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民:家风淳则官风正
郑培民,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2年“感动中国人物”。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郑培民的家,是人人皆知的美满家庭。在妻子杨力球眼中,郑培民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丈夫。每年大年三十,郑培民都会亲自给妻子包一顿饺子。从买菜、清洗、剁馅,到和面、调味,到擀皮包馅,一直到最后蒸煮,一盘盘地端上桌子,他不允许别人插一下手。郑培民对想帮忙的孩子们说:“你妈妈一年到头为我做饭,我只不过为她做这一顿,你们就成全我吧。”
几十年来,郑培民的职位是经常变动,而妻子杨力求始终是新华书店系统的一名普通职工。多年来,她一直走路上班,一趟要40多分钟。郑培民托人为妻子买鞋,指明要买那种柔软、平底粘胶鞋子,他想让妻子在风吹雨打的路上,走得舒服一些。但这个有情有义的丈夫却从不让妻子搭他的顺风车。
郑培民的儿女品学兼优,但他们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因为父亲而享受过特殊优待。郑培民曾这样鼓励自己的孩子要读书上进:“与其我留给你们才富,不如给你们留下创造创造财富的能力。读书,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2002年春节快到了,郑培民在信上写了这么几句话鼓励儿子:“人生一世,当有三立—立功,立德,立言,应抓紧时间、珍惜机遇,莫等闲白少年头,空悲切。”
郑培民常在儿女面前说的一句话就是:成由节俭败由奢。他告诫自己的小孩要“甘于清贫,守得住清贫”。在郑培民留下的日记里有这么一段:“在吉首给两个孩子分别定做了一件羽绒上衣,这是我给孩子们买东西用钱最多的一次,计247.61元。不占企业的一点便宜。”
女儿要结婚了,郑培民谁也没有告诉。两人的父母加相关的亲人一起,一桌人,一顿饭,就算结婚了。作为父亲的郑培民没有任何嫁妆给女儿,只送给女儿、女婿一句话,希望他们做到“五有”:有志气、有事业、有家庭、有身体、有爱国心。
郑培民很爱他的妻子和儿女,只是他从不用手中的职权来表达这份感情。他深知,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为人民做事,一点都不能移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