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党史宣传>红色故事

罗赐林:党史联络工作在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4-10-21 14:07:04  来源: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湖南党史联络组,自1983年10月成立以来,已有30年历程,由当时只有十几人的党史联络组,伴随我省党史大业的兴盛而发展成为目前拥有成员数千人的庞大党史联络工作队伍,党史联络工作是党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和大家一起回顾探析党史联络工作,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有意义。

  下面,主要向大家介绍五个方面的内容:一、党史联络组的建立与发展;二、党史联络组的独特地位;三、党史联络组成员的特有优势;四、党史联络工作的特有作用;五、党史联络工作的展望。

  一、党史联络组的建立与发展

  党史联络组,从1983年开始成立,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一个“应势而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发展过程。即:应协助北方有关省地县提供、审核史料之势,成立党史联络组;顺党史工作重点由民主革命时期转到社会主义时期之势,联络组接续前行、主动作为;乘党史正本启动、专题征编之势,党史联络工作深化拓展、风生水起。或者说党史联络组的发展,经历了“三阶段”和“三时期”都是可以的。下面进行分述。

  1、应势而生——第一个联络组(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组湖南联络组)成立

  1981年4月,中央办公厅颁发11号文件,要求从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地市都建立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和研究机构,把“四人帮”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根据中央指示,全国各地包括湖南相继成立中共党史机构,积极开展党史资料的征集和研究工作。特别是,1983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部署各地建党以来的党史资料征集和研究专题,分配具体任务,开展党史资料征集和专题研究任务。当时中央领导很重视老同志写回忆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说,老同志写回忆录,写党史资料,比留在第一线岗位上应该说更重要。在此背景下,1982年,原中征委主要负责人冯文彬在一次会议上强调,党史跨省协作,可以采取党史联络的形式。于是,天津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后,许多外省外地的党史部门派遣专人到湖南联络征集湘赣、湘鄂赣、湘鄂西、湘鄂川黔四大根据地的党史资料。与此同时,北方一些地区也根据湖南南下干部多的特点,派人来湖南,征集有关党史资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以及东北各地南下干部一万多人,曾在湖南进行各种斗争,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活资料和文献资料,正是征集的宝库。为此,中共湖南省委党史委和老同志对口成立了晋绥、晋冀鲁豫、晋察冀等革命根据地的几个小组,专门分批接待了多批北方各地的党史同行,协助征集有关党史资料和党史文献。

  1983年9月间,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组准备聘请南下入湘的省国防工业办公室原副主任孙洪为联络员,联络曾在冀鲁豫边区工作过的在湘干部以征集党史资料。孙洪考虑到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便向时任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康政建议,说要搞好这项工作,只有组织出面才有力度和保障。康政觉得孙洪讲得有道理,联络员毕竟只是个人作用,如果把联络对象组织起来,成立湖南联络组,就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然后,康政多次与省征委领导研究并报省委领导同意后,同年10月,率先成立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组湖南联络组,孙洪任组长,康政、刘亚南任副组长,郭森、王东才、谷岫、张力更、纪照青、苏明为成员,办公室由朱惠然、刘晴波、赵志光负责,联络组办公室设在省征委内。从此拉开了我省党史联络工作的序幕。为了更好地组织曾经在冀鲁豫边区工作过的老同志开展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又相应成立了冀南、鲁西北、鲁西南、豫北4个片组。

  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组湖南联络组及其片组成立后,北方的有关省(区)地(市)县的党史部门,陆续来信、来函要求湖南成立相应的党史联络组,协助他们搞好有关史料史稿的征集、鉴别、审核等工作。湖南对他们的建议和要求都给予了积极而热烈的回应。经湖南省委领导同意,1985年6月,成立了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湖南联络组;1986年,成立了河北省党史资料征集编审委员会湖南联络组;1987年5月,成立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征集委员会晋绥史料征编指导组湖南联络组,等等。

  为了加强对党史联络工作的协调与指导,便于各联络组相互间的沟通与联络,1987年1月,省委党史委设立联络指导处,该处既是省委党史委的一个职能处室,又是多支党史联络组的办事机构。不久,又设立湖南省中共党史联络组联合办公室,由康政、赵培义、李哲、王中杰主持日常工作。从1983年至1991年,省直先后成立了7个党史联络组,13个地州市、31个县市在报经同级党委批准同意下成立了党史联络组,在株洲、娄底、湘潭的21个厂矿建立了党史联络组。全省逐渐形成了一个党史联络工作网。

  2、顺势而为——党史联络组接续前行、主动作为

  1995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和革命史征编工作告一段落,北方有关省市、地区的相关任务越来越少,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提出党史工作的重心转向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的征集和研究。当时,有人认为党史联络组的使命到此为止,可以解散了。省党史联络组联合办公室的康政、赵培义等领导却认为,虽然北方的任务完成了,联络组的老同志作为社会主义时期湖南党史的亲历、亲见和亲闻者,在湖南本省的党史工作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可以在协助全省各级党史部门做好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的征集、审核工作中做很多事情。因此,党史联络组不仅不能散,还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他们提出党史联络组要适应党史工作重点从民主革命时期向社会主义时期的转变。1995年2月28日,省党史联络组联合办公室写了《关于省党史联络组调整充实组织形式的报告》,经省委党史委报省委同意,成立了统一的湖南省中共党史联络组(简称省党史联络组),原来5个省区的联络组,保留名称不变,工作都归统一的联络组承担。在省直单位,将原有的党史联络组15个片组,改变为与本省、地市州相对应的长潭株岳、常益、邵娄、湘南和湘西5个片组。并对党史联络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增补了建国前后参加工作、曾担任过历届地市州的党政主要领导职务、身体较好、热心党史工作的南下和本地老同志参加,联络队伍网络逐步成型,并得到了新的发展。调整后的省党史联络组,顾问有孙国治、王治国、齐寿良、石新山、沈瑞庭、赵培义、胡彪,组长为郭森、尹子明、陈郁发;副组长刘亚南、宁生、郭固邦、康政、李哲、葛琪、李砚农、赵培义、王中杰。五大片组的首任组长为,长潭株岳片组组长齐寿良,常益片组组长刘亚南,邵娄片组组长尹子明,湘南片组组长宁生,湘西片组组长石邦智。

  与此同时,紧随省党史联络组的步伐,各市州县党史联络组的名称和工作任务都作了相应的改变,党史联络组的队伍也进行了调整和充实。

  经过调整,全省党史联络组队伍迅速壮大,其网络向市、州直属机关各战线和大型厂矿、场所拓展。据统计,2000年全省县级以上单位(除张家界市外)党史联络组成员达2799人,其中省直机关120人,市、州(含战线) 668人,县(市、区)1991人。到2004年底,全省党史联络组成员超过3000人。

  调整后的党史联络组,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为本省进行党史专题资料征集与审核和党史的宣教工作上来。为了加强党史联络工作,这一时期,每年都要召开全省党史联络工作会议或是全省党史工作暨党史联络工作会议,还多次召开全省党史联络专干会议或党史联络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部署安排工作。

  这一时期,为促进我省党史工作的发展,全省各级党史联络组做出了很大贡献。如1998年11月25日,时任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在全省党史联络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就给予高度赞扬,他指出:“党史联络工作是党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存史、资政、育人’的光荣任务。” “老干部是我们党史工作重要的人才和智力资源。建立党史联络组,将热心党史工作的老同志组织起来,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科学总结历史经验,为开辟未来提供咨询和借鉴,为广大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为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3、乘势而上——党史联络工作深化拓展、风生水起

  2001年,根据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统一布置,8月,省委常委会议决定编写《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省委副书记文选德同志在会上提出,党史部门要代表各级党委写好自己的历史。接着当年又发出省委办公厅43号文件,向全省布置这项工作。根据省委的指示,全省党史部门纷纷启动党史正本编写工作。但写党史,要有人,特别是要有熟悉历史,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人;还要有经费支撑和一定的办公条件,等等。这在当时,是普遍面临的难题,县市一级尤为突出。然而,这恰恰为各级党史联络组和联络工作的深化拓展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广大党史联络组的老领导都有一定的影响,熟悉情况,熟悉人,有的还是当地的“笔杆子”,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协助当地党史部门为党史正本的编写创造条件、奔走呼号,多数市县的老同志还直接参与、唱主角。

  在这一时期的党史联络工作,在组织动员离退休老同志帮助各地党史部门审核、征编党史正本,撰写回忆文章的同时,有条件的市州县区还开展了资政专题调研,征编口述史、部门史、专题史、人物传记等。在继续搞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征编工作的同时,把党史征编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上来。

  为了扎实推进党史联络工作,省党史联络组每年都要召开三次会议:岁末年初之际,省党史联络组都要召开迎春茶话会或座谈会,布置新一年的党史联络工作,明确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二、三月间,召开全省党史工作暨党史联络工作经验交流会,回顾总结各地在开展党史联络工作方面的新体会、新经验,提出做好当年党史联络工作的新办法、新举措;秋冬之交,召开全省党史联络工作座谈会,交流服务老同志、进行党史联络工作的体会和感悟。(从2006年起,后两次会议合二为一,改为全省党史工作党史联络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年的这前后三次会议,既务虚又务实,既有理论总结又有典型示范,有力地推动了党史联络工作的开展。

  这一时期,鉴于联络组老同志的年龄、身体变化情况,党史联络组的成员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和充实。2005年3月,经省委批准,由刘夫生同志出任省党史联络组组长,组成人员也作了相应调整。此后,在2009年9月、2010年1月、2013年5月,省党史联络组成员和省直各片组成员先后作了相应调整。省党史联络组顾问谢新颖、沈瑞庭、朱东阳,组长刘夫生,副组长吴向东、谢康生、赵培义(主持日常工作)、周继舜、王中杰、胡锦昌;五大片组长,长株潭岳片组刘阳春,常益片组谭梦龙,邵娄片组王焕明,湘南片组苏建民,湘西片组向世林。

  这一时期,全省各市州对党史联络组的主要负责同志也进行了一些调整。

  截止2013年底,全省14个地州市和120个县市区都建立了党史联络组,仅株洲市的天元区和益阳市的大通湖区没建立党史联络组,全省共有各级党史联络组组织1307个,党史联络组成员4855名,形成了遍及全省的党史联络网络。

 

 

{Ky:PAGE}

 

 

  二、党史联络组的独特地位

  这部分,主要从三层意思来简要介绍党史联络组的独特地位:

  1、湖南首创、全国特有

  一是成立时间最早。我省第一个联络组是1983年10月成立的,全国其他省市没有比这更早的。二是形式独特。这种以片组形式展开,点面结合、上下贯通的协作形式是一种创造,也是别省市所没有的。三是“一枝独秀”。20世纪80年代,虽然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省成立了党史或革命史联络组,但到了90年代至步入新世纪,就唯独湖南省坚持下来了,再没有哪个省有30年来一直保持如此规模、如此规格、如此形式的党史联络组。这是真正的湖南特色。

  2013年3月,省委常委、时任省委秘书长易炼红同志在全省党史工作暨党史联络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赞扬说:“这是我省党史工作的一个创举、一大特色,得到了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高度肯定。”

  2、党史工作“三支队伍”之一

  一是党史联络组这种组织形式写入了中共中央文件。201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关心和参与党史工作的积极性,探索进行党史信息员队伍和党史联络组、宣讲团建设”。

  二是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胡锦涛同志把“热心参与党史工作的老同志”作为党史工作“三支队伍”的一支。2010年5月,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党史工作队伍有它的特殊性,应该包括“三支队伍”:一支是党委党史部门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一支是党校、行政学院、干部院校、高等学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的党史教学科研人员,还有一支是热心参与党史工作的老同志。要把这几方面的力量有效组织起来,共同做好党史工作。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史工作要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作用。

  三是省委有明确要求。2009年11月15日《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史联络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我省在县以上单位和一部分有条件的大中型厂矿、企业建立党史联络组,在各级党委的直接领导和党史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开展一些党史工作,是一条很好的经验”。2010年省委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做好党史联络工作,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作用。

  3、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特征。由于党史联络组的这种亦官亦民、非官非民的特征,培义老领导始终坚持联络组要有党史部门的指导和配合做保证。党史联络组是报同级党委批准成立的,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和同级党史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党史联络工作只有主动溶入整个党史工作之中,才能相互促进、相互生辉。各级党史联络组,纵向是业务指导关系,上下配合、密切协作的关系。

  三、党史联络组成员的特有优势

  党史联络组成员,是构成党史联络组的基本要素,是党史联络组的主体;基本要素的特质决定着主体优势的大小。联络组成员之所以有其特有优势,是因为具有以下四点特质:

  1、特有的经历

  党史联络组老同志的生活经历极为丰富。尤其最早进入联络组、由北方南下到达湖南的那些同志,他们备尝艰难,悲欢离合,履险蹈危,历久弥坚,正如马英久母亲厚修女士说的 “历史上成功的男人,都是从战场上走过来的。”他们就是从战场上走过来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传奇人生曲折悲壮,既可歌、又可泣,本身就是革命史的缩影,令人感动、敬佩!党史联络组的老同志又普遍是湖南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他们的奋进历程,百般磨砺,几度曲折、几多风霜,就是对湖南建设、改革、发展的演绎。党的历史告诉我们:经历了几度曲折、几番迷惑,人们会倍加珍惜真理的价值。如同爬山一样,山路崎岖,更富景色,进程曲折,更堪回味。联络组老同志的这些经历,是后人所不及的。

  2、特有的身份

  联络组成员的身份非同寻常。一是普遍曾担任过多层领导职务,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是“智慧库”。二是历经时代变迁、社会演进,亲历、亲闻、亲见各类重大事件,感受刻骨铭心,是“活资料”。三是普遍都有较好的文字写作、语言表达、探究洞察能力,是“多面手”。四是既有“南下”、“地下”和“退下”,又有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各大家,互补性强。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老年人讲的那些真理,虽然年轻人也会讲,可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些真理包含着他的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便年轻人也懂真理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

  3、特有的情感

  联络组老同志特别钟情于党史。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与老同志的人生之路紧密相连。老同志最信党、最爱党、最忠党,最护党。老同志讲起党的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情,如数家珍,一清二楚。老同志的共同心愿就要立准立好党史,写成信史、良史、精史。因此,各级党史联络组老同志不顾年事已高,都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负责精神,尽心竭力地做党史联络工作。他们说:“退下来以后,其它事情不愿干了,给高薪聘请也不干。做党史联络工作,一劳神费力,二没有报酬,却乐意为之。”老同志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就是因为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党史工作的特殊感情。

  4、特有的定力

  党史联络组的老同志抱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一路风雨兼程走来,他们有的经受过枪林弹雨的战争洗礼,有的经受过糖衣炮弹的严峻考验;有的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多年,既是决策人,又是实践者,他们最清楚地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他们最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有骨气、最有志气。他们的特有定力是不可撼动的。

  其实,联络组成员的特有优势远不止这些,讲得最贴切、最准确、最全面的,要属志初主任在主持省党史联络组2014年的迎春座谈会上,听罢老同志们自谦“奉献余热”发言后的即席感言。他赞扬联络组老同志30年的辛苦耕耘,岂止是“余热”?!——分明是历史的脊梁、磅礴的力量、巨大的财富、使命的担当!他的即席感言近1500字,把老同志的特有优势讲得淋漓尽致。感言刊载在我省今年的《党史工作简讯》第1期首篇,大家可以多读读。

  四、党史联络工作的特有作用

  党史联络工作,早有两个词组来说明它的特有作用,一是“不可或缺”,二是“无可替代”,这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毋庸置疑。下面主要从表现形式上来介绍特有作用的具体体现。主要有“五手”:史料征集的好手;正本编纂的能手;宣传教育的高手;党史队伍建设的推手;拾遗补缺的帮手。

  1、史料征集的好手

  党史联络组的老同志,是湖南党史的创造者、亲历者和见证人,掌握了湖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量真实、宝贵的历史资料,是党史部门征编和审核党史资料的好手。党史联络组自建立以来,党史联络组的老同志为全省党史部门征编和审核党史资料,为党史正本清源,做出了很大贡献。

  党史联络组成立的初衷,就是为北方相关地区的党史和革命史的征编提供史料并进行审核。从1983年至1990年,党史联络组先后为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和冀鲁豫边区、晋绥边区以及这些省、边区所属的地市、县的党史部门征编的大事记、革命史提供史料、审查史稿。如对《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的审核、修改,就从7个方面提出231条修改补充意见;对《山东党史大事记》、《冀南革命斗争史大事记》修改稿的审核、修改时,先后提出了500多条意见。受到对方的赞扬。

  党史联络组工作重心转向为湖南党史部门提供、审阅党史资料后,首先是开展了南下入湘干部登记造册、审核湖南的组织史、剿匪史和征集整理解放初期史料的工作。由于过去档案工作制度不健全,全省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南下干部史料。党史联络组成立以后,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艰苦努力,想尽办法摸清了全省南下入湘干部的来龙去脉,整理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资料。党史联络组为各级党史部门收集整理和审核了大量的组织史、剿匪史资料和一批有价值的湖南解放初期的史料。其次是积极发动老同志撰写革命回忆录。省党史联络组把征编《回忆录》丛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从1990年开始至2013年,内部出版《回忆录》共20辑,收入文稿803篇,约433万字。据1986年至1989年的统计,13个地州市党史联络组的老同志共撰写回忆文章688篇,约337万字。省党史联络组相继公开出版《情满三湘》、《红色记忆——新湖南第一代执政者亲历实录》、《毛致用调研实录》、《熊清泉口述——没有讲完的故事》、《刘夫生口述史》等15部专著。各地州市党史联络组公开出版的各种党史书籍338本,内部出版的党史书籍1002本。这些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为党史部门撰写党史正本,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翔实史料,为深化党史研究提供了扎实的资料基础。

 

 

{Ky:PAGE}

 

 

  2、正本编纂的能手

  自2001年党史正本启动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在全省各地的党史正本不断出版问世,硕果累累。《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一、二卷先后于2007年、2008年出版,二卷还是全国领先的少数几个省之一。全省市州县出版的本子有近百个之多。当年主管全省党史正本编纂的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清林同志,在回顾正本编纂这项工作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作为当年省委党史研究室曾经分管这一工作的责任人,我深深地感谢全省党史联络组的老同志为党史正本编写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重要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全省党史联络组老同志的无私奉献和积极参与,就没有今天党史正本编写工作的繁荣。他的这段话,我认为是对联络组老同志“正本编纂的能手”的最好诠释。

  万事开头难。回想正本启动之初,困难重重,市县两级更为突出。广大党史联络组的老领导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当过市县的主要领导,有一定的影响,熟悉情况,熟悉人员,有的还是当地的“笔杆子”,等等。他们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争取党委重视,为党史正本的编写创造条件。省党史联络组老领导刘夫生、赵培义等同志,对省的正本编纂启动十分关心,经常过问帮助,写信找人,排忧解难,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邵阳市党史联络组组长、原地委副书记屈家海同志,郴州市党史联络组组长、原郴州市市长龙定鼎同志帮助党史部门找领导,解决人员的安排问题,协调县市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促进了党史正本的编写工作。在党史联络组老同志积极促进下,全省各级党委对党史正本编写工作十分重视,要人有人,要钱给钱,有力地扭转了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浏阳党史正本的编写全是联络组老同志承担,还是省的试点,他们结合浏阳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了很好的经验,给全省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他们编写的《中共浏阳地方史》人民日报还作了介绍,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湘乡市的党史正本编写也是省里的试点单位之一,自2001年启动,到2004年8月完成,原县委书记、党史联络组组长张海根同志渗透了不少的心血。他们的《中共湘乡地方史》出版后,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熙同志带领所属市、区、县党史部门负责同志18人专程去湘乡学习经验,还买了50本书带回去当样本。贵州省万山特区党史办主任也带领所属县市党史部门负责人专程到湘乡学习。全省各地党史部门去湘乡学习的达30个。

  为做好党史正本的编写工作,湘潭市岳塘区的老唐82岁了,仍然每天带着放大镜刻苦工作和学习,钻研问题,在党史正本编写中还提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观点。比如说南北军阀混战的问题,他认为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政府以后,参加革命阵营的一些军人如程潜、谭延凯、唐生智就不能再称之为军阀,因为他们在孙中山领导下进行的北伐和统一中国的事业已代表进步的势力和方向,这对于我们写这一段的历史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就很有参考意义。

  全省党史联络组老同志在编写党史正本中,表现出尤其可贵的是实事其是和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比如在常德党史办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常德历史》第二卷审稿会上,原任过桃源县委书记、后任过常德市副专员的市党史联络组成员毅然坦承:他所在县原来宣传的某劳模粮食亩产并没有过3000斤。隆回县党史联络组在编写党史正本时遇到这么一个问题:该县历史上曾有一个地下党的“五为支部”(五人支部),个人都平反、落实了政策,但是支部因种种原因没有被承认,成为一个悬案。原因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根据中央的指示,对地下党实行“三勤三化”方针,要求党员深入群众和社会中,打入各种团体和党派,取得一个合法职业和身份,以掩护党的工作和自己的身份。因此一些地下党员如韶山清溪区的庞柱中等利用乡保长改选的机会,当上了乡长、保长。邵阳大革命时期的著名烈士、县农会委员长欧阳秋曝的儿子欧阳宝堂是地下党员,他打进了民社党,以掩护自己的身份和工作。因此国民党的报纸说他是“挂民社党的招牌,干共产党的事情”。但是由于后来的人们不了解当时特殊的斗争环境和这种条件下地下党的特殊政策,参加民社党曾作为政治历史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编写党史正本时,市、县党史联络组的老同志一致认为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欧阳宝堂的革命历史和以他为首的“五为支部”。他们和党史部门一道,向县委反映了这一问题。县委经过慎重研究和请示上级同意,并与当年的老县委书记进行了勾通,得到同意和支持,终于解决了这一历史悬案,实事求是地在党史正本中写进了“五为支部”的历史。

  在全省各地党史正本的编写中,绝大多数的作者是联络组的老同志。他们呕心沥血,忘我工作,有些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冷水滩区党史联络组组长黄邦文同志,原是副县长,中风后身体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经常用手掐着腰走路。但是为了写好党史,他每天坚持到办公室上班,坚持写作,直到2013年去世。浏阳市党史联络组成员唐伯藩同志积极参与写作《中共浏阳地方史》,最后倒在书桌上,为党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还有长沙市党史联络组的程梅村同志,隆回县党史联络组的肖时珍同志等,都为党史正本的编写作出了贡献而离去。每当想起他们,我深感惋惜,对他们充满敬意,同时又为他们献身党史事业的精神而钦佩不已。

  3、宣传教育的高手

  各级党史联络组成员既是当地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参与者、见证人,又是革命传统和党的优良作风的践行者、传承人。他们是党史宣传教育的“活教材”、“活党史”。他们把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作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他们引领、影响着一茬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进步成才。

  一是发挥优势,党史宣讲显身手。各级党史联络组成员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省党史联络组办公室陈清林、李仲凡、彭岗等同志,发挥自身特长,应邀到省军区、省民政厅、湖南大学、省图书馆、省直机关党校、省管企业等单位,以及常德和邵阳市委学习中心组、党史培训班宣讲党史,听众逾万人。一次,怀化地直机关和党史联络组将老干部组织起来,分成两组,在全区12个县市和地直机关巡回作党史报告44场,听众 2万多人,各县市也仿效地直机关的作法,组织37位老同志,作党史报告113场,听众24万人。1995年,湘潭市党史联络组的成员张耀民,参加市里的报告团,先后到湘潭矿业学院等高校和部分中小学作报告,还专程去了劳教所,共报告20多场,听众上万人。衡阳、邵阳、岳阳、益阳、永州的市县区党史联络组,经常派出义务辅导员,深入中小学帮助开展党史宣传教育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娄底市党史联络组联系市关工委、老科协、总工会等单位的老同志,一道到市直机关、学校、厂矿企业、社区和农村乡镇,通过演讲的形式开展党史宣传教育活动,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和青年学生的好评。

  二是借助“活动”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宣传。全省各地党史联络组积极组织老同志利用伟人诞辰和重大事件纪念日开展广播讲座、图片展览、建诗词碑林等形式积极进行党史宣传,歌颂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1993年,湘潭市在《湘潭日报》开辟的“永远怀念毛主席”专栏,岳阳市举行的“任弼时90周年诞辰”纪念,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199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199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衡阳、常德、湘潭等地的党史联络组,在当地报纸、电台和电视台开辟专栏或举办专题节目,播发纪念文章,开展专题讲座和进行图片资料展览。怀化地区的老同志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拍摄了电视连续剧《重走长征路》。岳阳市委党史联络组组织参观日军侵华遗址。衡阳市委党史办和党史联络组举办抗战史料陈列,并在中小学生中教唱《我的家乡是老区》、《我们是老区的后一代》等歌曲。1999年,在庆祝建国50周年时,各市州党史联络组分别举行座谈会,有的还组织部分联络组老同志,向机关干部职工和在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2003年12月23日,省党史联络组召开了省直老领导、老同志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缅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以表达对伟人毛泽东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2006年,怀化市党史联络组成员李伯雍受市关工委之托,撰写了10余万字的《怀化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读本》。岳阳市党史联络组的老同志,在《岳阳晚报》、《洞庭之声》、《洞庭诗社》发表20多篇文章,纪念建党85周年。2009年9月30日,省党史联络组召开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座谈会”, 省党史联络组组长刘夫生同志在会上畅谈回顾了60年来我省的发展进程和辉煌成就。

  三是力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不断深化拓展党史宣传。各级党史联络组不断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史进机关、进厂矿、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的活动。,一些市州县党史联络组开始组织“夕阳红”文艺宣传队,深入工厂、机关和学校,开展生动活泼的党史文艺宣传教育。2007年,省党史联络组积极配合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湖南教育电视台,开展电视剧《追寻南下入湘干部的足迹》的拍摄工作。2009年,依托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的力量,进行党史宣传。益阳市党史联络组和党史研究室在益阳电视台开辟了12个专题节目,介绍益阳和平解放有关情况。岳阳市史志办、党史联络组继续加强《岳阳市情网》的建设,新录入党史资料200多万字,审核网站资料1300万字,使其成为党史宣传的重要阵地。株洲市党史办、党史联络组与《株洲日报》联合推出“祖国好、株洲红——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得到广泛好评。长沙市党史联络组部分老同志参加了市委组织的“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宣教活动,向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活动得到了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4、党史队伍建设的推手

  全省党史部门自1981年上半年建立以来,由于人们认识的不足,不少地方的党史工作一时难以取得党委的重视,一度陷入困境,队伍建设难题很多,工作经费捉禁见肘,办公条件尤为简陋。党史联络组的老领导对这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发挥自己当过市县的主要领导、人脉熟、尚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主动为党史部门当帮手,争取党委重视,推动党史工作向前发展。

  省党史联络组老领导刘夫生、赵培义等同志,为省委党史委的领导班子配备、人员选调安排、工作经费、车辆配置、项目申请等事项上,经常过问帮助,排忧解难,有求必应,使党史工作一直处于顺利发展的状态。长株潭岳片组组长刘阳春同志利用下市州调研的机会,帮助岳阳市、邵阳市、湘阴县、攸县等党史部门解决了购车、经费等问题。邵阳市党史联络组组长、原地委副书记屈家海同志帮助党史部门找领导,解决人员的安排问题,协调县市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兼任了市委副秘书长,全市市县党史办的主任都兼任了县委办副主任,此举有力地促进了党史队伍的稳定和建设,留住了一些学有专长的人才。郴州市党史联络组组长、原郴州市市长龙定鼎同志就党史联络组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定级进行了积极的争取,取得圆满的结果,有力地调动了党史部门同志的积极性。在党史联络组老同志的积极争取下,2011年、2012年郴州市和株洲市将市党史联络组办公室主任高配为副处级,从而为党史部门干部的成长进步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在常益片组老同志的大力推动下,2011年益阳市的6个区县(市)党史办,普遍恢复为正科级单位并配备了相应人员。岳阳市党史联络组组长黄甲喜同志,借助“余威”帮助市委史志办解决了不少问题,他用朴素的语言说:“他们不敢说的话,我给他们说,经费少了我给他们要,与各部门有时候不好沟通的事我给他们协调。”2013年,省党史联络组负责人和长株潭岳、常益、邵娄、湘南、湘西5个片组的同志,分别深入到全省的14个市州及数十个市县区进行党史联络工作调研督查,帮助基层党史部门争取地位、解决经费、落实项目、改善办公条件上,做了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尤其是在编写党史正本过程中,在党史联络组老同志积极促进下,全省各级党委对党史正本编写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很快地扭转了启动初的被动局面,推动了新世纪的党史工作的繁荣。比如长沙县党史联络组组长周庆炎同志直接找县委书记汇报,宣传党史正本编写工作的重大意义,提出调人和拨钱的要求。县委立即决定分年拨出75万元用于写党史,调配曾经任过县委办主任和中学校长、县直属工委书记的6个同志,组成编写组,还配给参与写作的老同志一辆专车;经过宁乡县党史联络组组长彭水梅等十几位县级老同志的工作,宁乡县委从党费中拿出40万元,财政拿出40万元共计80万元支持写党史正本。

  如果没有党史联络组老同志的鼎力支持、全力推动,党史正本编写这一“重点工程”不会有那么快的进展。

 

 

{Ky:PAGE}

 

 

  5、拾遗补缺的帮手

  党史联络组的老同志,都是昔日湖南各地、各战线的领头人、当政者,拥有数十年革命和工作经历中积累的丰富从政经验。这些对于推进湖南当今各地、各战线的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各级党史联络组的老领导都很乐意在治湘理政、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民生福祉方面,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帮手、做助手,排忧解难。

  譬如:在申“苏”工作中,各级党史联络组老同志不遗余力,鼎力相助,协助党史部门扎实推进。全省各地党史联络组从2012年开始协助党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贯彻中央领导批示精神,尽力做好原苏区的调研和史料的完善工作。经过多方共同努力,2013年7月,中央党史研究室已将我省株洲市的茶陵县、炎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岳阳市的平江县,长沙市的浏阳市,郴州市的汝城县共8个县(市、区)列入第三类,填补了我省申“苏”方面的空白。

  2012年5月的一天晚上,岳阳普降暴雨,南湖水面暴涨,岳阳市党史联络组组长黄甲喜同志,以其昔日的从政经验判断,意识到部分城区有被湖水淹没的危险,心中焦急万分,凌晨4点多给市长盛荣华发信息,建议提前启动南津港电排抽水。盛荣华市长看到信息后,立即部署、安排市水务局启动排水设施,确保了市区安全。

  省党史联络组办公室的陈清林同志,一直竭力为在职领导当帮手、解难题。2012年至今,先后为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一师青年毛泽东纪念馆、湘乡东山学校纪念馆、任弼时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塘田战时讲学院纪念馆、炎陵水口叶家祠纪念馆、湘鄂赣纪念馆等,共8个馆的陈列方案审稿;参与粟裕纪念馆、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胡耀邦纪念馆、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南岳忠烈祠陈列方案的写作、审稿。由于其对业务的娴熟和专长,被省委宣传部喻为“活党史”、“活字典”。同时,他在从事党史联络工作的这几年中,着重在党史纠错、史料甄别中作出了很大贡献,如纠正了《辞海》中《毛泽覃》辞条史实错误、纠正了有关359旅“三王”照的时间地点错误、考证了《湘南行动大纲》的全称。特别在发掘新史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被称为“不可多得的帮手”。

  五、党史联络工作的展望

  1、乘东风、借动力,进一步推进党史联络工作创新发展

  (1)认真按照中发〔2010〕10号《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和湘发〔2010〕16号《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有关对党史联络工作的要求,抓好工作落实。

  (2)继续贯彻落实湘办〔2009〕64号《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史联络工作的意见》。

  2、积极开展口述历史征编工作

  (1)“这种史学撰写有着更为浓厚的原生态特色,摆脱了以往史学研究的呆板僵化,因而更加生动鲜活,同时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种口述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而不是仅仅视为一种采访。相对于纯粹的回忆录和自传,这种口述历史多了一种真实到可以触摸的毛茸茸的感觉。”——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对口述史形式的评价

  (2)浏阳市党史办和党史联络组建立“口述历史摄制室”的做法值得借鉴。

  3、积极推进部门史征编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湘史〔2014〕7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门史征编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要熟悉《部门史编写规范》。上半年,联络处已印发到市州。

  4、善于作为把好“度”

  (1)积极作为多通气

  (2)敢于作为要适度

  (3)热心作为不霸蛮

上一篇 王文珍:湖南地方党史的基本脉络及特色内容
下一篇 夏远生:党史人物研究·党史三卷编写·苏区认定工作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主办
电话:0731-82216751编辑部邮箱:hunanxcjyb82216751@163.com
备案序号: 湘ICP备2020023722号-1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