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召开常德细菌战石公桥受害史料收集座谈会
10月15日上午,鼎城区委党史研究室组织湖南文理学院教授陈致远、朱清如、梁颂成等人,前往石公桥镇调研考察常德细菌战受害情况,并召开常德细菌战石公桥受害史料收集座谈会。会议由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曾世平主持,石公桥镇党委书记麻建胜、镇老干支部书记贺介明等参加座谈及调研活动。
抗战时期,日军第731细菌部队于1940、1941、1942年连续在中国浙江、湖南常德和浙赣地区进行三次大规模细菌战,造成至少超过3万人死亡。1941年,日军发动的常德细菌战是这“三大细菌战”中极为罪恶昭彰的一次,给常德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年侵华日军播撒的鼠疫细菌,从常德县城蔓延到乡村。从1942年10月至1943年底,先后有石公桥、镇德桥、周家店、韩公渡、大龙站、双桥坪等乡镇爆发鼠疫,其中,石公桥是鼠疫爆发的“重灾区”。
座谈会上,麻建胜首先介绍了常德细菌战石公桥受害历史事件相关情况,阐述了此次史料的收集目的意义,他表示,石公桥镇党委、政府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警醒后人不忘国耻,拟依托当地史料资源,打造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并就下步工作进行初步筹划:一是全面收集整理史料资源,进一步丰富、完善石公桥遇难同胞相关资料;二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依托细菌战研究专家搞好纪念设施的论证及选址工作;三是积极谋划与筹建“常德细菌战石公桥受害地纪念馆”,供后人缅怀参观。
陈致远指出,常德细菌战石公桥受害遗址在全国乡镇一级最具典型代表,理由有三:一是受害者多,有名有姓的死难者115人,涉及77个家庭;二是受害历史档案最确凿,史料最丰富,如防疫档案、伯力审判档案、受害者相关调查等材料保存较为完整;三是日本学者曾派调查团到石公桥调查日军细菌战受害情况,双方至今保持交流,且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已承认侵华日军在石公桥等地实施了细菌战,具有国际影响,受到国际视线关注。因此,石公桥镇很有必要建立一处纪念场馆。
曾世平提出,侵华日军在常德实施的细菌战,使常德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伤害,给常德人民造成了持久的创伤,可谓惨无人道,丧尽天良。石公桥镇作为乡镇一级细菌战受害遗址,史料翔实,基础扎实,筹建细菌战受害地纪念馆,是一件具有开创意义的好事,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区委党史研究室将予以大力支持,希望与会专家积极帮助石公桥镇开展史料收集、调研论证、规划筹建等工作。
随后,与会人员对“常德细菌战石公桥受害地纪念馆”的选址方案进行了实地踏勘,并向石公桥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参考意见与建议,为推动常德细菌战纪念展馆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鼎城区委党史研究室牟志扬 供稿)