青、雷晋乾、彭粹夫、喻寄浑、易礼容、彭平之、陈子博、王圭、王则鸣、史训川等人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入党的早期优秀共产党员。

  ◆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湘籍中央委员群体。

  中国共产党建党93年来,从第一届至第十八届中央,共产生1971位中央委员,其中有152位湘籍中央委员,占中央委员总数的8 %,群体壮观。另外还有40多位外省籍湖南人物当选为中央委员。建党初期,前五届,湘籍中央委员占总数的40%左右。七届、八届中央,以毛泽东等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和成熟化,湘籍中央委员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所以达总数30%。在革命和战争年代产生的中共第一至七届中央委员会,共有170余位中央委员,其中湖南人物约有40余位。

  湘籍中央委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建设、发展建树了巨大的历史功勋。可以说在党的创建史上群英荟萃、出类拔萃;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是中坚骨干、砥柱中流;在创建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开国领袖、建国元勋。毛泽东曾说:“我们有在不同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他在《关于培养接班人的讲话》中强调: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为中国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为世界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不是为少数人,不是为剥削阶级,不是为资产阶级,不是为地、富、反、坏、右。没有这条,不能当支部书记,不能当中央委员。所以,毛泽东也为我们提供了衡量人物、检查中央委员够不够格的一条标尺——看他是为谁谋利益。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从“毛刘周朱任”到“毛刘周朱陈林邓”。(内容略)

  (2)建军人物——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杰出贡献的湖南党史人物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军,确切的说是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正式开始的。在这之前,国共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政人才,他们在创建国民革命军和统一两广、进军湖南、开展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人后来成为国共两党的著名将领。

  ◆黄埔军校中的湖南共产党人了不得!

  2014年6月11日,到广州参加黄埔军校与中国革命研讨会,提供了《黄埔军校中的湖南共产党人》的论文,大会发言时,脱稿讲了以下三个观点,得到大家肯定:

  1、黄埔生能干

  2、黄埔军能打

  3、黄埔精神能传

  而这三点都与湖南共产党人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黄埔生能干。湖南的黄埔生多而能干。湖南共产党人,参与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的人数多、质量强、能量大。

  在黄埔军校的创办、招生、教学和建军过程中,湖南共产党人以态度积极、措施得力、参与人数众多、作出贡献极大而载入史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共产党人,十分重视革命军校的开办、招生和教学工作。

  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的何叔衡按照毛泽东的主张:“革命军队是实现革命理论的先锋,多选派党团员或进步青年到军校学习,培养党的武装骨干。”

  毛泽东主持复试在上海招收的黄埔一期学生有100多名,占当期学生总数的20%。由学员亲笔填写的“入校介绍人”栏中,有5名湖南学生的入校介绍人填写为“毛泽东”,他们是:蒋先云、伍文生、李汉藩、张际春、赵楠。

  中共中央重视军校工作。陈独秀和毛泽东联署发出《中共中央第六十二号通告》,要求各地积极选派党员、团员去投考黄埔军校,“此事事关重大,各地万勿忽视。”

  李维汉回忆:“中央有个通知,要选择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的共青团员以及优秀的非党积极分子去,总之要选好的送去。蒋先云就是很好的党员,陈赓也是我们送去的。送了好几次,我们遵照中央的决定,送了好多人去了,每一期都是如此。”

  军校一至五期湖南学员占三分之一体现了国共合作成果。一至五期六七千名学员中,有2198名湖南学员,居全国各省第一。

  黄埔一期毕业生635人,有湘籍学员197人。

  黄埔一期的110名共产党员中,湘籍毕业生有陈赓、彭明治、袁仲贤、蒋先云、刘云、刘畴西、左权、王尔琢等50多名,占半数。

  被誉为“黄埔三杰”的黄埔一期毕业生陈赓、蒋先云、贺衷寒,都是湖南人。

  郑洞国曾回忆:“第一期同学中,对我思想影响较大的是王尔琢、黄鳌、贺声洋三人,都是共产党员。”

  2、黄埔军能打。湖南与黄埔建军的历史渊源深而广,参加黄埔军的湖南人能打。不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在国共两次合作的背景下,他们中间涌现了很多国民革命军的忠勇之士,北伐名将、抗日名将层出不穷。“每次战役,无不有黄埔师生的血;每个战场,无不有黄埔师生的骨”。

  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中那么多人出自湖南。

  王尔琢、蔡粤、蔡升熙等60多名湘籍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奉命担任教导团营连职指挥员。

  叶挺独立团由湖湘子弟充当骨干,除铁甲车队外,大多为安源煤矿工人、农运骨干,开国将军许光达、萧克、谭希林也是独立团出身。毛泽东主张在国民革命军各军中都建立同独立团一样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部队,作为北伐的核心力量。

  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斗争的红军指战员中,可以确定的黄埔军校毕业生约有50多人,分别来自于秋收起义部队、湘南起义部队、平江起义部队。其中多数为湖南人。他们为开展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开辟中国革命的农村道路作出了贡献。

  在黄埔军校及其分校的教职工和学生中间,有一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湘籍高级干部,通过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的锻炼和考验,积累了革命军事理论和战斗实践经验,为创建中国人民军队、夺取革命战争胜利,奠定了军政素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胡筠在平江起义后,任平江县第一届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参与开创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成为闻名湘鄂赣苏区极富传奇色彩的女游击队长和红军女将。她写下“牺牲换人间幸福,奋斗乃吾辈生涯”的诗词明志。被她的战友、彭德怀元帅誉为“革命坚决,打仗勇敢,是个难得的女将”。

  3、黄埔精神能传。传之久远。湖南共产党人身上最能体现黄埔精神。也最重视发扬黄埔精神。从中锤炼、淬砺一种共产党人的党魂、军魂、国魂、民族魂,以立党、立军、立国、立民族。

  1947年6月,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黄埔革命精神,仅仅属于站在人民立场上的革命军方面,这就是事物的根本变化。我认为,之所以共产党的黄埔名将最后能够战胜国民党的黄埔名将,黄埔生能干、黄埔军能打,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关键在于黄埔精神能传。共产党人重视弘扬牺牲奋斗救中国为人民的革命精神。

  当时,蒋介石曾说:“什么是黄埔精神?陈赓就是黄埔精神!”

  蒋先云报考黄埔军校的介绍人是毛泽东,他在填写“何以要入本校”一栏时就直截了当地写道:“磨练革命精神”。

  文强回忆说:“我所在的连,被人笑称为‘湖南同乡会’,湘籍人占大半以上。湖南人能吃苦,外籍同学称之为‘骡子’精神。”

  叶挺独立团烈士墓的碑文:“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无产阶级的牺牲者!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铭刻了铁军精神和共产党人的精神。

  黄埔二期毕业生邝鄘参加北伐,任第四军宣传科科长,创作《北伐军歌》,鼓舞士气,动员民众,广泛传唱,家喻户晓。

  谢冰莹,号称“中国第一女兵”,参加过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跟随叶挺征讨杨森、夏斗寅,她的鼓动着时代风雨、历史脉搏,充满女性叛逆、爱国爱家和民族气节的《从军日记》和《一个女兵的自传》,是认识中国精神与中国人命运的真实记录。她赞颂女兵:“你们的精神是何等令人颂扬,令人钦佩!”

  毛泽东回顾说:“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可以说,这种新气象,对以后人民军队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传扬黄埔精神,毛泽东一直高度重视、始终倡导。1931年秋,毛泽东找何长工、邓萍谈话,说:北伐时有“黄埔”,我们要办个“红埔”。

  长征到陕北以后,毛泽东领导创办红军大学和抗日军政大学,要求继承黄埔精神,完成黄埔未完成的民族独立解放的任务。

  冈村宁次曾说:“中国的枪炮打不赢我们,主要是黄埔精神打败了我们!”

  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中,毛泽东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说:“陈赓同志,要把军工建设好,让她成为中国的第二个黄埔军校。”黄埔精神到今天也是值得发扬的。

  ◆中国革命军事斗争中的湖南共产党人不得了!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土地革命战争。为了挽救革命,重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大批湖南共产党人率先举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红旗,作出了巨大贡献。

  湖南党史人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作出重大贡献。中共中央八七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李维汉任八七会议执行主席,湘籍领导人李维汉、邓中夏、任弼时、罗亦农、蔡和森、毛泽东、彭公达参加。毛泽东在会上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并率先打起中国共产党的红旗,迅速领导了秋收起义,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八七会议选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9人有罗亦农、李维汉、任弼时3个湖南人;政治局候补委员7人中有邓中夏、毛泽东、彭公达、李立三4个湖南人。

  ◆毛泽东在论述工农红军的起源时作出结论说: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时期,湖南人充当主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湖南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担当领导者和主力军。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是南昌起义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决策人之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贺龙担任起义总指挥。林伯渠、粟裕、萧克、陶铸、陈赓、许光达、唐天际、彭明治、游步瀛、谭家述参加了南昌起义,毛泽东、彭公达、罗荣桓、谭政、何长工、谭震林、宋任穷、曾士峨、郭鹏、刘先胜、杨梅生、张令彬、谭希林、谭冠三领导或参加了秋收起义,陶铸参加了广州起义领导机构工作,罗亦农先后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和湖北秋收起义,黄克诚、粟裕、萧克、邓华、朱良才、王紫峰、萧新槐、唐天际、曹里怀、谭冠三参加了湘南起义,贺龙领导了桑植起义,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苏振华、李聚奎、傅秋涛、彭绍辉、刘志坚、李寿轩、欧阳毅、周玉成、姚喆领导或参加了平江起义,在创建朱毛红四军、贺龙红三军、彭德怀红五军等主力红军部队,奠定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三军团和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基础的斗争中,建树了不朽功勋。

  党在全国各地领导发动了一百多次武装起义,湖南是发动武装起义的重要区域之一,为创建人民军队、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作出了特殊贡献: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块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朱德等与湘南特委领导的湘南起义,实现井冈山会师,朱毛红军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旗帜;贺龙等领导的桑植起义,建立红二军,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创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正确理论。(从湖南人的角度讲,就不是四大起义、五块根据地了!)

  ◆红军时期,担任军长、军政委的湘籍将领在百人以上,任军级以上职务者多达两百人,遍及红军各军、各方面军。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副总司令彭德怀、副政委滕代远、总政治部主任杨岳彬、刘晓、参谋长周昆,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总政委任弼时、副总指挥萧克、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蔡申熙、参谋长曾中生、政治部主任刘士奇、李卓然等。八路军中,军委及总部将帅有毛泽东、彭德怀、左权、任弼时,占总数50%;3个师中有罗荣桓、贺龙、萧克、甘泗淇、宋任穷,占总数38%。新四军军部有刘少奇、袁国平,7个师中有粟裕、刘炎、黄克诚、谭震林、曾希圣担任师长、师政委。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建立时,有彭德怀、甘泗淇、张际春、粟裕、谭震林、张震、唐亮、罗荣桓、萧克、谭政等同志任野战军军政首长。兵团一级,有王震、许光达、杨得志、李志民、陶峙岳、陈赓、杨勇、苏振华、袁仲贤、宋时轮、萧劲光、邓华、陈明仁、唐天际任司令员、政委。解放军70个军首任军长、政委中,湖南人有25位。

  ◆中共湘籍军事领袖,有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5人。国家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6人。历任中央军委委员有40多人。中央军委1989年、1994年正式确定中国当代军事家36人,其中,湖南有15位:毛泽东、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段德昌、曾中生、蔡申熙、左权、黄公略。占军事家总数的41%以上;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先烈有5位,占牺牲者的46%。最年轻的军事家是湖南的蔡申熙,战死沙场时年仅26岁。而段德昌牺牲时也为不到29岁,他被毛泽东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另外,何长工、杨勇、王震、杨得志、李聚奎、耿飙、宋时轮等湘籍将领逝世时,中央军委也称之为军事家。

  ◆1955年第一次授衔,湘籍将领占十大元帅之三,十员大将之六,57名上将之19,176名中将之45,居全国各省市之冠。少将湘籍129名占十分之一。被誉为“共和国第一大将”的粟裕是侗族人,最年轻的大将是许光达,47岁。11位独臂独脚将军中有上将彭绍辉、中将晏福生、钟赤兵等4位。10个将军县,有平江、浏阳。周恩来接见第一位女将军李贞:我军军史上女同志拥有特别光辉的篇章。

  ◆据统计,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中央军委授予中国工农红军红星奖章者只有90人,其中授予一等红星奖章的彭德怀,授予二等红星奖章的萧克、何长工、袁国平、毛泽覃、李聚奎、滕代远、彭绍辉、曾希圣、朱良才、陈光、寻淮洲、刘畴西、王如痴、何德全、李赐凡、张平凯、王耀南、周子昆、周昆、旷朱权,授予三等红星奖章的王震、杨得志、杨勇、苏振华、陈正湘、钟赤兵、姚喆、郭鹏、萧新槐、罗云、谢嵩、毛振华、王松青等34位湖南建军人物,占总数三分之一以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军委授予的178位一级八一勋章获得者中有湖南将领58位;313位一级独立自由勋章获得者中湘籍将领81位;991位一级解放勋章获得者中湘籍将领位95位;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章的835人中有湘籍将领81位。湘籍人物所占比例之大,一目了然。

  (3)建国人物——为了新中国前进,为创建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湖南党史人物群体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历史上,涌现出大批湘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战略家、活动家,党和军队、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开国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为党和人民事业流血牺牲的开国英烈,他们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蔡和森、罗亦农、向警予、彭德怀、贺龙、罗荣桓、林伯渠、胡耀邦等为主要代表,与党的领导与建设、人民军队的创建与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拓,结下不解之缘,建树卓越功绩,作出杰出贡献,构成极其壮观的湘籍开国人物群体,在党史国史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党中央五大书记中有三位湘籍中央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时的63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有湘籍委员11名,湘籍开国将帅和著名英烈同样群英荟萃、星光灿烂。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湘文库系列之《湘籍开国人物传略》一书,主要收录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湘籍开国领袖、开国将帅、开国省部长、开国英烈的传略,共计113人。收录范围大体是:

  1、开国领袖: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2、开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李立三、林伯渠、徐特立、蔡畅(女)、李烛尘、程潜;3、开国政务院政务委员:谢觉哉、滕代远、李富春;4、开国部长、省委书记、省长:李维汉、何长工、杨立三、张启龙、谭震林、曾希圣、王首道;5、开国将帅: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以上军衔者:开国元帅: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开国大将: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开国上将:王震、邓华、甘泗淇、朱良才、苏振华、李涛、李志民、李聚奎、杨勇、杨得志、宋任穷、宋时轮、陈明仁、钟期光、唐亮、陶峙岳、萧克、彭绍辉、傅秋涛;开国中将:丁秋生、王紫峰、文年生、方强、方正平、孔石泉、甘渭汉、向仲华、汤平、刘先胜、刘志坚、刘转连、刘金轩、刘培善、刘道生、杨梅生、李寿轩、吴信泉、何德全、邱创成、张震、张藩、张令彬、张经武、张翼翔、陈正湘、欧阳文、欧阳毅、周仁杰、周玉成、钟赤兵、饶子健、姚喆、晏福生、郭鹏、唐天际、唐延杰、曹里怀、萧新槐、彭明治、赖毅、廖汉生、谭希林、谭冠三、谭家述;6、开国英烈:中共一大代表、中共二至六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确定的军事家中的著名英烈: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中共第二届中央委员蔡和森、邓中夏;中共第三届中央委员朱少连;中共第四届中央局委员向警予(女);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罗亦农、彭公达、夏曦、郭亮、毛科文;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杨福涛;军事家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黄公略;7、开国中央委员:中共第一届中央局委员李达;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刘晓、张际春;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胡耀邦、陶铸

  ◆在中国人民政协筹备期间,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后是否实行联邦制的问题征询李维汉的意见。李维汉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中国同苏联国情不同,不宜像苏联那样实行联邦制,建议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实行自治地方制,也就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和制度。毛泽东采纳了李维汉的建议。随后,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列入《共同纲领》,成为一项基本制度。这是毛泽东、李维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际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一大历史性贡献。

  ◆1949年10月1日,林伯渠主持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亲自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中央人民政府63名委员,湖南11人:毛泽东、刘少奇、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彭德怀、罗荣桓、徐特立、蔡畅、李烛尘、程潜。开国元帅湖南有3位,开国大将有6位,开国上将有19位,开国中将有45位,开国少将有129位。开国部长,湖南有17位,占总数15%。如国防部长彭德怀,统战部长李维汉,检察长罗荣桓,妇联主席蔡畅,内务部长谢觉哉,劳动部长李立三,重工业部长李富春、代部长何长工,铁道部长滕代远,体委主任贺龙,轻工部长李烛尘,石油部长李聚奎,食品部长杨立三,农垦部长王震等。还有黄克诚、张启龙、谭震林、曾希圣、王首道、胡耀邦、苏振华、杨勇、宋任穷、陈赓、张经武、王震,奉命出任省市区的第一任党委书记或省市长,主政一方,造福万民。

  3、湖南党史人物的精神风范

  湖南党史人物是现代湖南杰出人才群英荟萃之中杰出代表,是星空中璀璨的银河,宝塔上夺目的明珠,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最新体现。他们功勋卓著,个性鲜明,叱咤风云,领袖群伦。

  湖南党史人物的革命精神可以概括7种:

  (1)敢为天下先的奋斗创造精神;

  (2)不怕流血流汗的牺牲精神;

  (3)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

  (4)具有骆驼品质的奉献精神;

  (5)谦虚谨慎的自省精神;

  (6)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精神;

  (7)充满非领导魅力的人格精神。

  湖南党史人物精神,影响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九种特质享誉全国、感动世间:

  毛泽东曾经为七大代表题词:提高党性。强调党有党性,党员有个性。党员的个性也就是人格。毛泽东年轻时代就主张“为人格而战”。俗话说:“学理论,方知人格之圣洁、正气之凛然、坚守之崇高、创新之伟大;学历史,方知沧桑之悠久、社会之繁杂、责任之沉重、事业之重大。”中国古代讲究“善养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配义与道。人格精神是湖南共产党人浩然之气的精神特质。九种特质值得一提:

  一是灵气:三湘四水,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湖南革命者建设者。湖南人很有灵气,冰雪聪明,心有灵犀一点通,秉赋于湖湘的灵气,岳麓山风云际会,卧虎藏龙,“四面云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南岳衡山,“中华寿岳”,五岳独秀。洞庭湖、岳阳楼所呈现的先忧后乐情怀,使湖南人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独占鳌头。因为湖湘文化的大背景,湖南人享有深厚的文化传承,主要是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开阔开放的胸怀、胸襟,睁眼看世界,拥有“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陶澍、具有国际主义、世界眼光、“时事通”的毛泽东。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灵气逼人动人!

  二是才气:湖南人爱读书、勤钻研,才华横溢,雄才超人。毛泽东的历史定位“一者三家”,还在各个领域出类拔萃,博学多才,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哲学家。所以,从才华上讲:毛泽东集“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为一身。毛泽东的青年朋友、同学蔡和森仅仅在法语班扫盲,到法国勤工俭学,“猛看猛译”学习传播马列主义。岳麓书院的一幅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早年毛泽东曾说:“湖南大国也”,“三湘七泽,惟楚有材”。美国华人办的《北美时报》也说:“湘籍历史名人,学者、政治家人数之多,近百年一直居各省之冠。”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有“黄埔三杰”之说,讲的是湘籍黄埔一期毕业生陈赓、蒋先云、贺衷寒(传说“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比不过陈赓的腿”);蒋先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一期,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黄埔军校,才华横溢,才气逼人。湖南人具有突出的创造性、创新性,按毛泽东的说法:“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才者,经济之谓也。”指的是人才要后人超过前人,要能够经邦济世、经邦治国。

  三是志气:湖南人深知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对国家民族人民富有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古至今,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来很有抱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毛泽东读书的时候对于救国救民就说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对于青年的责任敢于担当。他当时团结一批有志气、有抱负的爱国知识青年,朝气蓬勃,目光远大,“真心求学、实意做事”,树立奋斗和向上的人生观,想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作一番事业。这批自觉地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热血青年,志同道合,合群奋斗,释放出强大的能量,让旧中国旧世界都在他们面前颤抖。

  四是骨气:湖南人钢筋铁骨,有骨气。具有独特的精神特质——救亡保国的血性、骨气,代表着国魂、民族魂;充满着赤子情怀——心忧天下、挂念苍生,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有人说:毛泽东敢于对苏美两霸说“不”!敢于捍卫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敢于顶住苏美“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威胁,搞出了“两弹一星”,让后人在毛泽东撑起的“核保护伞”下过上了太平日子。毛泽东是中国最有骨气的领导人。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名言是“学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五是豪气:湖南人壮志凌云,豪气冲天,创新开拓,敢为人先,为国家民族人民敢洒青春热血,牺牲奋斗不在话下。俗话说:中国革命起于东南、成于西北。孙中山、毛泽东都讲过类似的话。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确实起于南、成于北,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于北京。三大战役结束后,全国解放战争已成定局,毛泽东舒了一口气,在西柏坡农家院里的一棵树下让警卫员给他梳理头发。警卫员发现了一根白发,拔下来。毛泽东将这根白发捏在手中,调侃地说:打胜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豪迈的气魄,伟人的风采,无与伦比。

  六是霸气:湖南人是霸蛮之人,具有霸蛮的心志,赶超的心态,敢为人先,只争朝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开创历史新篇章,打下革命新局面,靠的就是一种内圣外王、舍我其谁、南岳天下秀、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和胆略。杨昌济:“湘省士风,云兴雷奋,咸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自是以来,薪尽火传,绵延不绝。近岁革新运动,湘人靡役不从,舍身殉国,前仆后继,固由山国之人气质刚劲,实亦学风所播,志士朋兴。”杨度《湖南少年歌》的名句“若道中国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湖南人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勇于承担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牺牲一切。毛泽东因此写下著名的诗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七是勇气:湖南人是中华民族勇敢的儿女、英雄的子孙。俗话说:“广东人革命、湖南人流血”。康有为、梁启超变法,谭嗣同牺牲;孙中山摇旗呐喊,黄兴冲锋陷阵、负伤断指;黄埔军校办在广东,但北伐战争先打湖南,流血牺牲多是湖南人。因此人们又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半由湖南血写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夏明翰的绝笔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广为传诵,流传至今,气壮山河,永放光芒。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原来生气勃勃的南中国陷入血雨腥风之中。党的活动家罗亦农、向警予、夏明翰、郭亮等相继牺牲在敌人屠刀下。当反动派把郭亮的头颅悬挂在长沙司门口示众时,共产党的真正朋友鲁迅说:“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不是正因为黑暗,正因为没有出路,所以要革命的么?”彭德怀、贺龙、徐特立在这严峻时刻加入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之初,胡耀邦为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用‘两个不管’的矛,去对付‘两个凡是’的盾!”组织和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大量工作,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八是正气: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说,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话也适用毛泽东。彭德怀元帅“丹心昭日月,刚正秉千秋。”一生正气,两袖清风。胡耀邦逝世后,人们送了一幅挽联:“一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模”。这是党和人民对胡耀邦人格的最高评价。朱镕基为政清廉,从严治政,敢讲真话,敢得罪人,正人正己,铁面无私。江西九江堤防之类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也只有他才这样震怒、这样严惩,因为他心中只有人民利益。

  九是和气:对敌狠,对友和,对人民满腔热情,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也是湖南人的性情特点,他们横眉冷对千夫指,却俯首甘为孺子牛。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颁布了人民军队的第一军规,就体现了这种精神,“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农一点东西,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是人民军队建军的重要原则。毛泽东特别重视人民的疾苦。明确指示医院:“不能为金钱服务、不能为特权服务。必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坚持“送医送药下乡”;在农村创立“赤脚医生”;彻底消灭性病、麻风病、血吸虫病。“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从大处讲,他强调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大团结,“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从细微之处讲,他喜欢打平和:“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了。”和谐之风,和平之愿,和合之气,也是现当代湖南人独领风骚的精神内涵。

  据说黄炎培藏有王羲之的真迹,毛泽东曾借去一阅。讲好一个月归还,但仅过一周,黄炎培就打电话问是否看完。毛泽东让工作人员答复:到一个月不还,我失信;不到一个月催讨,他失信。谁失信都不好。又过了几天,黄炎培致电又催。毛泽东问:“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到一个月期满,毛泽东命人小心送还,并对黄炎培的再三催讨作评价:“不够朋友够英雄!”

  湖南党史人物的精神风范给后人以启迪、激励和鞭策。他们所创造的和身体力行的敢为天下先的奋斗创造精神,不怕流血流汗的牺牲精神,实事求是的求真务实精神,具有骆驼品质的奉献精神,谦虚谨慎的自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结晶。他们艰苦朴素、鞠躬尽瘁、克己奉公、勤俭奋发、坚定执著、信守初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独立支持、稳操胜券、决胜千里的意志、胆识、勇气和人格魅力。最具本质意义和核心价值的是忧国忧民思想,爱国爱民思想,强国富民思想,为国为民思想,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无私无畏,不屈不挠,特色鲜明,魅力洋溢。是毛泽东及其湘籍战友十分鲜明的性格轨迹和文化烙印。他们脚踏实地、尊重规律、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他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掌军为国,令人敬仰。他们敢为人先、超越前人、破旧立新、探求真理。他们刚正不阿、廉洁奉公、高歌正气、无私无畏。他们最讲认真、爱听真话、任人唯贤、不谋私交、正人正己、严己宽人,认真做人,做官,做事,做文,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认真主义者的典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同志曾经再三强调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都需要一种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和湖湘文化的孕育下升华产生的新时代的湖湘精神,为湖南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发展,提供了最可宝贵的精神力量。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进程中,总结提炼出以“敢为人先、敢于担当”为标志的改革开放精神,为富民强省、科学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二、认真把握湖南党史三卷编研的关键环节

  党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就是党史基本著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党史正本”一、二、三卷。党史基本著作三卷,是连贯地记述和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的著作,是实现资政育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载体,是党史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党史部门的“拳头”产品。这是目前和下一个阶段党史部门最基本的工作任务,是切实履行各项职能的基本依托,也可以说是党史部门的立身之本,更是加强中央布置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党史研究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

  做好党史基本著作第三卷的研究编写工作,不仅是存史的需要,更是扩大党史工作社会影响、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步骤。

  1、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研究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90多年的党史同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一体。要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不懈把深化党史研究这个第一位任务抓好”的指示精神,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的研究为重点,深入研究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成就。要根据中央领导就深化党史研究提出的“一个突出”和“两个跟进”的要求,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不断跟进党中央的步伐,不断跟进历史前进的脚步,全面推进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湖南历史的研究,做好党史三卷编写工作,把中央对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新论断、新要求落到实处。省委党史研究室正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湖南》系列课题研究编写工作,完成《改革开放实录·湖南篇》和《主政湖南(1949—2014)》的研究编写任务;大力推进《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三卷研究编写工作。

  2、与中央党史研究室同步。

  坚持与中央党史研究室保持工作上的同步,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的编纂工作尽量协调一致。我们多次向中央党史研究室汇报工作设想,请求业务指导,2012年请中央党史研究室三部武国友主任专题讲课、培训干部,指导第三卷编写大纲的编制和重大问题的研究。2013年举办全省党史三卷专题培训班,又邀请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和专家专门就第三卷历史研究和正本编写问题进行专题辅导。

  2014年1月,我们在北京专门请示了中央党史研究室分管三卷编写工作的副主任张树军:湖南党史三卷拟写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考虑湖南省委书记换交替的因素,可能要适当延伸到2013年全国两会、周强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徐守盛接任省委书记。张主任原则同意,他讲,中央党史三卷写到2002年,但地方可以写到现在,不强求一律。

  中央党史研究室决定“2015年底完成《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上册初稿编写任务”;“地方党史部门争取适时完成地方党史三卷的编写出版任务”。湖南党史三卷的编写出版工作,以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编写出版工作为参照。

  党史第三卷的研究编写重点是:研究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阐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注重加强对党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在今年《中共党史研究》第4、5、6、7期连续发表了党史研究指导性论文:一、关于党史研究的理论指导问题;二、关于党史研究的理论借鉴问题;三、关于党史研究的布局和样式问题;四、关于党史研究的资料准备问题。还将发表《关于党史研究的著述要领问题》、《关于党史研究的成果转化问题》。这6篇重头文章深入探讨党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操作问题,为全国党史研究室领导班子和一把手作出了表率,也为如何真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不懈把深化党史研究这个第一位任务抓好”的指示,贯彻栗战书同志“今后几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个时段的研究进一步突出出来、强化起来”的要求,抓紧抓好党史三卷研究编写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全省党史研究工作者应该自觉学习领会并在工作中实行。

  3、与中央党史基本著作协调。

  进一步参照中央党史研究室有关党史基本著作的提法,章百家、武国友、李向前、张神根等领导、专家的讲课提纲,争取与第三研究部保持联系和协调。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的主要脉络、重大事件和党史三卷编写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注意事项,开展深化党史研究、编写党史三卷的工作。

  原则是不能偏离党史主线。新时期党史多线同时展开、内涵丰富宽泛,党围绕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奋斗史,思想理论发展史,自身建设史,是党史主线,而党的奋斗史,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进行的改革开放史,则是核心主线。划分新时期党史阶段,不能偏离核心主线。党的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会议和重要决策的出台,阶段性重大改革任务和重大发展思路的演进,是党史三卷分期的主要节点和主要依据。

  就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三大块的研究,从党史三卷的角度来说,党的不懈奋斗史的研究,是要研究推进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研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国家层面的历史,研究社会、生态、城市、乡村生活等社会层面的历史;研究党是“怎么说”的,研究党是“怎么做”的历史。还可以具体研究党领导经济建设的历史,党领导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党领导和驾驭宏观经济发展的历史,党领导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的历史等。

  关于党的理论探索史的研究,着重研究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和理论品质,充分揭示和宣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

  关于党的自身建设史的研究,着重研究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改革开放新时期,围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党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开创、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包括党加强和改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历史;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历史;党的组织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还可以研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史、党员队伍建设史、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史等。

 

 

 

{Ky:PAGE}

 

 

 

  党史三卷的编写出版尤其要强调党史基本著作的规范与写法。

  党史一、二、三卷,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党史一卷,以史取胜,本身就生动感人,真实记录下来就是一部信史、可读之史。党史二卷,以述见功,纷繁复杂,述而不作、少作,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党史三卷,以统为主,全党全国一盘棋,改革开放被总设计、总工程、总会计了,地方的三拳两脚,也就是圈中跑马、笼中训鸟。就党史一卷、二卷的编研和审查的经验而谈,各地还基本上能够按照党史编写的规范要求和写法进行历史研究和撰稿。但是,到了党史三卷,许多地方是把党史写成了专题或志书,与党史距离较远。客观原因是由于当代史的编写难度大,历史还没有经过沉淀,成效的正与负、好与坏还没有定论;主观原因则是编写者下功夫不够,党史写作能力和水平不足,对刚刚发生的历史钻研和提炼不到位。这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事情。

  可以说,党史基本著作的征研编写,也有一个“三要三不要”的原则,一要坐冷板凳、耐的住寂寞、要有坐功,不要浮躁和花架子;二要下真功夫、付出超乎寻常的精力和心血、要有硬功,不要“玩党史”和表面功夫;三要讲辩证法、把握宏观、中观、微观、区别左中右、联系上中下、贯穿古今中外、要有实功,不要形而上学和虚假浮夸。

  党史写作的文风,要以叙述历史事实为主,史论结合;文风要求鲜明、准确、严谨、朴实、简洁、流畅,做到言简意赅,文字、数据、史实等准确无误,名词、术语、符号、代号等前后一致,表达的观点结论前后一致;一般不使用口语或半文半白的语言,以及其它公文体、政论体、文学体或通讯报道体等语言;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功过是非、成败得失,或经验教训、作用意义,应作具体中肯的分析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做到论从史出,画龙点睛;夹叙夹议;观点鲜明;言之有据,论之有证。人物入史坚持以事系人的原则,避免过多过滥。正文不出现人物的生平简介。规范文字写作,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化字总表》、《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为准。对称谓的使用,正文中一律以第三人称书写,避免使用“我省”、“我党”、“本县”、“该人”等有明确指向性词语;“可能”、“大概”、“大约”、“据说”等含糊不清的词尽量不用。不搞心理描写和推理记述、抒情记述。不用尊称、贬称。不用感叹号。历史纪年一律采用公元纪年;时间表述要准确,不使用“去年”“当年”、“最近”、“目前”、“某时期”等语意含糊的词语。

  党史三卷编章节目的设计,仍然要遵循“时经事纬”的规范,以年代为经,事件为纬,对某些事件采取相对集中、分段记述。一般设编、章、节、目四级标题。编主要以大的历史时期划分;章主要以一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中心工作等来划分;节主要分解章的内容,如党的重要会议、重要历史事件、具体建设成就等;目主要是具体分解节的内容。

  社会历史发展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行政区划调整较大、名称改变频繁。党史三卷编写特别要注意以撰写时本地区的行政区划为主要编写范围。属于现有行政区划的党的活动详写,不属现有行政区划的党的活动略写;同时为了保持历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凡在新行政区划建立之前的党的活动,应有所反映。新划分的地市县在记述党史时要把行政区划变动及隶属关系简明扼要交待清楚。

  党史三卷编研工作,梳理了几个关键词,写在下面,与大家共同思考:

  ①认真。高度重视,一丝不苟。

  ②原始。尽可能找最原始的档案资料、查阅最原始的出处,准确摘抄和编辑。

  ③客观。客观地对待历史,保持科学客观的态度,客观地叙述过程和事实。

  ④考证。注意原始材料和多种材料的比对、核对。

  ⑤贯通。把党史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连续性、重要人物的活动主线贯通反映。

  ⑥统一。编写体例、叙述形式、表达方式,应该有统一的规范。

  ⑦统筹。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从总体上研究,统筹兼顾,注意平衡,坚持原则。

  4、突出党史特点、聚焦党委决策实践、展现湖南阶段性地位特色。

  坚持党史特点,聚焦党的主要活动和决策、理论和实践、政策和影响、战略与结果;贯彻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省党代会精神,平衡并突出历届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展现湖南阶段性特色和地位。

  研究编写党史第三卷,要坚持高质量、严标准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地记载和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的历史进程,最大程度地揭示党治国理政管党的经验智慧。

  一要有正确的导向。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遵循党中央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要有合理的结构。按照党的历史原貌和阶段性特点,设计合理的框架结构,科学划分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妥善研究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

  三要有准确的史实。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确保史实准确无误;要对照第一手资料,对重要史实、统计数字、引文等进行认真核实。

  四要有精当的点评。发扬中国史书编写的优良传统,以叙为主、以叙为本、以叙为体,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在准确叙史基础上,在适当地方加以恰到好处、要言不烦的议论,以增强思想性、针对性、导向性。

  五要有严密的逻辑。注意把历史事实的背景、具体的历史事实和作者对历史事实的抽象这三部分搭配好,用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研究编写历史。

  六要有生动的文字。注重修辞,讲究写作方法,有质有文、文质相融,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感情介入。

  七要注重创新。如果没有敢于创新的气魄和信心,就不可能推出精品力作,“陈言大去、新意迭见”方为党史佳作。

  5、重视解决党史三卷编研中的问题。

  以往在湖南各级党史三卷研究编写实践中已经发现和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如:历次党和国家机构重大改革决策和实效要有所照应。适当地反映湖南省开发区、国家级园区建设的历程和成就。编标题不一定出现“湖南党组织在……”之类的主语。重大纪念活动、中央领导核心成员视察湖南,可以选择上目一级标题,如建党60周年、90周年,建国50周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视察活动起码出现一次。

  6、科学确定党史分期、突出党领导改革开放核心主线的演变逻辑。

  依据中央党史研究室和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考虑历史阶段划分的标准和原则,依循党领导改革开放这一核心主线的演变逻辑,党史三卷一般应划分为四个阶段,再加上一个过渡阶段。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为过渡阶段,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作为第一阶段的铺垫;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至1992年1月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前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阶段;1992年1月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至2000年12月进入新世纪前为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2年11月至2012年11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随着编写工作的进展,下限可能还会作适当延伸、调整。

  7、前后两个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

  习近平在2013年1月5日中央委员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是指导党史三卷研究写作的科学史观。前后两个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贯彻。

  8、在党史、国史的整体把握中书写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

  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建立6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的认识越来越客观、越符合趋势和规律,有些问题、难题,把30年统一起来、把60年结合起来、把90年贯穿起来,整体把握、辩证分析,更容易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更容易相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深刻道理。我们在地方党史三卷的研究编写工作中,一定要尽可能高瞻远瞩、顾全大局,进一步做到历史地看问题,总结经验、把握趋势、揭示规律、避免片面,准确而深刻、具体而生动地反映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党史进程、巨大成就和特色经验。

  9、党史三卷编写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

  党的十八大重申党的群众路线,为党史三卷编写明确了重要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要着重解决党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着重解决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如何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改革、发展和各项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信和依靠群众,才能获得成功。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反复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正确的决策只有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必须贯穿党史三卷研究编写工作的始终,融会贯通于党史三卷的主题、内容、框架、结构、行文、表述之中。

  10、对华国锋、胡耀邦的历史评价要遵循最新的中央精神。

  在编写党史二卷、三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华国锋同志、胡耀邦同志的历史评价问题。尤其是湖南。我们要遵循中央关于华国锋、胡耀邦历史评价的最新精神,实事求是、历史地、客观地反映他们在中共党史、湖南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华国锋、胡耀邦对湖南改革开放初期的影响和作用,在撰写党史二卷、三卷时,要按照中央口径进行历史评价,不宜过多、过分地照抄原来流行的对华国锋与“个人崇拜”、“两个凡是”、“两年徘徊”等问题的表述,特别是不要上标题、不要渲染;必须充分地反映胡耀邦在指导湖南省委开始解放思想、起步改革开放关头的推动和督促作用。

  华国锋逝世时,我们为中办起草的华国锋同志生平中有关在湖南工作的材料,基本上被中办采纳,其中总结引用了毛主席多次对华国锋的评价,形成一句“讲老实话,是老实人”。被中央办公厅采用,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纪念文章引用。

  三、努力提供湖南苏区发展的政策依据和史料支撑

  苏区工作,原来我讲两句话:“把历史搞清楚,把材料搞扎实。”现在再加上一句话:“把政策搞落地。”按照中央领导批示精神,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副主任李忠杰于2011年8月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湖南省苏区县认定工作汇报会,确定把湖南作为全国苏区县认定工作试点省。省委书记周强和省委常委、秘书长杨泰波听取汇报后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抓住机遇,抓紧落实。省委下发了湘办[2011]53号文件《关于开展全省苏区县认定工作的通知》,批准组建省苏区县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省苏区县认定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和安排。全省各有关部门和地区都很重视,作为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点工作,作为党和人民缅怀先辈、关怀老区人民的民心工程,抓紧落实。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发掘,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苏区史料,进行了专题研究考证,以县市区为单位编纂了详实的申报材料。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完成了阶段性成果,确定了五大苏区、48个苏区县和部分区域性苏维埃政权,编纂出版了一部《湖南苏区历史研究》专题资政文集,上报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后续工作,主要围绕努力为湖南原苏区振兴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史料支撑,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党史研究室的任务。

  1、争取列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联动发展。

  近年来,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我省许多市州县区开展了以苏区历史研究和国家政策争取为主体的“帮苏”工作。2014年省委党史研究室更明确作为“6+1”的工作要点向全省布置。特别是国家发改委,于2014年3月20日,以《发改地区[2014]480号》文件,经国务院同意印发《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规划第九章第三节“促进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明确指出:“支持与湖南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炎陵、安仁、永兴、资兴、桂东、汝城、北湖、苏仙、宜章、桂阳、嘉禾、耒阳、临武等县联动发展,研究支持湖南原苏区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研究设立湘赣经贸合作试验区。加快跨省市铁路和高速公路、省际连接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际客运公交化建设。加强旅游合作,合作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面加强扶贫开发合作共建,推进实施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湖南省的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炎陵、安仁、永兴、资兴、桂东、汝城、北湖、苏仙、宜章、桂阳、嘉禾、耒阳、临武等18个县市区列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联动发展区,并按照中央领导批示,强调“研究支持湖南原苏区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指导下,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直和市州县区的共同努力下,在党史部门历时4年坚持不懈开展苏区历史研究工作的情况下,湖南原苏区终于开始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得到重视和支持,得到政策扶持,这是党史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取得的丰硕成果。

  2、成果来之不易。

  在2010年至2012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布置湖南省作为苏区县认定工作试点以来,全省多数县市区在保障人、财、物的情况下,付出极大努力,征集整理研究史料,编写印刷材料,上下联系,左右沟通,每个县都汇编了申报材料一大本或者几大本。省委党史研究室也编印了《湖南苏区历史研究》一书,作为阶段性的成果,基本上认定了全省48个苏区县和若干个区域性苏区。

  几年来,我们为省委起草的重要文稿有: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苏区县认定工作的通知(湘办[2011]53号文件)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湖南省苏区县认定工作的报告(2012年1月31日)

  湖南省苏区县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井冈山、湘赣、湘鄂赣、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县的认定意见(2012年7月30日)

  关于请求认定井冈山、湘赣、湘鄂赣、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有关苏区县给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报告(2010年7月22日)

  省委办公厅给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关于湖南省苏区县认定工作的报告》(2012年1月31日)

  在全省苏区县认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10月18日省委常委、秘书长杨泰波)

  在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展览开展仪式上的讲话(2011年7月28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路建平)

  湖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历史研究报告(2010年12月省委党史研究室、省革命老根据地经济开发促进会、省民政厅向中央党史研究室、省政府报告)

  省委党史研究室、省革命老根据地经济开发促进会关于2012年全省苏区县认定工作安排的通知(湘史发〔2012〕2号)

  关于湖南省苏区县认定工作的汇报(省委党史研究室向省人民政府的报告,2012年7月4日)

  省委书记周强《关于恳请出台支持中国革命发源地湖南原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请示》。

  3、个案推进。

  2012年,我们指导浏阳市研究编纂了秋收起义85周年纪念集。2013年8月,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指导下,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汝城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了“中央红军西路军攻占汝城研讨会”,举行了“中央红军西路军转战汝城纪念碑”奠基仪式,编辑出版了《中央红军西路军攻占汝城研究文集》,从具体个案上把湖南苏区历史研究推进一步、深化一步、拓展一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中央党史研究室的肯定。

  4、搭建湘鄂赣苏区论坛平台。

  在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下,由湘鄂赣三省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有关市县承办的湘鄂赣苏区论坛,两年一届,已在江西省修水县(2010年9月)、湖北省阳新县(2012年10月)先后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研讨活动,三省议定2014年10月在湖南省平江县举办第三届论坛。省委党史研究室多次向省委常委、秘书长韩永文、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作过报告。目的是深化湘鄂赣苏区革命斗争史、苏区建设发展史、红色文化传承史的研究,发掘和利用苏区丰富深厚的红色资源,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三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将光临指导并发表讲话。第一研究部主任蒋建农说:正在读你们写的湖南与中央苏区,毛泽东与中央苏区文章。苏区工作,经常接待湖南各地的汇报。湘鄂赣苏区第三届论坛要争取参加。

  5、通过内参反映情况争取中央领导重视。

  2013年8月20日,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原省政协主席王克英,约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民政厅、省老区办负责人协商,通过新华社内参向中央反映情况,省委党史研究室负责提供史料和研究成果。22日,省委党史研究室夏远生、民政厅赵强率队赴新华分社,向邹云社长反映苏区政策扶持问题。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了书面材料和《湖南苏区历史研究》一书。

  12月18日,在韶山参加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研讨会中,同邹云社长再次谈苏区内参问题,他给予支持,再次布置记者调查撰写。

  12月19日下午,王克英会长再次主持,新华分社记者谢樱、省民政厅赵强、省委党史研究室夏远生和肖绮晖、李云华等处长开会,研究加快起草苏区内参材料有关工作。

  2014年1月6日,张志初、夏远生在北京向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主管副主任李忠杰汇报湖南苏区历史研究和政策争取工作,反映省委、省政府给中央的报告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

  2014年1月14日,审改新华分社记者起草的2600字内参清样《湖南部分贫困老区期待政策助推片区发展》。

  2月8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486期刊载《湖南部分老区发展乏力有待政策扶持》一文。2月14日至20日,李克强、张高丽、朱镕基、邹家华分别批示。张高丽副总理批示:“请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湖南省认真研究扶持政策。”

  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批示:“请发改委、财政厅、扶贫办认真阅研,提出措施。”3月25日,省政府发出湘府办阅[2014]15号《关于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我省老区发展重要批示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强调我省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各部门各单位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扩面提标”,尽可能有更多的县进入国家笼子,尽可能全部同等享受国家已出台的原中央苏区扶持政策。

  6、通过两会代表和委员形成议案和提案。

  2014年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以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陈求发为第一提案人,在湘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中央有关部门进一步充分肯定湖南老区人民的特殊历史功绩,将湖南省符合条件的老苏区县,全部纳入同等享受国家《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优惠政策范围。提案说,近年来,湖南党史等相关部门根据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指示,认真开展了全省苏区县的认定申报试点工作,经过大量挖掘史料,反复科学考证,认为全省有茶陵、炎陵、桂东、宜章等老苏区县完全符合中央的相关认定条件,应纳入享受国家有关原中央苏区特殊优惠政策范围。因此,建议中央有关部门进一步充分肯定湖南老区人民的特殊历史功绩,将茶陵、炎陵两县重新认定为一类原中央苏区县,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追加认定耒阳市、桂东县、资兴市、安仁县、宜章县、永兴县、苏仙区和北湖区(原郴县)为比照享受有关原中央苏区特殊优惠政策的县(市、区)。

  2013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建文呼吁国家应出台有关政策,支持中国革命发源地湖南原苏区振兴发展:“湖南的老区人民热切盼望中央出台一个支持湖南老苏区加快发展的专门政策性文件,让湖南老区人民也同样能享受到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

  几年来,我们先后把《湖南苏区历史研究》和《湖南原井冈山、湘赣、湘鄂赣苏区县应该纳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范围》、《关于湖南原井冈山、湘赣、湘鄂赣苏区县应该纳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范围的情况说明》等最新研究成果和专题材料向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军区和省直部门提供,为争取国家政策扶持提供史料依据和党史支撑。

  7、推动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工作。

  2014年4月,张家界市委常委、秘书长和史志办主任提交了关于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报告,省委党史研究室签署了明确意见,分别报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推动湘鄂西、湘鄂川黔原苏区的扶贫开发工作。8月28日,我们将在贵州省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暨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80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言,也是为了进一步宣传介绍湘籍红军将领在黔东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的历史作用,推动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的历史研究和扶贫开发工作。

  8、发挥苏区资源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在给省直有关单位讲《中国共产党生命线的历史回顾》时,注意利用苏区红军史料讲述党的生命线的历史发展和宝贵经验。

  我们审改了中央党校专家的专著《今天,我们怎样走群众路线》一书,并写了湖南日报的书评。其中,充分利用苏区建设中党的群众路线史料,为今天践行群众路线提供党史智慧和借鉴。

  在今年全省党史工作会议上,我们组织了炎陵县作典型发言:《充分发挥苏区和红军历史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

  2014年5月,桂东县委书记谭建上撰写了研究文章《论桂东是党的群众路线发祥地》,我们帮助审改把关,修改为《红色桂东:党的群众路线发祥地》,由《湘潮》杂志分别发表,支持地方党委领导学党史、用党史,张志初主任批示:“很好。期盼多一些研究党史、善用党史的县委书记。”既配合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深化了苏区历史研究和宣传,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近期的省委机关刊物《新湘评论》也发表了谭建上的这篇文章。

  9、审查把关苏区历史陈列宣传。

  近年来,我们分别审阅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陈列改造布展方案,审定了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陈列方案,用新的苏区历史研究成果,帮助有关部门搞好苏区历史陈列宣传工作,进一步扩大湖南苏区的影响。

  湖南党史陈列馆的苏区红军陈列内容,也进行了多次修改调整,充分吸收近年来苏区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强化湖南在苏区红军斗争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0、组织和参加有关苏区红军研讨纪念活动。

  《工农红军在湖南三次大转兵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彭德怀和红三军团在创建发展中央苏区中的历史贡献》

  《关于湖南原井冈山、湘赣、湘鄂赣苏区县应该纳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范围的情况说明》

  《关于湘鄂赣苏区与中央苏区历史渊源关系的再认识》

  《湘鄂赣苏区的创建和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只有苏维埃能够救中国”——毛泽东与湖南苏区》

  《在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研究座谈会的发言》

  《湖南与中央苏区反“围剿”》

  《湘籍红军将领在黔东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的历史作用》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纪念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创建84周年》

  浏阳电视台“品读浏阳”系列——主讲《毛泽东四到浏阳》《红一方面军建军地》《秋收起义》12集。

  11、积极促进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

  我们参加了中央老区办和省政府关于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的史料研究和政策争取工作。

  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于2013年启动。片区横跨湖南、江西两省24个县(市),属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范围。株洲市的炎陵县、茶陵县和郴州市的桂东县、汝城县、宜章县、安仁县纳入了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省长杜家毫说,这是推动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也是湖南加快推进扶贫事业的重要契机。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去年,我省罗霄山片区内6县的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10.9%、34.6%、18.7%,共帮助7.96万人脱贫致富。湖南将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时提出的扶贫工作要求,从实际出发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把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好、办好农村义务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全面落实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努力促进罗霄山片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12、省领导给予肯定和支持。

  省委书记周强在省政协《关于将湖南省原苏区纳入比照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作发展政策范围的建议》上批示:“请克保、明华同志认真研究”。要求省委党史研究室“阅研”。

  省委书记周强在《关于进一步争取中央加大对湖南老区支持力度的工作汇报》上批示:“同意所提建议。”

  省委书记徐守盛在中史发[2013]51号文件上批示:“请专呈王克英主席审阅。感谢中央党史研究室。”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在省委党史研究室报送的《关于湖南苏区县认定工作的汇报》上批示:“请炼红同志商党史研究室,积极向上争取,能否把湖南的原苏区县进入到国务院今年6月28日意见的文字范围中,希望明确专人负责,落实责任,有一份希望做十份努力”。省长还签发《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将部分县市区纳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范围的请示》,上报国务院。

  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批示:“请发改委、财政厅、扶贫办认真阅研,提出措施。”

  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在《关于将湖南省原苏区纳入比照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作发展政策范围的建议》上批示:“请省民政厅高度重视此事,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尽快拿出意见和方案”。

  梅克保在《关于进一步争取中央加大对湖南老区支持力度的工作汇报》上批示:“请省民政厅拿出具体方案,择时可专题研究一次。”

  省委常委、秘书长易炼红在我室汇报上批示:“守盛省长的批示十分重要,请组织认真学习,并迅速贯彻!请按领导小组原定的计划安排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的要求抓好落实。”强调“分工负责、积极推进,党史研究室具体负责。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把基本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积极推荐,以利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这项工作,是今年党史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之一,意义很大,效益明显,要重点推进,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他到党史研究室调研时讲:“全省苏区县的申报工作,要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周强书记、守盛省长等省领导的批示,积极地衔接沟通,做好相关前期工作,推动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

  省政协主席胡彪指示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在省委党史研究室材料的基础上,向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上报材料,争取湖南有关苏区县进入国务院振兴发展意见的范围。

  省委常委韩永文、许又声在第三届湘鄂赣苏区论坛汇报上批示:“转请又声部长阅示”;“根据目前的大背景提出意见”。韩永文秘书长还批示:“请抓紧做好开会准备工作”。

  副省长李友志在《浏阳是中国革命“走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策源地》上批示:“该同志的研究分析有依据,有深度,所得结论我亦有同感,在几次会议上我说过此类的话。请党史委研究。”

  总而言之,湖南苏区历史研究和扶持政策问题,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借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以上拼盘式的讲稿,涉及三项工作内容,力图介绍湖南党史人物研究、湖南党史三卷编研、湖南苏区扶持政策史料支撑等工作情况,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重视和思考,促进党史研究、党史人物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文化、具体化。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上一篇 罗赐林:党史联络工作在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一篇 李忠杰:中共90年的两次革命三件大事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主办
电话:0731-82216751编辑部邮箱:hunanxcjyb82216751@163.com
备案序号: 湘ICP备2020023722号-1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